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港口资源,振兴温州经济

2015-11-13张翔许驰

经济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优势分析

张翔 许驰

摘 要:港口兴,则城市兴,开发港口,是振兴城市经济一条好路径。文章着重分析温州港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提出开发温州港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温州港 优势分析 开发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86-02

温州港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有相对完备的集疏运网络,有快速发展的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开发温州港,是振兴温州经济一条好路子。

一、港口兴,城市兴

在国内外,港口兴则城市兴的案例很多,国际上的典型例子是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的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集装箱。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因为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因为新加坡是大船的必经之地,再加之新加坡又是自由贸易港,转船没有手续和税赋。所以,它自然就成为船东的首选中转港。新加坡仅仅每年的期货交割的金额就超过2万亿美元以上。众所周知,物流的中心一定是资金流的中心,资金流的中心一定是金融的中心,金融中心又一定会派生出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为了处理自己的货物,世界各国的银行都需要在新加坡设立分行。一个人口不足500万的国度,外资银行就近千家,银行需要员工就是几十万,为银行服务的行业则需要更多的人。

在国内,宁波港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末,宁波港和温州港一样都是河口港,甬江比瓯江水深条件还差,港口吞吐量宁波港比温州港还略低,到80年代初,宁波市的领导有远见,在宁波甬江河口外开发港口新资源,建设深水码头,30年连续投资开发港口资源,现在的宁波港已非昔日之比,并且带动舟山港,2013年中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3亿吨以上的港口数量达到10个,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突破8亿吨,达到80978万吨,货物吞吐量雄踞全球第一,超过上海港。2012年中国人均GDP城市排名榜上海市为85646.91元,宁波市为85223.35元,宁波仅次于上海。宁波经济迅速发展,宁波人总结了两条经验:一靠宁波港,二靠宁波帮。

以上案例得出一个道理,即港口兴则城市兴。关键当地的主要领导有没有意图依托港口发展城市经济;拥有优越的港口资源会不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效地规划、建设、利用、管理好港口资源;能不能把眼光放在全球化经济的角度和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来思考。

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港口对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从纽约、鹿特丹、汉堡到新加坡,从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到宁波,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它们无不是依港而生,因港而荣。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港口的功能也由最初单纯的货物装卸和集散功能,扩大到了工业、商业、物流、信息、旅游等功能。世界银行的专家做过测算:修建一个集装箱码头,92%的利益获得者是地区经济,8%才属于码头和轮船公司本身。

二、温州港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

温州港有区位优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邻宁波港、南毗福州港,处于宁波到福州1000多公里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拥有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枢纽港的基本条件;东南与台湾的高雄、基隆港隔海相望、居于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内,拥有350公里海岸线,地理位置优越,是浙南地区南北沿海海运、远洋运输的中心枢纽,也是我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在全国综合运输网中居于重要地位。温州港扼守我国南北大通道,临近国际航海干线,是东南沿海港口城市通往国外和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良好的海上门户。从港口辐射面看温州港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温州港为圆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都在扇面圈内,而这些地区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温州港正是以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地域为辐射面。温州港现在已经与日本、韩国、科威特、俄罗斯、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着航运贸易往来,从而可以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温州港有丰富的港口资源。一是瓯江口内从梅岙到岐头有53公路岸段,瓯江两岸均可以建码头,其中龙湾、七里、灵昆等可以建深水码头;二是瓯江口中部大、小门岛有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是建设3万~2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理想之地;三是北侧乐清湾是天然避风港,湾阔水深,泥沙淤积轻微,沙港头岸线具备建设5万-1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条件;四是随着温州半岛工程的实施,南部状元岙深水港址也具有发展前景;五是平阳的巴艚、苍南的霞关都有良好的港口资源。

此外,大麦屿港区,位于瓯江口外东南北面,乐清湾东岸,、乐环岛西侧,与温州港隔海相望,港区地处温州港的入海口,属于瓯江水系。虽然行政管辖隶属于台州市,但台州市鞭长莫及,无法给予依托,如果温州市借力于大麦屿港区,就像上海市借力舟山的洋山岛,双方行政部门签订协议利益分成,双方共赢,这样对于温州港的腾飞增加了翅膀。大麦屿港区具有深水岸线长约11公里,前沿深水达-13~-20米,可以建造靠泊10万到20万吨轮船的码头。

温州港有相对完备的集疏运网络。温州港对外集疏运体系中,同三线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104和330国道等沟通浙北、闽北和浙西南等地区,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港口向外辐射能力的发挥。温州市有一条金温铁路,特别是长途旅客客运有了动车、高铁承担,促进了温州港对较远地区的辐射能力。温州港目前已与10多个国家,50多个地区的港口通航,散货、集装箱、滚装、矿石、石油、化工等港口泊位和设施齐全,温州的航运、空运、铁路、公路齐备,这种相对完备的集疏运网络为温州开发港口资源振兴温州经济奠定了基础。

温州港有快速发展的口岸服务体系。要形成国际国内的航运枢纽要以港口为依托,包括物流、商贸、金融、信息等全方位服务的综合体。温州港具有完备的城市服务体系,这里有完善的船代、货代、理货等业务体系,可为船东提供便利的服务。

三、几点建议

1.提升城以港兴认识,执行政策需要连贯。浙江省省长李强当时在温州任温州市委书记时,通过温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一港三城”作为温州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并作出实施“一港三城”的战略部署。在温州市第十届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提出要全力抓好温州港开发建设,努力实现从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战略性转移。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关键要做好“港”字文章,重中之重是要加快建设深水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这是市委确定的“一港三城”战略的一个核心和基本支撑点。积极实施“以港兴市”,建设海上深水大港已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呼声。但是温州市随着市委领导的不断更换,政策不断变更,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这个“一港三城”战略口号,已经听不到了。笔者认为,温州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市人大作出的决定,轻易被变更,政策不连贯,投资不能连续,规划不能实施,是温州港得不到有力开发的重要原因,也应该是温州经济不能像宁波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港口是城市走向世界的物流平台,是促进城市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提高城市经济综合能力使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的重要基础,是城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本保障。世界各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港口发展以城市为依托,城市发展以港口发展为牵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2.温州港口管理体制需要理顺。目前,温州港口管理体制的级别与港口的规模大小不相匹配。温州港体制的地位是随着港口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1989年8月份温州港务管理局由浙江省交通厅下放给温州市人民政府,在交接协议中明确指出:“温州港务管理局成建制下放给温州市,为市人民政府的直属单位,其职能不变”,“按省编委浙编(86)13号文通知温州港务管理局为县级事业单位”;2004年,温州港务管理局和温州市航运管理处合并成立温州市港航管理局,为市人民政府的直属县级事业单位;2011年,温州市港航管理局成为温州市交通局直属副县级事业单位。

温州港是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级口岸,每日有几十条海轮进出温州港,日常管理事务的处理,涉及面宽、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温州港口当局要随时作出处理;如果没有港口执法主体,要事事请示交通局,必将耽误涉外事宜,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和经济损失。

国家设在港口的条条机构较多,如: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局等都是执法主体,温州港航局是代表市政府行使港口管理职能,协调各条条机构,如果港航管理局没有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受托于交通局,这既与《行政许可法》和《港口法》不符,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无法协调海关、边检、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工作,对对外开放的港口运行十分不利。

建议设立温州市港口发展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任,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市发改委、交通、港航、规划、口岸、财政、税务、公安、国土、外经贸、环保、海洋、水利、口岸查验单位(海关、边检、检验检疫、海事)、乐清、瑞安、洞头、苍南政府主要领导,以及主要港口企业的负责同志组成。根据港口建设需要,增加有关部门作为港口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协调解决港口发展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港航局),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坚持定期报告制度。各成员单位对港口发展中需向国家有关部门请示的问题,要事先与市港口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沟通衔接。同时温州港航局级别恢复“浙江省编委浙编(86)13号文通知温州港务管理局为县级事业单位”;

3.全面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港口规划发展要求,有序地分层次做好港口开发前期研究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充分满足港口发展的需要。要加大深水泊位建设力度。要做好各港区进港航道及候泊锚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做好状元岙进港航道、乐清湾进港航道、大小门岛进港航道的建设。要做好温州港船舶管理系统(VTS)建设,保障通航安全。尽快进行洞头疏港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东线建设;加快进行甬台温高速复线延伸到苍南霞关的前期研究工作;加快大小门岛港区和陆地连桥的建设步伐;加快铁路进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状元岙港区,形成以港口为中心,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4.加快港口相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及港口物流服务,重点建设状元岙、大小门岛、乐清湾、苍南卢浦四大临港产业基地,努力做大做强石化、船舶修造业、不锈钢及机电产品等等临港工业和加工装配工业,形成优势明显的临港工业基地,建成有较强竞争力的沿海经济带。加快建设符合第三代港口特征的物流基地,培植一批大型物流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货物集散网络。

5.实现港口投资多元化。港口是国家鼓励类投资项目,温州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国内外投资。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及港口装卸、仓储等经营性设施。对在温州港投资的各类企业,同等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对政策没有明确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财政予以补贴,使得各类企业在税费的征收上在同等条件下享受同等优惠条件。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2005年编制的《温州港总体规划》第1至3章

[2] 温州市人民政府2000年12月编制的《温州港发展战略研究》专题一上海海运学院中国—荷兰经济研究中心编写的《温州港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3] 中共中央、国务院1984年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作者单位:温州市名城建设投资集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优势分析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粮食产业的优势、挑战与对策
大众化教育的篮球教学中优劣势分析研究
水路运输低碳模式发展浅谈
新媒体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优势分析
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科普文化产业园的优势分析
辽宁满族县域旅游发展优势与机遇
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价值对比分析
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中优势分析
免费报转型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