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陆地道歉:我曾批过你
2015-11-14李人凡
李人凡/著
1984年,我曾专门拜访过陆地老前辈,由陈南南引见。因为在出版社工作,又带着约稿任务,并没有陌生者的忐忑。尽管他是广西文坛的头牌大家。在书房里,我们谈得十分投缘。
先谈约稿。请他为广西人民出版社少儿编辑室写一篇新作。他说,此事另议吧。专为儿童写,还真没有考虑过。接着闲聊。我说,我读过您的《美丽的南方》,是在宾阳中学读高中时,熬了两个通宵啃完的。囫囵吞枣,只追求情节,其他的,忘光了。当时只觉得,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村,韦廷忠就像村里人。他笑吟吟地听,对“村里人”的评价,十分认可。
我说,读小说只记得经典情节,是我们那一代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他说,差不多,差不多。我说读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只记得山道上两人合成了一个“吕”字;读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只记得贫农老婆到地洞给地主老东家送饭,连她自己也被东家“吃”了;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只记得格里高力和阿克西妮亚在顿河平原的草垛里胡闹。陆老哈哈大笑。“不过,《美丽的南方》开头部分,至今未忘。”一群人在塘边避风,烤火,烟飘呛鼻,左挪右避,咳嗽不停。慢慢地,柴尽火灭,肚子也开始打鼓唱歌了,人就散伙了。我们小时候更坏,最后走的一两个人,不但用棍子把火种拨拉开,还拉出自己的“水机关”哧哧哧地扫射一通,不让后来的人占便宜。火好像是灭了,火种还在,柴头还红,“水机关”扫到处,噗噗噗地冒烟,灰也飞起来,还带着一股隔夜的臊气。他听到这里,哈哈哈,笑得更响了,前仰后合,笑出了眼泪。从裤兜里掏出一方手帕,轻轻地按了按眼睛。不是擦,擦会磨疼老眼皮;按,是让手帕吸干眼泪。那时没有纸巾,随用随扯,有的人还很潇洒,一扯四五张,嘶嘶地响,很爽,很快意。
他一通大笑,夫人就从另一间书房过来,问,你们谈什么?这么高兴!老头心脏不好,不要高兴过头了,克制一点。我赶紧道歉。老头却直赶老太婆。“你回你屋里去,这里没你的事。我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老太太直给我使眼色,我轻轻点头,她笑盈盈地离开了。
陆老自顾自沉在往事中,高兴劲还未过,连说:“继续,继续。”我竟一时无话可接。见他高兴,我突然小心翼翼地说:‘文革’中,我写文章批判过你的《美丽的南方》,还批过《故人》。真对不起。”他开头一愣,想不到我竟那么直接,随即很真诚地说:“不奇怪,不奇怪。都过来了,不打不相识,你们这一批,大家都提高了。”他的宽和、平静,让我吃惊、释怀,气氛也更融洽。他接着问:“你是怎么批的?说来听听。批得有水平吗?”他这一问,也让我想不到。开头我还怕他生气,不舒服,怕话题不合时宜,见他问“批得有水平吗”,他这一幽默,让我放松下来,就故态复萌,滔滔不绝了。考虑到他夫人的叮嘱,还是尽量放低声音,放缓语速,诚恳地检讨起来。
我们这帮人,自以为大学中文系毕业,学过几天《文学概论》,懂得点皮毛,也写过几篇好作文,就老子顶天立地,指东打西,横扫一切了。到处乱批,瞎批,轻飘飘的,屁股没有几两肉,真糟糕,真丢人。他慢悠悠地说:“鲁迅说过,作家和读者就好像厨师和食客。手艺好不好,读者有发言权。依我看,更像老同,像伙计。老伙计无话不谈,说过头了,伤肝动火了,还是老同。”
他还说,读者的水平,靠好作品来熏陶;作家的水平,也离不开高水平的评论。评论界的理论水平,也是作家成长的一个社会摇篮。我说,广西目前还缺少这一个好摇篮。他不接我的话。也许是交浅言深,不适合。他主动换了话题,问我对《美丽的南方》还留有什么印象。我坦言相告,看过很久了,记不清了。只是有一点,觉得有点散,人物都让人记不住。不像唐吉诃德,一辈子都忘不掉。倒是《故人》记得很久。写得集中、精粹,对比强烈,把解放初期广西的社会风貌,都浓缩了,人物命运也让人嘘唏。一闭眼睛,就浮现起梧州江边码头,一级一级爬上来的那个落魄相。《故人》真是一件精致的艺术珍品。不料他将了我一军。“《故人》篇幅小,容易记;就像一小碗汤圆,咕噜一口吞下去,很滑溜。《美丽的南方》是长篇,几口都吞不完,一下子真咂不出滋味来。”末了,他又给我鼓了一把劲,“现在你到了出版社工作,岗位很好,不要辜负了。多到广西各地走一走,广西真是一个好地方。走出我们村,多认识几个村里人,以后就会受用无穷。”
那天约稿不成,倒和陆老前辈有了一个“人生之约”。从此,我不但到广西各地走了一走,还到全国,甚至世界十几个国家走了一走。现在回过头来看,《美丽的南方》是广西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是广西壮族文学走向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历史存在。作品中的南方风土人情,让人经久难忘,并不亚于陈残云、欧阳山等人的篇什。当然,和全国、和世界上一些经典比较,《美丽的南方》真还有一段距离,还有提升的大空间。广西评论界这个社会大摇篮,真还应该认真总结一下广西的历史经验。这种总结,要有智慧含量,有历史意识,有人情关怀,有对他人、对自己的一份郑重。至少,不能学徐志摩之告别康桥,轻轻地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