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5-11-16陈建华姚燕芬
□陈建华 姚燕芬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陈建华姚燕芬
江西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江西区域经济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内外部的协调上,内部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等;外部主要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协调性、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等。文章试从以上两个方面对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并据此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江西是我国内陆的一个省份,其自然资源条件并不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是一个“资源小省”。从每年国家的GDP值可以看出,江西的排位相对靠后。在“绿色崛起”发展理念的指导下,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突破15000亿元,GDP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七位[1]。在保持良好经济增长的势头下,江西省确立了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为江西省的经济快速增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与江西省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职业教育为江西省生产一线补充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以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态为背景,探讨其与职业教育协调性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一)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21世纪之初止跌回升,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规模上的重大突破,招生数持续增长,在校生数持续增加,连创历史新高;实现了结构上的协调发展,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高中阶段职普比例走向了均衡;实现了改革上的广度推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和队伍建设、内部管理、教育内容的创新全面展开;为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为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江西省教育的跨越性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14年底,江西省现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09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江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江西省职业学校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延式发展,二是内涵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外延式发展主要是职业学校人财物的增加,学校规模数量的增加,表现为职业学校数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内涵式提升主要是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注重师生身心的发展,教育效益的提升,表现为职业学校质的发展。30多年来,江西省的职业学校质和量方面的发展都有所提高,这不仅有助于江西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江西省提供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二)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江西省地处于我国的内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改变江西省的区域经济状况,提高江西省居民生活水平,江西省政府确立了“绿色崛起,生态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结合江西省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建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为江西省经济快速发展埋下伏笔。2013年,江西省上下紧紧围绕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江西省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底,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4338.5亿元,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357.1亿元,增长15.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0.2亿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1元,增长12.2%;外贸出口281.7亿美元,增长12.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5亿美元,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物价保持基本稳定[3]。
二、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为了研究的条理性和整体性,以及考虑到研究数据的可收集性,本文将从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协调性、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一)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1.江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随着国家加强中西部经济崛起的发展计划的实施,2009年,江西省创新性地提出发展“六个一”工程引领和支撑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2009年至今,江西省GDP值快速提高,职业教育规模的协调度与全国的协调度也正在不断接近,这说明,江西省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江西省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由于资料的可查性以及便捷性,本部分先从江西省的三大产业入手,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三大产业相关专业的在校生数与三大产业的GDP值的关系;再从江西省提出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发,从三大产业中分析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情况。根据2006-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江西统计年鉴》,可以得出2006-2011年江西省按三大产业划分的中职学校招生人数(见表1),和2006-2012年江西省三大产业产值(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江西省中职学校的第一产业所设置的专业招生人数在2009年变化很大,比2008年翻了十多倍;而且2011年比2010年又少了一半左右,这和江西省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经济结构是相一致的。2009年,江西省开始实施“六个一”工程,提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为光伏、新材料、锂电与电动汽车、绿色光源、生物和医药、航空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对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提出了要求,从而影响了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的巨大变化[5]。江西省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农业大省,一向重视农林牧渔类,这和江西省着重实施的赣鄱计划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省情,注重开发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实施战略性发展。
从表2可以看出江西省近几年的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其中增长率是表示第二年的产值与第一年产值的差与第一年产值的比例。从表2可以明显看出,从2009年开始,总体上,第一产业每年的增长幅度较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每年增长幅度较大,这和江西省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经济结构是相一致的。另外,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招生数和江西省的产业增长率是对等的。第一产业的增长率提升的时候,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专业人数相对应的提高,这也说明,若江西省想快速稳定地发展好第一、二、三产业,那么就必须要在中职专业方面下功夫。江西省虽处丘陵地带,但目前江西省农渔业发展得却不是很好,这从第一产业所占的GDP比值可以看出来。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有着丰富独特的自然优势,江西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产业上升到全省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历史性地提出了 “进一步加快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宏伟目标。但从目前江西省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的功能也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这可以看出,江西省的经济发展还需要着力提高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放弃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着力开发与江西省第二、第三产业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是很有必要的,用专业化的发展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是一项重要持久的任务。
表1 2006-2011年江西省按三大产业划分的中职学校招生人数
表2 2006-2012年江西省三大产业产值
2.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教育发展影响着经济的提升,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在促进工业化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一线工人的教育,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业化产品的生产质量。可以看出,发展好的中等职业教育,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工业化有着巨大的作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素养,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工程师,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产出的质量。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江西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2006-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江西统计年鉴》,可以得出2006-2011年江西省职业教育师生比(见表3)。
表3 2006-2011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师生比例非常低,远远低于同期全国水平,并且专任教师师生比更低,不足5%。这种现象表明,江西省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比,一方面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定期组织培训“双师型”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如省级竞赛、省级说课比赛等;另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的创新,要着重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制定符合江西省省情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等。
(二)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协调性分析。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是指职业教育发展的范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影响教育发展的最本质因素是生产力,从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得知,职业教育的出现本质上是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是以区域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导向,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类型相互促进、协调,有着自身的合理结构、灵活的运转机制的教育系统。
本文采用崔晓迪在《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一文中采用的“规模协调度”指标来衡量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即职业教育规模(职业院校在校生数或毕业生数)与经济发展规模(GDP)的比值[5]。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和《江西统计年鉴》,可以得出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协调度及其与全国水平的对比,如表4所示。
表4 2006-2012年江西省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协调度及其与全国之比
把2006-2012年江西省和全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规模协调度的数据做成折线图,如图1。可以看出,与全国相比,江西省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协调度明显比全国高,这显示江西省的协调度比全国要差很多。从2008年开始,江西省的规模协调度明显直线下降,缩短了与全国规模协调度的比值;但是从2008年到2012年江西省的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从2008年开始江西逐渐重视中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江西省的规模协调度与全国之比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变化最快的是2008年的1.9159跌至2009年的1.6070。因此,从表1和表4中可以看出,江西省由之前重视中职学校的量的发展逐渐向注重职业教育质的发展方向转变,并且发展成果显著。虽然如此,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还是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很大的差距。随着近几年江西省新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必须紧跟经济发展的规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江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江西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协调有序地发展。
图1 江西省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协调度与全国的对比
2.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生均教育经费,即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如某省、某市),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由政府制定的财政年度预算的依据,同时也是当地财政部门按照当地计划内在读学生数额,向相关教育部门拨款的依据[6]。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一方面反应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间接地反应了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效益。与全国的生均教育经费相对比,可以发现江西省生均教育经费情况、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效益情况,并从中分析与江西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情况。从表5不难看出,江西省生均经费的投入与全国生均教育经费的投入有一定的差距,但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江西省的生均教育经费增长率达到76.32%,位于全国前列,远远超出全国的中职生均教育经费增长率。从表2可以看出江西省2011年的GDP增长非常迅速,这和江西省发展中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生均教育经费的增长,意味着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快速。与全国对比可以发现,从2009年开始,江西省的生均教育经费增长率很不稳定,全国的生均增长率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在上升,但是生均教育经费增长率不稳定,这是与江西省近几年在尝试发展十大战略性产业和教育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由此可见,江西省若想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不仅需要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相关方面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划。
三、结论与建议
目前,江西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省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实施了“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自助计划”等项目,拥有若干所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院校,大力开发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江西省一线工人大多数来自职业院校,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技术人才也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表5 2008-2012年江西省中职生均教育经费与全国生均教育经费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江西”计划的实施,江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在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等外延式发展方面要有所改善,而且要在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等内涵建设方面作出努力。
[1]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5/02/04/013 605775.shtml.
[2]2012年江西生产总值14338.5亿元 增长10.1% [EB/OL].http://finance.takungpao.com/q/2014/0207/ 2260835.html.
[3][5]崔晓迪.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3(2).
[4]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EB/OL].http://xxgk.ganzhou.gov.cn/fgwj/ qtygwj/201001/t20100126_164250.htm.
[6]生均经费[EB/OL].http://baike.so.com/doc/5855044. html.
陈建华,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姚燕芬,女,广东省惠州市龙门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2013年度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编号:ZDGG06),主持人:朱爱莹;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制度框架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编号:12YJA880090),主持人:潘建华;2015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问题学习理论视域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整合研究——以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为例”(编号:JXYJG-2015-135),主持人:潘建华。
G710
A
1001-7518(2015)28-007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