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1号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脾虚湿热证35例临床研究
2015-11-12蒋春波宋永亮许田俊倪道磊金伟民孙伟
蒋春波 宋永亮 许田俊 倪道磊 金伟民 孙伟
(1.苏州市中医院,江苏苏州 215009;2.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南京 210023;3.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肾炎1号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脾虚湿热证35例临床研究
蒋春波1,2宋永亮1许田俊1倪道磊1金伟民1孙伟3
(1.苏州市中医院,江苏苏州 215009;2.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南京 210023;3.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目的:评价肾炎1号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最终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炎1号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0mL。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尿蛋白定量及血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酸无力、纳少腹胀等症状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除皮肤疖肿、疮疡症状外,其余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P<0.01),血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P<0.01)。结论:肾炎1号口服液对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减少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调节血脂等作用。
肾炎1号口服液 脾虚湿热 慢性肾炎 尿蛋白 血胆固醇 血白蛋白 中医证候量化积分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新近的调查资料显示,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2],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群大约有1.9亿,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仍然是首要病因[2]。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低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慢性肾炎中医病机以脾虚湿热为主,苏州市中医院专家针对这一病机研制出肾炎1号口服液,应用于临床十余年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低盐低脂饮食及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肾炎1号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脾虚湿热证患者36例,并与单纯低盐低脂饮食及对症处理的对照组做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1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苏州市中医院肾内科接受药物治疗的慢性肾炎脾虚湿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1.47±13.04)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5.9±2.3)年。对照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0.76±11.50)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6.1±2.2)年。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海燕编写的《肾脏病学》[3]第3版中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凡尿化验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1年以上,伴或不伴水肿、高血压者。中医辨证标准参照“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会议”通过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及疗效判定标准”[4],脾虚湿热证型,症见:①腰酸无力;②纳少腹胀;③大便溏,夜尿多;④皮肤疖肿、疮疡;⑤口苦或口干黏;⑥舌质淡红有齿痕,苔薄白或黄腻,脉细或滑数。
1.3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年龄18~65岁。
1.4 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脑血管、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肾功能检查血肌酐>442mol/L者,严重高血压、明显水肿、肉眼血尿等;经检查证实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损害等因素所致继发性肾脏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影响疗效判断的人群。
1.5 脱落标准未能按规定接受治疗者;受试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或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及对症处理。对症处理的方法包括抗感染,降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纠正造成病情加重的各种可逆因素等,并停用一切影响疗效判定的药物。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炎1号口服液(批准文号:苏药制字Z04001557),每日3次,每次10mL。肾炎1号口服液具体药物组成:党参、丹参、白术、苍术、当归、茯苓、猪苓、蛇舌草、石韦、生薏苡仁、黄芩、车前草、蜀羊泉、益母草、川芎。
2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5]中关于慢性肾炎的疗效标准拟定。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蛋白转阴或24h尿蛋白定量正常,尿红细胞数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尿蛋白减少“++”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尿红细胞减少≥3/HP,或减少“++”,或尿沉渣计数红细胞减少≥4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尿蛋白减少“+”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上述指标无改善甚或加重。
3.2 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标准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腰酸无力,纳少腹胀,大便溏、夜尿多,皮肤疖肿、疮疡,口苦或口干黏,上述症状分别按无、症状轻微、症状明显、症状较重难以忍受记为0分、1分、2分、3分,治疗前后各统计1次。
3.3 实验室指标检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及血肌酐(Scr),均于苏州市中医院检验科完成检测。
3.5 治疗结果受试过程中有3例患者脱落,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脱落1例,2组脱落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3.5.1 临床疗效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3.5.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比较见表2。3.5.32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及血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3。2组患者经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Alb、TC指标亦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TP、TC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l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药物均未表现出对血肌酐、血甘油三酯的调节作用。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s)分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时间3 5治疗前治疗后3 3治疗前治疗后腰酸无力纳少腹胀2 . 2 3 ± 0 . 6 2 1 . 4 9 ± 0 . 5 1 1 . 1 5 ± 0 . 3 3*△0 . 5 7 ± 0 . 2 9*△2 . 0 9 ± 0 . 4 7 1 . 6 7 ± 0 . 5 0 1 . 8 5 ± 0 . 5 8 1 . 7 2 ± 0 . 5 1大便溏、夜尿多皮肤疖肿、疮疡口苦或口干黏1 . 9 9 ± 0 . 5 1 1 . 2 6 ± 0 . 4 5 2 . 9 5 ± 0 . 6 8 1 . 3 3 ± 0 . 4 0*△0 . 6 7 ± 0 . 2 9*1 . 1 5 ± 0 . 3 3*△2 . 1 7 ± 0 . 5 8 1 . 3 4 ± 0 . 4 2 2 . 7 4 ± 0 . 6 7 1 . 9 6 ± 0 . 5 5 0 . 8 7 ± 0 . 3 1*1 . 9 2 ± 0 . 4 8*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生化指标比较(±s)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生化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时间3 5治疗前治疗后3 3治疗前治疗后U -T P(g / 2 4 h)A l b(g / L)2 . 7 8 ± 0 . 8 9 3 5 . 0 9 ± 3 . 7 4 1 . 5 7 ± 0 . 4 6**△△3 9 . 9 5 ± 3 . 6 8*△2 . 9 5 ± 1 . 0 3 3 5 . 7 8 ± 3 . 6 1 2 . 0 2 ± 0 . 6 1**3 5 . 0 4 ± 3 . 9 2 T C(m m o l / L)T G(m m o l / L)S c r(μ m o l / L)5 . 2 7 ± 1 . 3 8 1 . 2 2 ± 0 . 2 9 8 3 . 1 7 ± 8 . 1 9 4 . 8 9 ± 1 . 1 6*△1 . 1 9 ± 0 . 2 7 8 6 . 3 4 ± 9 . 1 7 5 . 3 2 ± 1 . 6 3 1 . 1 8 ± 0 . 2 2 8 7 . 5 6 ± 7 . 9 8 5 . 2 8 ± 1 . 3 9 1 . 2 1 ± 0 . 2 1 8 8 . 2 1 ± 8 . 8 2
4 讨论
慢性肾炎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势缠绵,反复难愈,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首要病因。本病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为主,常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药,然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压、高血糖、骨髓抑制、股骨头坏死等,故临床使用有一定局限性。
慢性肾炎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肾风”“腰痛”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病机多属正气亏虚为本,湿热为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肾虚则气化失常,内生水湿;病程日久,蕴而化热,是为湿热。故慢性肾炎中医辨证中多见脾虚湿热证。脾主升清,故脾气亏虚,失于统摄,则精微物质外泄,发为蛋白尿;“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从而决定了本病多缠绵难愈,反复迁延。“湿热”不除,耗损正气,则病情愈难缓解。孙伟[7]认为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属湿热久留体内,治疗用清利湿热法为主,可减少尿蛋白,稳定肾功能。因此,本病治疗以标本兼顾为原则,脾气虚者补其气为治其本,湿热蕴结者清利湿热为治其标,肾炎1号口服液即依此病机特点而制。方中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培补脾土,温运阳气,健脾化湿,含四君子之意;蛇舌草、石韦、蜀羊泉清热解毒利湿;生薏苡仁、黄芩、车前草清利三焦湿热;益母草活血化瘀以利水湿;猪苓利湿不伤阴液;当归、丹参、川芎行气养血活血。诸药合用,攻补兼施,共奏健脾渗湿、活血清利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君子汤通过调节脾虚患者的血IL-4、IL-8、IgG、IgA水平来改善其免疫功能,进而改善脾虚状态[8];石韦中主要含里白烯、β-谷甾醇,有抗菌、抗病毒,非特异性免疫功能[9];白花蛇舌草主要含有蒽醌类、萜类,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增强免疫活性的作用[10];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和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清除自由基等功效[11];当归含有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黄酮等化学成分,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12]。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慢性肾炎脾虚湿热证,在低盐低脂饮食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炎1号口服液,能减轻蛋白尿,升高血白蛋白水平,调节血脂,能改善患者腰酸无力、纳少腹胀、口干口苦等临床症状。表明肾炎1号口服液通过整体调节,能改善症状,延缓病情。本研究是探索性的临床研究,肾炎1号口服液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了,后续将开展动物实验予以进一步研究。
[1]Zhang L,Wang F,Wang L,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diseaseinChina:across-sectionalsurvey. Lancet,2012,379(9818):815
[2]Zhi Hong Liu.Nephrology in China.Nat Rev Nephrol,2013,9(9):523
[3]王海燕.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37
[4]第二次全国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慢性肾炎辨证分型、诊断、疗效评定标准.陕西中医,1989,9(1):封四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6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45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1
[7]孙伟.益肾清利活血治疗慢性肾脏病精粹.江苏中医药,2011,43(2):1
[8]温庆祥,古颖.四君子汤对脾虚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北京中医,2006,25(4):239
[9]赖海标,梅全喜,范文昌.石韦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9
[10]黄建荣,刘咏海,喻志标,等.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中成药,2005,27(11):1329
[11]陈磊,陆茵,郑仕中.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整合效应.中草药,2009,40(3):476
[12]李曦,张丽宏,王晓晓,等.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药材,2013,36(6):1023
R259.746.2
A
1672-397X(2015)10-0038-03
蒋春波(1983—),男,博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肾脏病的基础与临床。jiangjunsz120@163.com
2015-03-17
编辑:吴宁
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SYS201421),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JD1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