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引领治国理政新未来
——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荣臣
2015-11-15于亚博
本刊记者 于亚博
“四个全面”:引领治国理政新未来
——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荣臣
本刊记者 于亚博
张荣臣,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党的学说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重大理论性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党的思想史、党群关系和党的作风建设研究上颇有建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研究》等几十部著作。主要讲授党的建设历史和现实性课程,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课程。现为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撰稿人,获得过2011~2012年度中央党校科研优秀奖,并承担国家开发银行资助的中央党校重大科研课题:《中国共产党90年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
本刊记者:当前,全党正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对“四个全面”的学习,请问,“四个全面”是怎么提出来的?
张荣臣:“四个全面”的提出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早在2012年11月29日,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描绘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人的美好愿望,而实现这个美好愿望,离不开深化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在总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和重要经验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八个方面,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2014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这里,“协调”二字,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三者之间的统一性。至于“全面从严治党”,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但从严治党的思想和举措已经十分鲜明,“全面从严治党”的命题呼之欲出。
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并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从而意寓着“四个全面”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刊记者: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布局、总方略?
张荣臣: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自此,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布局、总方略,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来的,体现了他对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自信,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性的实践飞跃。
本刊记者: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
张荣臣:“四个全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本刊记者:“四个全面”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张荣臣:“四个全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更具体地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根本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保证。因此,从大的方面来看,“四个全面”是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关系。目标决定举措,举措成就目标。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会迷失方向;没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还值得强调的是,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核心、是关键。如果“全面从严治党”搞不好的话,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实现,进而必然导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受阻。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中的重中之重。
(责编/梁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