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石与诗
2015-11-13奚美娟
奚美娟
最早我对庞贝的印象,是十多年前一位从事服装设计的朋友从那儿旅游回来,带给我一块小小的火山岩石,深灰似铁,布满密密的小孔。它一直放在我的书柜架里作摆设。记得朋友对我说,她去意大利米兰参加了服装展示活动后,特地去了一趟庞贝古城,为的是携带几块火山岩回来送朋友。她的神情在无意识中透出一种敬畏,激起了我对庞贝的久久向往。
前几年,又有一位好友,在那不勒斯东方学院授课期间游历了庞贝。那是春节的寒冷时季,他当天从庞贝古城回来写了一首贺岁诗,至今我也记忆犹新:“庞贝无声问苍穹,火山犹见绛云浓。地中海客迎龙岁,袖手听涛过暖冬”。
两位友人间隔几年先后带回来的古城信息,是石头与诗,但更像是一种召唤。召唤我的心灵飞向遥远的地中海,遥远的那不勒斯和庞贝。这个机缘,终于在2015年的2月出现了。
我们的摄制工作团队,其实只在那不勒斯待了一天半不到的时间。头天傍晚到达,第二天晚上就离开了。节目组在境外拍摄期间,每到一个城市都安排了满满的拍摄工作内容,唯有在那不勒斯,我们只安排了一个正式的内容:参观著名的庞贝古城。此行的重头彩呼之欲出,到达那不勒斯后,大家就在盼了,我更是心向往之,百闻不如一见呵。
2月8号那天起了个大早,我们分坐几辆出租车赶往那不勒斯火车站,搭乘火车前往庞贝古城。路程不远,只需40分钟。老旧的火车发出很响的哐啷哐啷的声音,车厢外满是涂鸦,倒显得很是现代,列车载着我们奔向公元前就建造的那个古城。庞贝火车站很小,还是春寒季节,前去参观的人不算多。我们步行几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庞贝(pompeii),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城市。它距离维苏威火山东南脚下只有10公里,而朝西20公里外,就是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这是一个背山面海、风景绝佳的避暑胜地。然而,公元79年8月24日,因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而毁灭。厚约5.6米的火山岩灰从天而降,庞贝的一切痕迹都从地球上被抹去。
有关它的信息举不胜举。当文字变成现实,从1748年就开始了考古发掘而延续至今的一座名满世界的古城废墟真正展示在眼前的时候,给我带来的那种震撼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人在大自然面前多么渺小而无奈,千百年的文明瞬间就会被摧毁得灰飞烟灭;然而人类又是如此坚韧而伟大,几个世纪后的某一天,由火山脚下的农民不经意间发现,并通过两百多年的历代考古学家们的发掘与研究,将一座在公元79年就从地球上消失的古城,逐步恢复使之重新展现于世界。这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伟大!人类的文明进步伴随着科学新技术的发展,使庞贝古城的考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就在我参观庞贝古城后三个月,据报道,2015年5月,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对千年前被掩埋在火山灰下的庞贝城居民化石进行了修复,为我们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又提供了重要资料。
那天,在庞贝废墟的入口处,我们看到一块石碑上写着,景区有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语言同声翻译耳机供租借。尽管我们没有找到中文的耳机作向导之用,但还是兴致勃勃的分成两组人马,进入了向往已久的古城。
走在残缺但不失雄伟的古庞贝主干道上,那些具有物质生命的广场、市场、庭院、戏台、竞技场等等,不由得让我浮想联翩。据介绍,庞贝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它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发展起来,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文明。在那不勒斯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庞贝艺术家们创造的让人惊叹不已的艺术作品,一种类似马赛克拼贴的动物画面,羽毛毕现;一些青铜雕塑的神话人物,栩栩如生……当我行走在废墟的街道里,每每抬头望天,才能意识到自己正漫步在阳光照耀着的现实之中,但我的精神和想象,却时时穿梭在古人、古文物、古场景中间,与之对话。我想象着这里的人们曾经有过的生活,发生过的风流逸事以及他们创造的器物文明。当我坐在那个以现代标准来看也显得足够辉煌的古罗马风格的剧场里,我试图向先哲们提出心中的疑惑,当初,是什么样的生命能量与生命密码,让他们拥有了后人无法企及的建筑艺术观念,还有那么丰富的高品位的戏剧艺术想象?
回顾这次难得的旅行,由于是随拍摄团队前往并身负制作节目的工作任务,因此就参观而言,还是没有能够尽兴。翻看参观当天的记事本,我自己这样写着:“2月8日,游意大利庞贝古迹。从那不勒斯坐火车,40分钟车程到达庞贝。昨晚还是冰雹风雨交加,今晨却阳光普照,在古城一路游走,被震撼!只是节目组又出‘花招,让我们七人分两组,必需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寻找十个最著名景点。这样一来,又重复昨晚在城里寻找三个古老披萨饼店那样,只顾急跑寻找而失去了参观领略古迹的意义。不过,大家今天似乎都吸取了昨晚的教训,没有快速跑步寻找。但还是有点被为找而找的任务所羁绊,走得匆忙。我在寻找中尽量不放过一些细节,比如,我注意到古代戏剧场内的座位号都已经在修复时,照原来的序号刻在一块小铁皮上,并钉于每个座位上,让参观者看得清清楚楚,这很有现场感。可惜还是太着急,看不尽兴。多么想坐在那有着千年历史的剧场座位上,细细遥想先人们创造的戏剧辉煌啊!——呵呵,但无论如何,重要的是我来了。我到了庞贝,感受了她的凄美壮阔的前身,这已经足够!”
这次旅行在外期间,我身边一直带着德国诗人歌德著的《意大利游记》。歌德在1786年9月3号赴意大利旅行,历时两年之久。这次旅行中,他的思想起了重要的转折,不再通过狂飙运动的浪漫情绪来表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而是深沉地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妙,追求希腊古罗马艺术中体现的宁静,淳朴,和谐和古典人道主义理想。歌德曾在1787年3月2日、3月6日、3月20日三次亲临维苏威火山,那时候,庞贝废墟刚被发现不久,他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对于火山喷发后的熔岩流向、熔岩冷却后的岩石形成等等,都进行了非常专业的考察。他指出,维苏威火山的熔岩灰浆,正是毁灭庞贝古城的元凶。
然而,文学艺术对历史的解释更具有人文色彩。去年好莱坞史诗大片《庞贝末日》在中国放映,用英雄美人的故事模式再现了千年以前奴隶主专制时代人们万劫不复的罪恶生活,大自然代表了一种诡异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来阻止人们作恶。真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但我记得,在影片结尾处,男女主人公在火山熊熊岩浆滚滚的末日世界里仓皇出逃,他们终究没有像一般的好莱坞电影那样给人喜庆的大团圆,而是,女主人公突然站定了,紧紧拥抱身为奴隶的男主人公,说,我们干吗还要逃命呢?赶快接吻吧。于是他们在火石流星的壮丽天幕下,深深地相吻到死,这一吻一死,似乎是赎罪又是超越,成为生命永恒的象征。
……走出庞贝废墟,天空是湛蓝湛蓝的,远处的火山顶冒着缕缕绛红色的烟雾,深褐色的废墟沉默地屹立在大地上,它们各自以破残的形状,遥遥相守了将近两千年。我脑子里盘旋着歌德的文字和电影的镜头,想到了岩石、诗歌和爱情。我写了一首诗,献给一切为了爱而艰难生存的人们——
地球就是一团燃烧的火,
心底里喷发出熊熊火焰,
你看那沉默的山顶突然开口,
倾吐了千年的浓烟不会熄灭。
只有黑色的庞贝在倾听,
受难的爱神岩浆里永生,
爱情的火焰把它烧成废墟,
她依然默默相守直到永远。
我捡拾起一块庞贝的岩石,
黑色的小孔蕴藏无限信息,
谁知道日日夜夜怎么过来?
天荒地老无非废墟对浓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