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下的三坐标测量“紧缺”人才培养
2015-11-14马俊梁胜龙韩莉芬
马俊 梁胜龙 韩莉芬
摘 要:运用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以江苏苏州地区三坐标测量“紧缺”人才培养为载体,开展紧贴地方经济需要,职业岗位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具体分析了高职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四方面问题,重点在三坐标测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合作师资培养、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合作社会培训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取得经验和成果,指出人才培养要有的放矢,要内涵提升,要职业岗位导向、校企协同,要彰显辐射和服务,要积极灵活拓展专业方向并为专业建设提供思路。研究和实践可为该地区同类高职院校开展类似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校企协同 三坐标测量 紧缺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c)-0224-02
江苏苏州地区装备制造业发达,汽车、造船、机械精密件、纳米材料、仪器仪表、电力通讯、工程机械等重点产业发展很快,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对“细分”和“专门化”紧缺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近几年,各类先进的三坐标测量机在上述产业领域内日渐普及,设备数量呈现几何级数增加,直接导致有着必需理论基础,能熟练操作三坐标测量机的针对性极强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三坐标测量机操作员已经成为苏州地区紧缺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之一。如何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瞄准岗位实际,转变原有综合化人才培养朝向转型升级后专门化紧缺人才培养,实现“关键少数”专业人才培养结构的局面形成必须加快推动。该文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三坐标测量“紧缺”人才培养为实例,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实践。
1 人才培养需解决的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数量众多,仅江苏省就有80余所,开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同质化”较为普遍,竞争激烈,特色难以体现。同时,很多企业用人都反映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明确针对专门岗位的人才紧缺,学校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很难真正打通,职业教育的瓶颈和尴尬急需破解。基于这样的现实,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自2012年起开始深度合作,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依托,开展三坐标测量方向“紧缺型”人才培养,希望通过研究和实践,解决好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必须时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应牢牢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体现“地方性”,把握好市场需求,重视对接和适度的前瞻性。而这样的对接、适应和前瞻,仅靠高职院校自身是难以实现的,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岗位的调整和要求都瞬息万变,依托好企业、行业、政府十分重要,树立起依地方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十分重要。
1.2 人才培养必须提升技术能级和岗位针对性
目前,绝大多数制造业相关的高职院校仍处于培养适应于某一较为宽泛领域或职业范围的人才,专业间的差异或专业内方向的细分很不明显,“万金油”式人才占比很大,“关键少数”稀缺。一方面,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端应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要努力将人力技能的内涵提升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相对宽泛的专业领域内,细化岗位目标,明确方向发展才能在同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培养出“零距离”对接岗位的“紧缺”人才。
1.3 人才培养必须强调校企协同为核心的“四方联袂”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地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人才,政行企校四方联袂能有效在机制体制、办学条件、资源配置、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实现支持、共享、互补和合作共赢。特别是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能有效减少人才培养的盲目和落后,能极大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既解决教师“闭门造车”的问题,又解决学生学不到先进技术技能的问题,更能为企业提供质量优、技能高、上手快的专门人才。
1.4 人才培养在某一方向的尝试必须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办学的核心要素,专业的整体设置及专业内师资、课程、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等都直接体现并影响专业建设的水平,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很难想象一所学校可以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专业包打天下,因为企业涉足的领域和技术不断发展深化,新岗位的出现源源不断,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自然随之多元化、微观化。对高职院校而言,如何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适应市场发展,通过“顶层分裂”的方式实现专业方向的设置和实践就变得很有意义,这样才可以既保证普遍的基础和平台稳定提升又能瞄准紧缺和针对的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反过来,专业方向的成功实践又为今后的专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2 三坐标测量“紧缺”人才培养实践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在2012年起建立合作关系,尝试三坐标测量人才培养。双方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解决专业建设“同质化”,尝试专业开发新途径;解决企业实际“紧缺”岗位需要,满足市场人力资源需求等。在具体的三坐标测量“紧缺”人才培养实践中,坚持“共育共享共赢”,强调政行企校联袂,突出师生企“三主体”,在课程合作开发、师资合作培养、实践基地合作运作、社会培训与服务合作开展等领域实施基于数控技术专业的三坐标测量方向高技能人才培养,并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成果应用于专业建设。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上,贯彻现代学徒制理念,以校企协同,师生企“三主体”为抓手,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开展共育共培,以真实的企业项目化任务进行教学和训练,再实施“三岗实践”锻炼和深度参与企业项目与服务,最终在知识、素养和技能等方面取得全面提升,毕业即可实现高水平就业。
自学生进校起,学校与企业以“冠名班”形式选拔初定有志于从事三坐标测量的“紧缺”准人才,在三年的整体专业课程体系中将数控技术专业与三坐标测量教学训练项目结合,让学生在依托于传统强势专业的基础上朝向具体细化的分支方向发展,保证了专业基础上的“专精”特色。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更直接进入急需人才的对口企业和岗位进行实践,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的强大客户群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2.2 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方面,校企双方组成合作团队,共同研讨制定课程体系,共同完成课程标准、内容、项目化讲义或教材,制作课程资源等。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平台课程、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其中平台课程和核心课程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企业技术人员辅助,方向课程则由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学校教师边学习边参与。方向课程全面涵盖并体现三坐标测量特色,以项目化讲义、企业标准、操作规范等多种类型组成,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紧密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要。
2.3 合作培养师资
校企协同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资培养,将师资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环节和一个主体意义重大。三坐标测量师资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构成,由企业对学校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学校则对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教育教学相关培训。同时,实施有计划分批次的互兼互聘及挂职工程,专业教师至少一个学期深入企业锻炼,企业技术人员则承担一定量专业教学或项目课题任务,互促互培,互补互长。
2.4 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学院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三坐标测量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和师生人力资源,企业提供硬件设备和技术及管理支持,已建成占地1200平米,配有专用测量设备10余台和专用软件培训机房,总价值800余万的技术水准高,专门化方向明确的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绝大部分活动在基地开展完成。实训基地更得到政府支持,现正进行苏州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
2.5 合作开展社会培训与服务
校企双方将人才培养不仅仅定位于高职学生,更积极拓展广泛的社会人员培养培训和企业项目服务等,将学校和企业的职能真正延伸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近三年,依托实训基地,为该地区培养三坐标测量技术人员达1000余人,为企业解决50余项技术项目。更借助国家计量局授权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资质,为企业提供专业检测服务,出具权威检测报告,辐射和影响力大大提高。
3 结语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培养的人质量高不高,受不受欢迎都是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积极协同,从地方性、针对性、适用性、行业企业紧缺需求和专业建设出发,开展三坐标测量“紧缺”人才培养试点,从校内到校外,从培养模式、课程、师资、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做了尝试,取得宝贵的经验和成果。研究和实践突出了人才培养要有的放矢,要内涵提升,要职业岗位导向、校企协同,要彰显辐射和服务,要积极灵活拓展专业方向并为专业建设提供思路。校企双方今后还将继续深入提炼特色,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在共建共享共赢中找到紧跟市场变化的“紧缺”人才培养路径,真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军,赵有生,吕一枚,等.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14-17.
[2] 吴元欣,王存文.校企协同构建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3(3):21-23.
[3] 罗国莲,盛立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视角下的苏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4):109-113.
[4] 王运宏.现代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创新探索[J].成人教育,2010(12):21-22.
[5] 崔秀梅,李恭琼.三坐标测量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开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