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研究

2015-11-12刘亚军沈洪崔月萍李海雷葛超徐艺周晓波吴兵

江苏中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烧灼感安慰剂脾胃

刘亚军 沈洪 崔月萍 李海雷 葛超 徐艺 周晓波 吴兵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3.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上海 200052;4.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研究

刘亚军1沈洪1崔月萍3李海雷4葛超1徐艺1周晓波1吴兵2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3.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上海 200052;4.郑州市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与安慰剂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等常规西药治疗,安慰剂组予中药配方颗粒安慰剂。3组均服药4周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4.0%、80.0%、4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P<0.05)。在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安慰剂组(P<0.01),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各症状评分稳定,对照组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论治 香砂六君子汤 柴胡疏肝散 连朴饮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该病病程周期长,症状反复发作[1]。目前,西医对FD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症状,且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2]。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文献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FD有一定的优势[3]。本研究通过与安慰剂对照、莫沙必利阳性对照来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FD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来自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门诊,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0.52±13.35)岁;平均病程12个月;其中脾胃虚弱证15例,肝胃不和证15例,脾胃湿热证20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40± 11.51)岁;平均病程16个月。安慰剂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55±13.24)岁;平均病程12个月。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RomeⅢ标准[1]。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多条: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

脾胃虚弱证。主症:脘腹痞满,食后加重;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次症:恶心欲吐;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肝胃不和证。主症: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次症: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脾胃湿热证。主症:脘腹痞满或疼痛;舌苔黄厚腻。次症: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短黄;食少纳呆;脉滑。

1.3 纳入标准(1)符合FD RomeⅢ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年龄在18~65岁之间;(4)知情同意,志愿受试。

1.4 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腹部手术史、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2)合并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的重叠综合征者;(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精神疾病患者、依从性差以及不配合检查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按不同证型予中药口服。脾胃虚弱证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10g、炙甘草3g、木香6g、砂仁3g(后下);肝胃不和证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炒柴胡6g、炒白芍15g、炒枳壳10g、陈皮10g、制香附10g、川芎6g、炙甘草3g;脾胃湿热证给予连朴饮加减,处方:厚朴6g、黄连3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芦根10g、焦山栀10g、豆豉10g。若畏寒怕冷甚者加干姜、淡附片;若舌质红、苔少者加麦冬、沙参;若疼痛较甚加延胡索、佛手;若上腹部胀满较重者加木香、槟榔;若情志抑郁者加香附、郁金、合欢花;若泛酸、烧心重者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白及;若纳差、乏力者加太子参、炒白术、炒薏仁;若嗳气重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若口干、口苦者加丹皮、栀子;舌苔厚腻者加厚朴、苍术。每日1剂,每次150mL,餐前服用,早晚各1次。

2.2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予莫沙必利(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1216,110508)口服,若有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者,加服奥美拉唑(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306,20110501)口服。

2.3 安慰剂组予安慰剂口服(由未名天人中药有限公司制成中药配方颗粒安慰剂),服法同治疗组。

3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并于治疗结束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评分变化。对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四项症状从严重程度、频度和影响程度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每个方面分别记为0、1、2、3分,三方面得分相加即为单个症状的评定分数。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疗效指数<30%)。

3.3 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计量资料数据均以(±s)表示。3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3组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主要症状疗效见表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四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对诸症状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对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停药后1个月随访结果示,治疗组诸症状评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较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症状评分较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P<0.05,P<0.01)。提示辨证治疗FD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3.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见表2。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P<0.05,P<0.01)。各中医证型疗效,治疗组中三个证型均各有1例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3.3%和95.0%,各证型间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χ2=0.059,P=0.97)。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表2 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现代医学对于FD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数认为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目前一致观点认为,此病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参与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治疗FD的主要方法是促动力(莫沙必利等)和抑制胃酸(奥美拉唑等),并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但疗效不满意,且易复发。

FD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赖阳以煦之,脾气宜升;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主司受纳降浊,须阴以和之,胃气宜降。肝主疏泄,与脾胃关系密切,调畅气机,能助脾胃运化,升降气机。本研究纳入的FD证型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和脾胃湿热证,此三种证型能很好地体现本病病机特点和脏腑关系,执简驭繁,便于临床诊疗[5]。在治疗上,香砂六君子汤化裁于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加上半夏、陈皮以燥湿和胃,木香、砂仁行气化湿止痛,全方侧重于治脾。柴胡疏肝散化裁于四逆散,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疏肝理气兼止痛,川芎疏肝开郁行气止痛,共为臣药,助柴胡解肝经之郁滞;陈皮理气行滞,兼能和胃,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俱为佐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全方重在疏肝。连朴饮中黄连清热燥湿,厚朴行气化湿,两药合用,苦降辛开,气行湿化,共为君药;芦根清热除烦以止呕,半夏燥湿和胃降逆,石菖蒲芳香辟秽以化浊,三药共为臣药;焦山栀、香豉宣泄胸脘郁热为佐。全方重在清热化湿。现代药理研究提示,上述三方均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排空、促进消化、解痉止痛等多种作用,亦非常符合FD西医学的发病机制,在治疗上也是通过多种途径起效,故临床疗效较好。

下一步可以考虑扩大样本量,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中药疗效并进行远期疗效评价,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Process.Gastroenterology,2006,130:1377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33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胃肠病学,2008,13(2):11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

[5]张声生,陈贞,许文君,等.基于“寒、热、虚、实”二次辨证的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分布特点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9):833

R574.05

A

1672-397X(2015)10-0041-03

刘亚军(1982—),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及机制研究。

沈洪,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shenhong999@163.com

2015-04-05

编辑:吴宁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07BAI20B092)

猜你喜欢

烧灼感安慰剂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大腿外侧又麻又痛 当心股外侧皮神经炎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神药”有时真管用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
跟踪导练(3)
关于“heartburn”的定义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