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

2015-11-14特邀栏目主持

青年文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流水账结实朱文

特邀栏目主持:弋 舟

“我的心别地一跳。”——此为这个短篇中的一句。我在想,换了我,会如何写这一句?它也许是“我的心怦地一跳”。

不要小觑这两个句子之间微弱的差异。不错,看起来它们不过是各自选取了不同的象声词,但这其中有关音韵的遴选,不但揭示出了地域对于小说家行文的影响,也揭示出了支撑这个短篇得以成立的某些秘密所在。短篇小说围绕着意象展开,这是深谙此道者常常运用的手法,而意象本身,有时候是带有“音效”的。在我看来,当朱文颖以“哈瓦那”来结构此文时,必定在某种程度上,同时被这三个字的发音所驱使。——哈,瓦,那,这就像小说中充斥着的“南美洲”“上半截与下半截”一样,除去具体的指涉,更是某种氤氲着的、暧昧的能指与所知的混合。它们既是意义又是形式,在形式方面它们甚至可以是空洞的,但在意义方面,它们必定是充实的。原谅我讲得如此晦涩吧,因为对于这样的小说,力图阐释总是会显得笨拙与饶舌。

整篇小说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吗?没有,它不过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账,但就是这样的一笔流水账,由于意象的介入,由于小说家偏执地对于词语的遴选,便骤然丰饶与复杂起来。这便是短篇小说写作的秘籍之一。朱文颖在“自述”的结尾用了“结实”这个词,这个词在小说中也出现了两次。那么,我是否可以如此猜测——相对于这个以“虚幻”为能事的短篇,“结实”的要求始终紧张地暗藏在小说家的下意识里?这,同样也是短篇小说写作的秘籍之一。而朱文颖,就是掌握了这些秘籍的小说家,她懂得以虚写实,懂得什么才是短篇小说所需要的内在的结实与整饬。

同时,当朱文颖“别地一跳”时,这个短篇也完成了一次海派书写的示范。小说中的情绪与世相,乃至行文的腔调,除了一个上海作家,我很难想象由其他地域的作家来完成。这个短篇中的诸多元素,也许只有一个上海女人写起来才不令人反感,即便是这个女人在坦陈自己的“精明与世故”。这篇小说写于十三年前,彼时朱文颖所呈现出的那种“都市感”,迄今似乎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仍旧只能依靠想象来感受。——不要高估我们的“城市化”,并非林立的高楼就会瞬间改变了我们的情感方式,起码,我们还得在高楼里再生活一百年。所以我很庆幸邀来了朱文颖,有了这个短篇,我们这个栏目所能呈现出的面貌,便更加均衡与周全了。

猜你喜欢

流水账结实朱文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怎样避免流水账?
热闹的大山
找出结实的绳子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拒绝“流水账”
发现木耳
不要害怕记流水账
闪电结婚
我是小小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