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梁画栋

2015-11-14

收藏·拍卖 2015年7期
关键词:雕饰漆画潮州

潮州木雕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它的最初应用主要是服务于古建筑的装饰。在古建筑的木屋架中,木雕艺人将雕刻精美的木雕构件嵌入其间,可以让建筑显得高贵典雅,同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潮州木雕艺术应用于建筑装饰上,是艺术和装饰审美的完美结合的最佳体现。潮州著名的传统建筑木结构传承人肖楚明先生曾说过:“在潮州,建筑与木雕自古以来有著深厚的渊源,可以说,建筑是潮州木雕文化的根源。”

信仰与祭祀

潮州建筑木雕的分布广泛,较为集中的地区在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普宁和澄海一带。清代乾隆年间《潮州府志》中记载:“建筑屋宇,雕梁画栋。”这说明,在当时,潮州木雕已广泛用于各种建筑。

潮州木雕的发展与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密不可分。潮州木雕的经典之作,无不出现在与信仰和祭祀有关的建筑上,反映了潮汕民间具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显示宗族显赫的心理。潮州金漆木雕又以其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成为各宗族显耀华贵的装饰品。潮州古建筑上的木雕装饰,有不少是以青、大绿或紫红、粉黄装彩,再用金色烘托,故称为“五彩装金”。

潮州建筑木雕的题材十分广泛,工匠提取人们所熟悉的历史、神话、戏曲故事或生活中的物象,如龙凤、麒麟、动物、花卉、耕织、福禄寿喜等,利用材料的特质或作夸张变形,或作真实刻画,以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为宗旨。

早期的潮州建筑木雕通常用在寺庙、宝塔等宗教建筑上,具有装饰美化的效用。从现存最早的开元寺天王殿、潮州学宫(现为潮州市博物馆)等一批早期建筑来看,潮邑地区的宗教信仰和祭祀习俗始于唐代。

明代开始,随着潮汕地区经济起飞,木雕工艺扩展到祠堂、寺庙、官衙、民宅等建筑装饰上,故有“村村都像木雕博物馆,家家都是木雕陈列室”的说法。从遗存下来的明清祠堂来看,清初之前建造的祠堂尚质朴,康乾以后,因本地经济的发达,形成一股奢华的风气,再加上潮州人重视宗族血缘,达官权贵为了光宗耀祖,大肆营建奢华的宗祠、家庙,这些建筑也成为当地人祭祖活动的重要场所。

只要留心观察便可发现,这些祠堂两边的木雕风格有所差异。原来,潮州木雕素有“斗艺”的传统。主人在修祠堂时,请来两班师傅各负责一侧的装饰,并在大堂中间竖起一面挡板,防止“偷艺”,完工之日便是拆墙之时。两边的师傅都铆足劲,极尽雕工之能事,也促使潮州地区民间工艺的高度发展。

建筑木雕的构件细节

在潮州木雕的传统作品中,完全独立的案头摆设是罕见的,通常是和建筑、家具及神器结合在一起而作为它们的装饰或构件的。在潮汕地区,目前所能见到年代最早的建筑装饰构件,仅剩唐代开元寺天王殿的斗拱和屋檐的点滴草尾雕饰。

明初期,祠堂和宅邸的正厅两侧的梁架结构,出现了“三檬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为主题装饰的形制。梁架中的十八件木雕饰物,以人物、动物、花鸟题材相组合,或以动物走兽为主,配以花鸟结合为另一款式。

大量使用木雕装饰的是清代民居。拜亭、檐下、梁架、斗拱、门窗等这些建筑物部位,通常是艺人大显身手的地方。常见的木雕构件,主要包括檐下、牌匾狮、进屏、屐头、拜亭、柱头、凤托、木瓜、梁架、梁上梁下的雕饰、木瓜、雀替等上百十种。

檐下

檐下是横贯在建筑四周承载着屋檐瓦的木料构件。瓦檐两端一般雕有高昂向上的龙头,中间是连绵不断的卷草纹饰木雕,也有一些檐下是采用人物、动物类的木雕装饰。

牌匾狮

中厅堂装饰挂置牌匾之下,均分别拖上左右两个狮子,故称为“牌匾狮”。此外,尚有在厅堂、书斋陈设的大屏风两旁立柱上端的一对狮子,既起到屏风的安稳作用,又能衬托屏风的装饰变化,这对狮子称之为“屏头狮”。潮州木雕中的狮子形象,既像狮子,又不像狮子,是一种经艺人夸张美化了的艺术形象,其特点是:头部夸张、鼻大嘴阔、双目圆瞪、头大身小。

进屏

至于大门入口正中之屏风称“进屏”。进屏一般分二扇,可开可合,两旁可供出入。进屏分上、下二大肚和三横肚;上肚多为通绣的花卉图案,下肚以金漆画或木雕浮雕的人物或动物图案。有木雕的门窗主要用于厅堂、书斋,门一般为上、中、下三块小横肚,二横肚中间各有一大直肚,上部直肚为花鸟通雕,下部直肚及三横肚为浮雕或漆画;窗—般为二横一直三肚式,中间直肚是花鸟通雕,上、下横肚跟门板同为浮雕或漆画。

屐头

在横梁伸出柱上端之部位,叫“屐头”,以龙头雕饰的又称为“龙头屐”,通常出现在大门口及拜亭正中,多以人物故事题材表现,如天姬送儿、仙女下凡等。

拜亭

拜亭位于正中大厅前的建筑,是整座建筑物的核心部位,亦是雕刻最精之处。拜亭又称抱印亭,有单层和双层二类之分;双层拜亭的木雕装饰分为:龙头屐、梁架和亭顶罩内雕饰三个部分,以浮雕和镂通雕相结合,其中以揭西县阳厦乡聚祖公祠为代表;单层拜亭则以潮州市已略黄公祠为代表。

梁架

梁架在潮汕地区俗称“槭”,是潮汕传统建筑中木雕的精彩部分。梁的雕刻甚少,多采用金漆画、彩漆画加以彩绘,借以承重,构成了以金漆画为平面,以镂通雕刻为立体相结合的装饰效果。

拱托

拱托,对于一般古建筑来讲并无雕饰,但在潮汕建筑装饰中,拱托却成了工匠们施展其才艺的重要场所。由于拱托在檐下柱子的上方,上大下小,有三面可作装饰面,其雕刻内容从简单的几何形体、花草纹样,到复杂的人物场景、祥瑞动物等。有些雕刻还涂上金漆、乌漆并饰以彩绘。

柱头

在梁与柱转角处的装饰木雕称柱头。明代的柱头雕饰偏粗犷、简练,并且以“齐龙方曲”或卷草纹样作装饰;清初以来,雕饰则较以精致,题材以“鳌鱼”等为主。

凤托

凤托是在梁架与横梁十字相交的斜角处的雕饰,因其图案是两翅张开的飞凤,故名曰凤托。

木瓜

木瓜是梁架之间的承托构件。

技法及其风格演变

潮州建筑木雕—般采用樟木为原料,经过凿、修等工艺精雕细刻而成,接着再髹漆贴金,其主要原因是出于保存意识与造型效果。在古建筑上,往往发现有关于人物故事题材的镂通雕琢。现存最古老的一处是潮州府城许驸马府斗拱上的浅浮雕卷云装饰。

位于潮州市甲第巷的古宅群,继承了潮汕民居朴素细腻的装饰风格,外观清纯淡雅,白墙灰砖为主色调。在甲第巷中,数木雕装饰最为凸显,有浮雕,镂雕、圆雕、沉雕等多种做法,主要材料是樟木和杉木,且多与彩画结合或贴金。木雕装饰运用于建筑的室内厅堂及前廊的梁架上,题材一般取自民间故事和戏剧。

作为建筑物的装饰部件,因为木雕坯件所处的环境,多为光线并不充足之处,容易被观者忽略,所以,雕刻时要做到通透、层次鲜明,才能让木雕吸引眼球。另外,木雕构件要符合观者的仰视角度,所以,务必让作品的主要观赏面朝斜向下以迎合观众。例如,门是建筑物中使用最多最惹人注意的部分,因而艺人往往把最大的精力花在门的设计和雕镂上:横肚因为位置较高,无法近看,一般不作工细的刻画;大肚比较低,施以精细通雕容易受损,多以漆画作为装饰;下横肚靠近地面,不大惹人注意,便只施以图案或浮雕。

考虑到承重的因素,除了梁架、斗拱以及瓜柱以外,木瓜、梁上梁下花坯、屐头等木雕构件多采用镂通雕工艺,使得潮州地区的梁架雕刻比其他地区的梁架雕刻要繁复细腻得多。

位于梁架高处的木雕装饰也别有用心。艺人将人物的鼻子加高,眼部加深,口部突出,适当加以夸张的变形之后,符合仰视的观赏角度。

以木瓜雕饰为例,可以看出木雕饰物演变的规律。明代最初的木瓜,是无雕刻的圆斗状物,呈直筒形,明中期开始有了雕饰,构造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八角形托座,下半部为交粗圆的瓜形。到了清中期,木瓜的雕饰变得繁杂,成为工匠们“斗艺”的部分之一。在清末,有的木瓜变为圆斗状,但不同的是,它的表面雕有三至四叠的通雕人物作为装饰。

潮州已略黄公祠

潮汕地区有一处建筑中的木雕享誉八方——黄已略公祠。它坐落在潮州市湘桥区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代光绪十三年(1887),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这座建筑中遍布木雕,到处金碧辉煌。祠堂中心建有拜亭,是整座建筑木雕的精髓之处。

拜亭为单层设计,在檐拱托上雕有龙、凤、狮、花草等纹饰,其中尤以龙头屐、龙头引雾及梁下人物雕饰、凤托等部位的雕饰极精。龙头屐的雕刻错落有致,齐龙方曲正面的黑漆,与侧面的金线相衬托,显得华丽、典雅。而雀替则采用通雕并乌漆装金的手法,结构穿插关系明确,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该祠堂的木雕另一个特色是:广泛运用潮州戏曲故事和民间传奇故事为创作的主要题材,如“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寺”等。例如,“水漫金山寺”通过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呈现,再现了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壮观场面,栩栩如生。雕刻技法的使用也十分丰富,有圆雕、浮雕、沉雕、镂空等,完全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

抱厦屋架的雕饰,是潮汕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械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的传统结构。三梁的下二梁两侧与上梁中间饰以金漆画彩绘,有意留下四处空白地以烘托周围十八件精雕细刻的木雕。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梁、桁、柱间的各种穿插构件也无不成为雕刻师们施展技艺的好地方。横梁下“凤托”对对,凤头伸张,拖着横梁,两翅飞舞,生动有趣。

猜你喜欢

雕饰漆画潮州
雕饰时间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吉代荣作品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漆画作品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
郑崇尧漆艺作品选
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