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支沟、阳陵泉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32例临床观察

2015-11-12张音李威蒋亚文

江苏中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支沟梅花针阳陵泉

张音 李威 蒋亚文

(苏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江苏苏州 215009)

针刺支沟、阳陵泉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32例临床观察

张音 李威 蒋亚文

(苏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江苏苏州 215009)

目的:观察针刺支沟、阳陵泉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支沟、阳陵泉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行抗病毒药物治疗,12d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38%,对照组为6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3、8、12天的VAS止痛疗效比较(评分法),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支沟、阳陵泉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抗病毒药物治疗。

带状疱疹 针刺疗法 梅花针 支沟穴 阳陵泉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是沿着被侵犯的神经走行,呈束带状,单侧性疼痛。本病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病,发病率为1.4%~4.8%[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西医主要以抗病毒、营养神经、镇痛等治疗为主,但疗程较长,且常遗留神经痛及皮损,疗效欠理想[2]。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笔者采用针刺支沟、阳陵泉穴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此病32例,并设抗病毒药物组32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4例均为2011年5月~2014年5月苏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及皮肤科门诊的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6.95± 3.42)岁;病程(1.13±0.58)d。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47.53±3.19)岁;病程(1.14±0.55)d。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1.3 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2)发病在3d内者;(3)首次发病或带状疱疹复发但既往发病未留后遗症者;(4)年龄18~80岁者。

1.4 排除标准(1)经检查证实患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者;(2)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其预后不良疾病、精神病患者;(3)有脑疝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合并症者;(4)年龄18岁以下及80岁以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晕针及拒绝针刺者;(5)严重关节畸形影响功能恢复者;(6)符合纳入标准,但治疗依从性差,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1)针刺:支沟、阳陵泉穴,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2)梅花针叩刺:疱疹带常规消毒,先叩刺疱疹带首、尾部,再叩刺中间部,以水疱破裂,疱内液体流出,周围皮肤充血或微出血为度。针刺及梅花针叩刺均每日1次,连续5d,休息2d后行下1个疗程。

2.2 对照组予泛昔洛韦0.25g,3次/d;维生素B1,3次/d;甲钴胺胶囊0.5mg,3次/d。

2组均于治疗12d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3.2 辅助观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3.3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2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4.2 2组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治疗前第1 2天6 . 3 2 ± 1 . 0 1*▲5 . 0 2 ± 0 . 8 7*▲7 . 2 7 ± 1 . 0 5*6 . 2 3 ± 1 . 2 3*第3天第8天3 2 8 . 3 2 ± 1 . 0 5 3 . 0 1 ± 0 . 7 4*▲3 2 8 . 3 3 ± 1 . 0 3 4 . 7 3 ± 1 . 0 2*

4 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蜘蛛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范畴,俗称“缠腰龙”,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因其形似蛇,又名“蛇串疮”。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栗,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又如《外科启玄·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堆,亦能荫干。”本病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成。年老体虚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故疏肝健脾、清热利湿、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成为其主要治疗原则。西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机能低下,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病变常累及局部神经节后根以及相应神经节段的皮肤[4],是一种以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有将近30%~40%的患者可后遗神经痛。疼痛发作时常使患者寝食不安,或有焦虑和抑郁,个别的甚至有自杀意向,生活质量低下。缓解疼痛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

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可清热解毒,激发原气,气旺血充以调气理气,气机调畅则疼痛减轻。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具有清泄肝胆湿热的作用。两穴相配能和解少阳而清热化湿、泻火解毒、通络止痛,共奏泻除阳经蕴毒郁热之功。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用梅花针叩刺皮部放血,通过刺激孙脉、络脉、经脉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泻火解毒,通络止痛,使邪有出处,可缩短疗程,对防止后遗神经痛有较大作用。

西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痛阈提高,免疫功能加强,同时可以促进内源性鸦片肽类物质的分泌,产生镇痛作用[5]。大量临床资料证实,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相比较于药物治疗更具有优势,一方面能活血通络以消除水疱与红斑,另一方面能化瘀止痛,以防止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且无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有很好的止痛效果。说明针刺支沟、阳陵泉穴结合梅花针叩刺可以加强清热利湿、泻火解毒、通络止痛的作用,能进一步提高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当然如果病情复杂,则需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邹宏军.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10,29(11):773

[2]高阳,蔡志红.三棱针刺络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8例.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1):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4]曹周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2例.湖南中医杂志,2010,26(5):83

[5]丁莉莉.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概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3):84

编辑:华由王沁凯

R752.120.5

A

1672-397X(2015)10-0056-02

张音(1963—),女,本科学历,医学士,副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zhangyin 408@163.com

2015-06-29

猜你喜欢

支沟梅花针阳陵泉
梅花针叩刺结合摩法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按支沟穴缓解习惯性便秘
恢刺“阳陵泉”穴对脑卒中大鼠肌痉挛状态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点按支沟穴治岔气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跑步岔气,点按支沟穴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每天揉10分钟支沟穴,治便秘
梅花针叩刺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