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材看时代变迁

2015-11-13付强

书屋 2015年6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史教材

付强

教材不仅承载着教学内容,也承载着时代的历史记录。作为从事大学教材工作三十年的人来说,最近距离地目睹了教材所反映出来的时代色彩和历史色调。

光从教材的外观上来说,就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材在装帧、纸张、设计、印刷、开本等进行比较,当下的教材完全可以用美观大方、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等字眼来概括。当然这里有一个瑕疵就是,校对上的错误成为经常性的了,这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关,也和计算机输入法有关,当然,更和人们对速度和效益的过度追求有关。三十年前经常出现在教师手里的油墨讲义,如今恐怕都是遥远的记忆了,在当代大学生心中更是空白。可惜这里不能使用图片对比,否则将八十年代的教材、讲义的图片跟如今的教材作个对比,恐怕更有说服力,也更鲜明。

与理科类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同,文史类教材的更新变化要更快一些,教材和教学内容变化大的,就是中文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了。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不过百年多,但这方面的历史书写却一直是变化多端的。记得八十年代采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原版,1984年再版。整个印刷质量上与当下各版本相比明显粗糙得多,当然在书价上也是翻了几番,从那时的几角钱到今天的几十元。

九十年代出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最具影响力的、并被广泛采用的就是钱理群等三人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经过一再修订、再版,出版社也历经上海文艺出版社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列为“教育部重点教材”,2011年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得到重新修正。这部教材是由当时国内顶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专家编著的,学术性较强。特别是在编写方面,明确了三个十年的历史分期,并明确界定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是1917—1949年。

随着重写文学史问题的提出,中国现代文学史方面的教材就出现了各种版本,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程光炜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刘勇等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孔范今主编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精编》等,以及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后两种教材明显采用大文学史观,将中国现代文学的时间跨度算为从1917年起到二十世纪末,将以往所说的当代文学史涵盖在其中。不同的教材编写者自然有自己的在内容编选上的考量,因本人非文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士,仅从历年任课教师选用的教材版本的变化做个大概的描述。

随着现代文学史教材的变化,当代文学史的教材也不断在更新。可想而知,八十年代的当代文学史无论在观念还是容量上都是陈旧的。最早采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上、下二册。进入九十年代后,就出现了各种版本,洪子诚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孟繁华与程光炜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是教师们选用最多的三个版本,可见其权威性很高。

相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的可选择的丰富性,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的教材版本相对来说就要少得多。较早的《中国文学史》是游国恩主编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共计四册,后来出现了也是四卷本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外国文学史则一直采用朱维之主编的版本,因为不断在修订,出版社也是不断变化。另一个偶尔被教师们采用的就是郑克鲁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史》了。当下的外国文学史教材与早先的相比,主要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大量二十世纪的文学史分量,尤其是二战后很多作家作品已经进入到文学史,也即欧美文学史的时间跨度是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末。相对来说,《中国文学史》则保留了相当的时间稳定性,

相对于文学史教材的不断变化,语言类的教材则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现代汉语》从八十年代以来就一直采用的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版本,当然已经经过四次修订。《古代汉语》也是历经几十年仍在采用王力主编的版本,由此可见这两种教材的权威性地位一直没有被撼动。

闲来翻阅不同时期的教材,虽不能从专业的眼光和角度进行研判比较,但从教材中所折射出的时代感还是相当明显的。尤其是文史类教材,只要是接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能够看得懂,虽不能从学术的高度对各个版本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但这类教材所表现出来的与时俱进的历史面貌,相信大多数读者都能够看得出来,但同时也有某种发人深思的东西蕴藏其中。真正在教科书里站得住位置的,还是要经历过时间的淘汰的。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教材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但学生对教材的心理和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八十年代还处在相对匮乏贫穷的历史时期,学生对教材的热情和敬畏之情溢于言表,即便是要节省伙食费,也要购买教材。今天的学生则不然,能主动淘弄二手教材已实属不易,更有不少学生宁愿节省下教材费购买电子娱乐产品。在学生的眼里,更是完全看不出对教材的敬畏之心了,这是更加令人倍感悲哀的。这一方面是由于电子阅读对图书阅读的冲击,但还有一个教材本身的原因不能不引起重视,那就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使得部分教材在编写上很粗糙、出版上很泛滥,让其失去了以往的权威性,导致师生们对教材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和敬畏,这一点是要引起足够重视的。

随着电子阅读的普及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最新的教学模式——“慕课”(MOOC)的方兴未艾,教材——这种承载着教育使命的一种图书形式,在未来的发展会是如何,以及能否退出历史的舞台,还是个未知数。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不仅凝聚了几代编写者的心血,更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文学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