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政策学视角的沿黄经济带发展研究
2015-11-13韩芸王云
韩 芸 王云
摘 要: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演进的实践表明,以经济带建设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以黄河流域为依托的沿黄经济带,是继长江经济带之后又一流域性经济带,贯穿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面积较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开发价值。加快实施沿黄经济带开发战略,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沿黄经济带 经济政策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019-02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9个省区,蜿蜒5400多公里,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1/3,人口约占全国的1/4,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革命圣地的密集区,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拥有全国2/3的煤炭资源,70%以上的天然气资源。沿黄经济带辐射黄河沿岸100公里范围,其形成和崛起将成为我国贯通东西、接南联北的重要通道和节点,也将缔造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
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演变
从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演进的过程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格局的演进经历了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四个主要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均衡发展战略贯穿始终。毛泽东同志提出“生产力平衡分布论”理论,主张为了实现工业全国的平衡,工业要偏向内地发展,并与沿海工业并举。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主张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区域经济政策向东倾斜,梯度推进。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化,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战略主题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同时开始强调要兼顾中西部地区发展,讲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引导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再次发生巨变。区域经济政策转向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的重点由东部逐渐向内陆地区展开,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主体功能区等战略。中共十八大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思想,通过顶层设计、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区域发展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急切需要继续且不断的发现和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黄河区域先天的经济战略区位和独有的能源资源禀赋,必将成为国家新的经济战略区域,建设沿黄经济带也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重点北移西进的必然趋势。
二、国内经济带政策借鉴及启示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打造中国的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经济带构建思路(孙久文:《习近平区域发展观新内涵》,《人民论坛》,2014.5.20。),对于目前已经逐步形成的经济带和正在起步的其他经济带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之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鉴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经济和战略作用,国家自上而下非常重视其建设规划和布局。早在2012年12月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湘鄂赣皖”四省联袂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政策主张。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湖北调研时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自此,长江流域的开发正式被国家层面提上议事日程(《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远洋航务》,2014(10))。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共同召集《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见》起草动员会议,强调了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战略定位和创新发展思路(吴学安:《长江经济带奏响区域经济发展新乐章》,《上海经济》,2014(7))。2014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至此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2014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完善区域政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长江经济带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随着后续具体政策的持续推出,有望与京津冀地区一起成为一南一北两大重点发展区域。
2.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我国提出将要重新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寻求和打造可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再次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重点工作。西部各相关省份加紧布局,陕西、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已开始着手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一带一路”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必将重构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我国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将继续延展铺开,从顶层战略构想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3.珠江—西江经济带。2008年,广西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开发,提高通航能力,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抓紧研究制定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李秀中:《珠江—西江经济带获批在即》,《第一财经日报》,2014.05.29)。随后,广西先后编制了《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和《西江岸线利用规划》3个规划。2012年,广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为争取《总体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奠定基础。2013年国家领导人在广西调研时表示,同意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7月,广西和广东两省区启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之后,国家发改委组织调研团到广西和广东考察,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进行了修改。2014年7月,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重要增长极。
4.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在辽宁沿海地区划分的经济发展区域。在2005年,国家明确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时,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五点一线”开放开发战略,并积极谋求国家更大的政策支持。之后,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20多个部门组成调研组,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展实地调研并明确表态:从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和有序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魏亚男:《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渤海大学学报》,2010(5))。2009年7月1日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并争取到一系列的政策优惠(韩飞:《基于SWOT方法对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商业经济》,2010(6))。
纵观国内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不难看出: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发展阶段是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二是国家发展战略和政府规划是经济带发展的前提条件。规划是对未来的一种谋划和安排,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综合部署,是建设经济带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经济带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政府的优惠政策是经济带发展的保障。国内主要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均享受到了资金、土地、人才、技术创新、产业聚集等方面的优惠,力争国家政策支持是经济带发展的捷径。四是地方政府的协调合作机制是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带的形成并非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单打独斗,而是不同地区的协调和联动合作。构建经济带,各地方政府首先要打破地域限制,消除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转变职能,达成合作共识,形成经济联合体,建立区域合作和利益共享等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三、建设沿黄经济带政策建议
1.建议实施沿黄经济带发展战略。建议将沿黄经济带中远期规划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部署,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和支持政策。将短期的发展建设纳入国家和沿黄各省市“十三五”规划中,进行统筹规划。建议国家组建中央各有关部门牵头、沿黄各省市参加的规划建设工作委员会。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政策,尽快编制《沿黄经济带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整合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现有各项政策,优化配置政策资源,构建合作协调机制,进一步激发沿黄经济带发展潜力,实现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
2.将沿黄经济带作为能源“先行先试”试验区。沿黄经济带地处我国中部、能源资源丰富,工业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革命历史辉煌,拥有贯通东西南北的区位优势。沿黄经济带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是全国能源资源富集区,四省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50%,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走廊核心区。沿黄经济带还被称为“华北水塔”,具有明显的水资源富集优势,每年可开发水电装机约为651.2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80亿千瓦时。由于沿黄经济带水资源与能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基本一致,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优势,有利于沿黄经济带发挥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组合优势,有利于发展煤—电—铝、煤—焦—化等循环经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打造国家新型能源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为此,建议将沿黄经济带作为能源“先行先试”试验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煤电一体化改革试点区、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和深化改革试验区、国家中西部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区、国家生态补偿示范区等。
3.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增强沿黄经济带的发展凝聚力。在矿产资源方面,按照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构建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补偿机制。从开采前防范性补偿、开采中的即时性补偿、开采后的恢复性补偿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补偿,最终实现资源开采成本的完全化。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将沿黄经济带列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区域,支持探索治理模式和制定采矿生态补偿制度,将采空区治理和生态恢复纳入煤炭企业生产成本,阻止煤矿采空区的增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比例。在交通建设方面,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优先考虑和倾斜。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将物流业纳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水利建设方面,根据黄河中下游蓄水、防洪、排沙的迫切需要和可开发而未开发水能资源高度集中于本区域的特点,建议加快推进黄河中游大型水电枢纽工程,形成梯级开发利用的水利枢纽集群。
4.加强沿黄经济带各省市的区域联动与合作。区域联合与合作是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实践基础。要建立多层次的区际联动机制,加强区际横向联合,促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多赢发展。在区域合作方面,加强沿黄各省区联系,建立经济合作平台,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沿黄经济带综合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沿黄各省区的主要领导并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探索跨省域发展的飞地经济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沿黄各省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5.推进沿黄经济带全面创新。解放思想、树立市场化意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增强市场经济活力。树立机遇意识、共同发展意识。沿黄经济带发展必须实现共同发展,全流域各省、各市都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树立创新意识,通过思想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带动沿黄经济带区域以及中部经济区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基金项目:《2014年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研究课题》(ZDA201408)]
参考文献:
[1] 魏亚男.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2010(5)
[2] 韩飞.基于SWOT方法对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6)
[3] 孙久文.习近平区域发展观新内涵[N].人民论坛,2014.5.20
[4] 李秀中.珠江—西江经济带获批在即[N].第一财经日报,2014.5.29
[5] 卜凡.6300亿重金打造西江经济带广西主动融入珠三角[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8.25
[6] 岳德虎.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广西高职发展探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4(10)
[7] 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远洋航务,2014(10)
[8] 中宁.五点一线变为国家战略带[J].东北之窗,2014(6)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