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型纵劈腿训练器与传统练习方法的实验效果的对比研究—以陇东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为例

2015-11-11星,邵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训练器丝杆练习者

彭 星,邵 滨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对新型纵劈腿训练器与传统练习方法的实验效果的对比研究—以陇东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为例

彭 星,邵 滨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为解决实践中纵劈腿练习容易受伤、不易测量高度等问题,发明人发明了一种辅助纵劈腿练习的新型体育器材。为验证该发明的实际效果,通过实验法、数理分析法对新型纵劈腿训练器与传统练习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显示:1)实验证明,纵劈腿传统练习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练习中应对练习者提供保护措施,预防损伤的发生;2)新型纵劈腿训练器相比传统练习方法具有多种优势:显著延长了使用者纵劈腿练习持续时间,放松了支撑身体姿态而用力的部分下肢肌群,提升了练习效果,也预防了身体受到损伤;3)新型纵劈腿训练器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辅助纵劈腿练习的体育器材。

纵劈腿训练器;纵劈腿;练习方法;预防损伤

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成为决定竞争力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亦然。在体育中的许多项目,柔韧素质都是主要的基础练习内容之一,教练员手把手掰压练习者柔韧的画面随处可见,特别是劈叉的柔韧练习,为了形成较大的拉伸幅度,一般都需要教练员的帮助。虽然如此,练习者还是要忍受巨大的疼痛,有没有更好的练习方法呢?有—两腿伸直纵向开髋涡轮减速纵劈腿训练测量器[1](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2666314U,以下简称新型纵劈腿训练器),经过实验的对比与分析,表明其在练习者纵劈腿维持时间和练习效果2个方面均与传统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这种新型纵劈腿训练器将为下肢纵劈腿练习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型纵劈腿训练器的实验效果与纵

劈腿传统练习方法的实验效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采用因素控制的实验(具体见1.3),在实验条件下,使实验结果准确地体现新型纵劈腿训练器的练习效果和传统方法的练习效果。为精确对比两者的效果差异,选取纵劈腿姿态持续时间与纵劈腿下叉高度(距离)2个指标来体现实验效果。

1.3 实验对象与方法

1.3.1 实验对象 对陇东学院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大二)的152名学生,经过纵劈腿劈叉测试(测得数值为初始高度),在劈叉距离地面高度大于15cm的学生中,选取成绩最接近15cm的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各5人)。随机选取方法为男、女生均按身高从高到低站为一行,依据随机数表从高到低排序计数,第1人选入实验组,第2人选入对照组,依此直至选人完成。运用SPSS19.0对实验组与对照组10个被试的纵劈腿初始高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2],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的随机分组过程未造成2个组在实验前产生数据上的差异,表明对于初始高度而言,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被试都是来自于同一总体,符合采用实验法的条件。

1.3.2 实验器械 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器械名称为“双腿伸直纵向开髋涡轮减速纵劈腿训练测量器(图1)”,练习者通过中间手轮(2)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带动涡轮箱下丝杆(3)旋转,绕丝杆(3)转动的丝杆螺母(5)与直线导轨(6)上的滑套(7)上下移动,同时带动分腿支撑板在丝杆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联合体(8)垂直上下移动,高度指示针(9)指向带刻度尺的立柱(10)上,练习者和教练能够观察到每次训练时离地的高度,练习者通过对手轮(2)的转动及时地调整生理负荷。侧挡板(13)能够有效地控制纵劈腿时前后腿分别在1条直线上。

器械构造是由涡轮箱(1)、手轮(2)、丝杆(3)、定位轴承(4)、丝杆螺母(5)、直线导轨(6)、滑套(7)、分腿支撑板在丝杆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联合体(8)、高度指示针(9)、带刻度尺的立柱(10)、滚动轮(11)、轴杆(12)、侧挡板(13)组成,其特征是:绕丝杆转动的丝杆螺母(5)与直线导轨(6)上的滑套(7)垂直上下移动,带动分腿支撑板在丝杆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联合体(8)同时垂直上下移动。

图1 双腿伸直纵向开髋涡轮减速纵劈腿训练测量器

1.3.3 实验设计 实验共3周,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及专业体操教师的建议,每周进行2个单元的课外纵劈腿实验练习,分别在周四和周日下午,为了循序渐进地进行纵劈腿开叉练习,第1周2个单元每次实验每人4组,第2周2个单元每次实验每人5组,第3周2个单元每次实验每人6组,每组练习用时2分钟,采取单人单独练习的方式(因为实验组只有1台器械),记录实验对象每次练习时纵劈腿的持续时间,每次实验耗时2~2.5小时。实验之外的时间要求学生均不能进行纵劈腿下叉练习。实验过程包括准备热身阶段、纵劈腿劈叉练习阶段、整理放松阶段。除下叉练习的实验方法不同之外,其他阶段一律相同。准备活动共30min左右,包括中慢速跑1200~1600m、徒手操、篮球小比赛15min、压腿、踢腿。目的是充分热身,提高实验练习的效果并预防纵劈腿练习中受伤的发生。实验组、对照组的练习各由1位教师指导并记录。在完成1组练习后到第2组练习之间的等待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都在体育馆排球场打排球。实验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练习方法[3](图2),在体育馆塑胶地板上进行劈叉练习,练习时实验对象站于垫子上,慢慢将左右腿前后分开下叉,到达个人能忍受疼痛的下叉最低位置时,保持姿态,开始计时。在实验对象躯干左右各放1只木凳,到其不能继续保持最低位置的姿态时(手撑起立或变换姿势),停止计时并记录。实验组采用新型纵劈腿训练器,实验前已由器材发明人给学生充分讲解了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实验时学生分腿骑坐在分腿支撑板上,将双腿纵劈腿下叉高度调节到位(可以忍受疼痛的高度),然后保持姿态,开始计时,到其不能继续保持最低位置的姿态时(升高高度或改变姿势),停止计时并记录。

图2 纵劈腿传统练习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中,选取X0、X6、Xmax、初始高度、测试高度5个数据进行具体分析。“高度降低”代表被试纵劈腿下叉提高的成绩(cm)。

表1 纵劈腿持续时间实验结果(单位:s)

表2 纵劈腿高度实验结果(单位:cm)

2.2 纵劈腿持续时间的数据分析

表3 对照组纵劈腿练习持续时间配对t检验

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6次实验纵劈腿持续时间的人平均增幅,对照组为72.63%,实验组为136.28%。对照组纵劈腿练习持续时间环比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5,每单元的纵劈腿练习持续时间平均值与前单元作配对t检验,除“对5”Sig.小于0.05外,其他5对t检验Sig.值都小于0.01,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对照组采取的纵劈腿传统练习方法具有明显延长练习持续时间的作用。

实验组纵劈腿练习持续时间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4),每单元的纵劈腿练习持续时间平均值与前单元作配对t检验,Sig.值均小于0.01,表明实验组使用的新型纵劈腿训练器对于延长纵劈腿练习持续时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将表3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均值差值为11.33秒,Sig.(双侧)为0.004<0.01,证明实验组第6次实验纵劈腿持续时间的平均值非常显著的大于对照组,练习效果要更优于对照组。

表4 实验组纵劈腿练习持续时间配对t检验

2.3 纵劈腿高度数据分析 纵劈腿练习,目的是纵向劈腿时练习者裆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得以降低,提高髋关节的柔韧性。表4中,第6次实验纵劈腿高度降低(成绩增长)的人平均增幅,对照组为45.51%,实验组为65.12%。对照组、实验组纵劈腿初始高度与测试高度配对t检验结果(表5),表中对照组(对1)、实验组(对2)的Sig.值均小于0.01,说明不论对照组的纵劈腿传统练习方法,还是实验组采用的新型纵劈腿训练器,均在提高练习者纵劈腿柔韧素质方面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那么,传统的练习方法与新型纵劈腿训练器相比会是什么情况呢?对照组、实验组在实验后纵劈腿高度降低的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两者标准差比较接近,但前者均值显著地低于后者,表明实验组在纵劈腿下叉练习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均值低于实验组、标准差比较接近,2个组的高度降低幅度是有较大差异的。

表5 2组组内纵劈腿初始高度与测试高度配对t检验

2.4 对照组、实验组动作差异分析 同样是纵劈腿练习,传统方法与新型纵劈腿训练器对于动作的影响是有较大差异的。下面以力学示意图简要说明。

图3 对照组练习方法力学示意

图3是对照组传统练习方法力学示意图。图中承担练习者体重G支撑身体的是2个点(实际中是足跟与足尖2个很小的面积和)。在地面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对照组练习者前后脚会有1个互相远离的滑动趋势,这种趋势会加剧劈腿时的拉伸与疼痛,练习者既会主动也会反射性地增加纵劈腿前后腿相关肌群的收缩用力F来抵抗滑动的趋势以维持原有姿态;肌肉持续收缩用力快速地消耗了腿部个别肌群中的能量。因此,这些进行收缩用力的肌群的伸展性就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而且相比实验组持续时间也大大缩短。与之不同,采用新型纵劈腿训练器的练习者腿部受力示意图(图4)。实验组练习者受到的重力得到训练器械中分腿支撑板(图1)的承载,并不会施加到前后2个足部,2足之间也没有滑动的趋势,前后腿的肌群都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腿部没有对抗滑动趋势而收缩用力的肌肉群。在相同劈腿角度时维持的时间相对较长。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讲,纵劈腿相关的肌肉与韧带由于保持拉伸的时间长于对照组,这些粘弹性组织受到的应力松弛、蠕变的作用更大[4],最终产生的练习效果自然优于对照组的传统方法。

图4 实验组练习方法力学示意

3 结 论

1)实验证明,纵劈腿传统的练习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练习中应对练习者提供保护措施,预防损伤的发生。

2)新型纵劈腿训练器相比传统练习方法具有多种优势:显著延长了使用者纵劈腿练习持续时间,放松了支撑身体姿态而用力的部分下肢肌群,提升了练习效果,也预防了身体受到损伤。

3)新型纵劈腿训练器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辅助纵劈腿练习的体育器材。

[1] 苟小平.两腿伸直纵向开髋涡轮减速纵叉训练测量器:中国,202666314U[P].2013-01-16.

[2] 王晓芬.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7:105-108.

[3] 顾德明,缪进昌.运动解剖学图谱(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242.

[4] 赵焕彬,李建设.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72.

[5] 戴红.人体运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6] 克雷斯维尔,著.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M].崔延强,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

A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Effect between the New Invention of Forward Split Training Instrument and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Taking the physical specialized students of Longd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PENG Xing,SHAO B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China)

In order to find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jure and difficulty in measuring height in practice, a new sports equipment of forward split training auxiliary instrument is invente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forward split training instrument). To test and verify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this study compares the results of the forward split training instru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method through an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but prote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provided so as to prevent the injury;2)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e new forward split training instrument is more outstanding in extending the time of forward split duration, improving practice effect and injure prevention; 3) This new forward split training instrument is a auxiliary split training equipment which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ward split training instrument; forward split; traning method; injure prevention

G82.5

A

1004 - 7662(2015 )10 - 0062 - 04

2015 - 08 - 05

陇东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两腿伸直纵向开髋涡轮减速纵叉训练测量器(项目编号:2013-35)。

彭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通信作者:邵滨。

猜你喜欢

训练器丝杆练习者
数控机床滚珠丝杆故障诊断试验装置研究与实践
机车电缆用特种橡胶混炼设备
连续被动式运动训练器转速切换协调控制方法
一种便于拆卸的塑料瓶注塑用模具
虚拟维护训练器在飞机维修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腹腔镜手术训练器的摄像头影像滞后现象及分析
低单杠弧形下的教法
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机床水平丝杆机械式纵向支撑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