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轨制”管理模式下中国网球发展的思考

2015-11-11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单飞双轨制李娜

刘 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双轨制”管理模式下中国网球发展的思考

刘 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1 中国网球由“单轨”向“双轨”转变的动因

1.1国内网球发展体制与国际大环境格格不入

从新中国成立时体育事业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后的全面发展,中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在半个世纪内,由原先的“基础差、底子薄”跃升至世界前列,“举国体制”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得“举国体制”在中国体育界成为了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它一出现就具有以政府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的显著特征。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绝对的,评价其好坏理应全面权衡利弊,当其创造之价值不能超过其造成之损失时,革故鼎新便成为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举国体制不仅挤压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空间,而且使非奥项目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严重失衡。具体到网球项目,由于其个性化的特点,占主导地位的举国体制在管理、赛制及训练等方面都显示出与网球职业化和国际化不适应的问题。在举国体制下,中国网球协会这一全国性、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实则成为了项目管理中心管理的一部分,政府既是办体育的主体,同时又是管理体育的主体,这种“管办不分”的体育体制使项目管理中心成为了集政府、社会、企业于一体的特殊混合物,与市场经济下的体育高度社会化和产业化要求背道而驰。它不仅抑制了社会办网球的积极性,使得整个网球系统的发展缺乏自我造血功能,而且有时还会为了追求一些短期利益或政绩目标,做出一些明显有失公平的规定和限制。

1.2“举国体制”对个体发展空间的挤压

职业体育又称商业体育,是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需求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许多项目的职业化进程加快。目前,全世界开展职业体育的国家约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1/3。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经济体制由原先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后,竞技体育职业化在中国竞技舞台上所扮演的分量越来越重。网球项目在西方国家的职业化程度高,与之相适应的高额赛事奖金和成熟的积分排名系统往往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比赛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在中国既有的举国体制下,运动员的天职就是为国家争取荣誉,赢取更多的金牌。从表面上看,运动员与国家是利益的共同体。但事实上,运动员的发展反而受到一些限制,运动员训练和参赛更多是为了国家荣誉,为奥运争光,这无形中就使得运动员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如李娜,在培养和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竞技能力水平有限,举国体制和个体发展的矛盾尚不明显,然而随着其竞技能力不断提高,达到有可能冲击世界顶尖水平时,举国体制与运动员个体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国际网球赛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商业性、个体性特点,一年当中包括44个比赛周,职业球员通常需要全年奔走于世界各地并至少参加其20~25站比赛才能竞争世界排名前50。在如此频繁漫长的赛程中,职业球员不得不考虑如何科学选赛,如何训练,如何调整自我的竞技状态等多方面问题。由此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全年多周期,多板块,“练中有赛、赛中有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训练模式。反观我国,虽然在2003年已经开始了职业化改革,但是训练安排依然是全年大周期为主,集体训练模式必然导致优秀运动员难以得到针对性培养,“以练为主,以赛为辅”的训练特点完全不适应国际职业网球的竞赛模式,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职业网球的大环境中失去了竞争性,自我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综上所述,“举国体制”组织趋势过强导致国内网球社会系统开放不充分,难以适应国际职业网球的大环境,以及优秀运动员对个体发展空间的强烈诉求是“双轨制”产生的现实动因。

2 “双轨制”的探寻

2009年初,中国网协允许李娜等4名优秀运动员单飞,这一决定对于李娜等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单飞”后运动员只需向网管中心缴纳其个人职业比赛所获奖金的8%~12%及商业活动和广告代言等活动收入的10%,并承诺无条件地代表国家参加联合会杯等重大比赛,其余一切事宜交由个人自行处理,即“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负盈亏”。这与“单飞”之前运动员个人职业比赛奖金须上交65%,无形资本由网管中心全权负责相比,运动员的发展空间真正自由化,同时运动员的人力资本所有权主体重新归属于运动员本身,运动员从原先的“要我练什么”转变为“我要练什么”,训练模式也由原先的集中训练转变为“个性化、针对化”的训练。

实施“双轨制”管理模式后,从单飞运动员参加四大满贯公开赛成绩就可以看出,“双轨制”对单飞运动员巨大的激励作用,其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也体现出“双轨制”相对于传统单一的“举国体制”具有更强的优越性。国际职业网坛的竞争异常激烈,恰恰激发了单飞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单飞运动员为了自身的生存问题不得不“多参赛,赢奖金”,尤其四大满贯这样的顶级赛事,更是弥补了从小在举国体制下培养、有扎实基础的单飞运动员的“短板”,即缺少职业比赛经验。李娜等4名优秀球员单飞后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就踏上了自己的“征途”之路,一路披荆斩棘,创造了骄人的战绩。2009年,我国单飞运动员世界排名皆为前50,李娜不仅成为第1位打进美网8强的中国选手,而且其年终排名甚至排到第15位,这也是我国网球选手在当时最高的年终世界排名;2010年,李娜与郑洁分别在澳网中跻身女单四强,虽被最顶尖选手小威廉姆斯阻止进入决赛,但李娜凭借在大满贯的优异表现,仍成功闯入世界前10,成为第一位打进WTA前10的中国选手,郑洁也紧跟其后、名列世界第11名,她们以优异的成绩使得国际女子网坛迅速形成了一股中国金花力量;2011年,李娜创历史地夺得法网冠军,用一座苏珊·朗格伦杯证明了自己,同时也创造了亚洲球员最高排名记录;2012年,起起伏伏的一年征程,李娜年终世界排名为第7,而郑洁凭借参加小年终收获的积分,最终列年终排名第26位,为其第2高年终单打排名。彭帅则已经在双打方面成为“一姐”,她与谢淑薇这对搭档的战绩已经远远超过了郑洁、晏紫;2013年,李娜排名首次跻身世界前3,而海峡组合彭帅/谢淑薇在WTA年终总决赛直落两盘,击败俄罗斯组合马卡洛娃/维斯尼娜实现夺冠,这也是亚洲人首次夺得这项赛事冠军;2014年,李娜再获大满贯,这是她人生中第二个大满贯女单冠军,也是澳网百年历史上亚洲首位澳网单打冠军及公开赛以来澳网最年长的单打冠军,彭帅则与搭档谢淑薇夺得WTA超五赛事卡塔尔女子公开赛的女双冠军,并成功登上女双世界第一宝座。这一切的成绩都说明“双轨制”相对于单一的传统体制更具有生命力,中国女网在“双轨制”下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单飞运动员通过商业模式管理比赛和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技战术,使中国女网在国际网坛上大放异彩,为我国的职业化网球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3 “双轨制”管理模式发展下所面临的问题

3.1个体发展与国家利益难以一致

个体与国家是承载利益的共同体。但事实上,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利益冲突,如何将利益均衡分配是个体与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高额赛事奖金的激励下,国外职业运动员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参赛,多赚奖金,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反观我国,虽说在“举国体制”下,以国家投入为主,运动员自身生存不会有问题,但是相应的,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会缺乏。并且,我国的奖金分配制度还有异于国外,奖金大部分归国家所有,运动员只能得到极少。国家出资投入培养运动员,所获奖金大部分归国家所有本无可厚非,但在当今职业化网坛的大环境下,国内外运动员奖金收入的巨大差别还是会使我国运动员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有限,在有限的职业生涯内,如何发挥出最高竞技水平并保持最高竞技状态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是运动员最关心也是最实际的问题。因此,如何将国家荣誉与个人利益协调一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3.2“单飞”运动员无法科学选赛

运动员“单飞”后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经济的自给。从客观方面出发,这就要求运动员们必须多参加比赛,赢取奖金,来缓解骤升的“生存压力”。运动员除了要完成国家队参赛任务外,还需要安排自己训练和比赛。但盲目地参加比赛大大加剧了运动员本身的伤病风险。很多职业运动员就是因为伤病困扰,不得不提前草草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如何加速职业化体系的建设、如何规避运动员伤病风险、如何协调国家参赛任务与个人参赛计划从而制定出科学的选赛方案是当下中国网球管理者必须深思熟虑的又一现实问题。

3.3新老交替出现断层,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网坛,早一批“单飞”运动员的表现与成绩无疑振奋人心。但是,老将们却不得不面对年龄和伤病等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是职业运动员难以突破自我,展现最佳竞技能力的最大阻碍。因此,在世界巡回赛上,小将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小将在比赛中的成绩与表现无疑成为了中国网球发展的新标向。但是,从比赛过程和结果很容易就能看出缺少世界巡回赛级别的比赛经验是限制小将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从小就在三级训练体系下接受训练及选拨,参加的比赛主要是国家网球等级联赛、单项比赛等国内赛事,很少参加国际性比赛。这就意味着我国年轻的运动员一开始就与国外运动员在比赛经验上存在很大差距,导致难以形成高水平的竞争态势。随着老将们年龄的增长,竞技水平必然下降,而小将却还需要大量时间参加巡回赛,用来弥补缺少国际性比赛经验这个短板。这样势必会有一个时间断层使得我国竞技网球的可持续发展链出现断裂。

3.4“单飞”与“举国体制”被误解为矛盾体

“单飞”运动员往往被人们误解为是脱离了“举国体制”的枷锁,挣脱了“举国体制”的牢笼,李娜等“单飞”运动员获得的成就绝大部分也归功于走向了“单飞”这条道路。其实不然,“举国体制”才真正是单飞运动员获得优秀成绩的主要诱因。应当说,“举国体制”为运动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运动员“单飞”后,随着参赛次数的增多,其比赛经验得以快速积累,在国家集体训练、集体管理下被束缚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全新的生活、训练、比赛环境与方式激励着球员不断进步,“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下打好的基础得到充分体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成为了运动员成功业绩的保障。在一些人看来,“举国体制”紧紧束缚着年轻运动员,限制其发展。但是事实是现在年轻的小将们能力还不够、基础还不牢,不能完全放开让他们去“单飞”,如若完全放开,这是不负责任的。“单飞”不应是“举国体制”矛盾的对立面,“单飞”更应是“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下的一种强有力的补充,以促使中国网球事业实现更为良性且长远的发展。

4 “双轨制”管理模式的几点启示

4.1明确网球职业化目标,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共赢

我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依托职业网球这个多元利益聚合和实现的激励平台,提升网球项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明确国家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单一的“举国体制”下,运动员隶属于国家,无论是训练、参赛都是以行政命令为导向。而在网球职业化日渐成熟的今天,人们逐渐发现这种关系不能顺应职业网球发展规律,反而成为中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所以,我们急需一种新型的、以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政策办法与契约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运动员与国家不再是隶属关系,而是两个利益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国家需要做的是让两种不同培养方式的运动员都能感受到充分的人文关怀。对于完全职业化的“单飞”运动员,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保障与优惠政策,降低运动员伤病风险,积极帮助运动员解决实际困难,以真挚的情感与实际行动与其建立起一座信任的桥梁,进而形成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运动员积极参与,为国争光,在运动员需要的时候,国家在其面前遮风挡雨的局面。对于以国家(含省、市)为主体投资培养的运动员,国家在原有管理机制下,对涉及到运动员经济利益等一些问题应该尊重运动员的意见与想法,以协商和协议的形式,通过法律手段实施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共赢。

4.2拓宽多元化培养渠道,不拘一格纳入人才

随着网球职业化进程加快,网球市场的逐渐开放,业余体校、网球特色学校、俱乐部、网球运动中心等多元化培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网球项目不再是单一国家投入培养为主,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庭都参与其中。传统的三级训练体系出现松动,地方体校招生生源出现萎缩,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始介入网球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网球正在形成以积分排位制为主线,以赛事奖金为激励手段,以系列赛事为组织形式的竞赛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选手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大量在多元化培养渠道下的优秀运动员涌现。国家把这些多元化培养模式下涌现的优秀运动员不拘一格地吸纳入国家队。同时建立一种管理更具人性化,选拔更具社会化,保障更具专业化,投入更具多元化,利益分配更趋合理,个体提高更具保障,目标更清晰、权责更具体,竞争更有序、奖罚更分明,更加符合网球项目特点的新的国家队运行模式。对于传统的三级训练体系,国家要坚持“科学选材、科学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而对于业余体校、网球特色学校、俱乐部等多元化培养机构,国家要积极扶持引导,加强指导管理,从而多管齐下、多源合流,最终形成优秀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4.3建立社会自组织团体,实现核心目标发展

网球事业的发展,其核心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全民健身、集体荣誉与经济效益。其中最核心的当属全民健身。以人为本是体育的核心出发点,任何体育运动脱离了“人”这个群体都难以发展起来。目前我国网球事业发展主要经历了2个阶段:(1)单一“举国体制”下,过度重视竞技能力与比赛成绩,而忽略了网球市场这个“大蛋糕”,致使网球市场经济萎靡不前,广受诟病;(2)随着对网球自然属性、发展属性、社会属性的深入研究与剖析后发现,网球商业化开发与职业化发展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一个过程。网球市场的开放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更能使得大量优秀网球运动员涌现。因此,网球市场开始得以逐渐放宽。网球市场的开放无疑使得网球经济效益在原先量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次质变。但与此同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也导致网球事业发展与全民健身目标背道而驰。网球没有成为一种以休闲、娱乐、健身、人际交往为主要目的的大众体育,反而成为了少数人才可以参与的贵族运动。所以,目前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以国家扶持为主要手段,以自愿性和公益性为主要形式,以推广网球发展与普及为主要目标,从而最终达到全民参与效果的社会自组织团体。

4.4融入国际网球文化圈,增强选手自身竞争力

网球作为一项发源于欧洲,扎根于西方文化的高雅运动项目,更多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它以舶来的方式传入中国,在中国进行了类似于截肢式的移植,使得这项运动不仅缺少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滋养,而且也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出现抵触,它与中国的融合必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古人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发展好网球这项运动,首先要融入这项运动的文化圈中。网球的四大公开赛分别在4个不同的国家举行,4个国家本身就拥有其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再加上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得我国选手一开始在职业网坛中就处于劣势。在网球比赛中,选手竞技能力的发挥固然是最重要的一点。但是,观众、裁判等一些外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试想一下,一名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中国选手去往国外与一名本土选手对抗,那么,即使中国选手竞技能力稍强一些,本土选手的胜率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语言不通与文化差异势必会在赛场上对选手心理上造成影响,而在网球项目中,心理状态恰恰是影响选手竞技能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只有深入了解学习西方网球文化并学好语言,保证交流没有障碍,才能更好地与球迷互动,与教练和裁判相处融洽。南美的运动员之所以比亚洲运动员发展得好,是因为他们大多会说西班牙语和法语,与欧洲的同行可以很好地交流。例如李娜,在与外教托马斯合作期间内,英语有了明显的进步,首先交流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在托马斯的帮助下还有机会与网球圈内的权威相互交流与学习,让西方人记住了李娜的名字,使李娜真正融入职业网球圈子。因此,我国的优秀选手也要敢于学习、善于学习,通过语言障碍这道难关。并且在政府和社会等管理培养机构的帮助下,应经常参加国际性比赛,不仅是要积累大赛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融入国际网球这个文化圈中,从内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5 结 语

当今的世界体坛,是一个标志国家体育实力、侧面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舞台,其更看重的是职业体育的发展水平。中国网球才刚刚进入职业化道路的探索,想要马上适应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有不断坚持和完善自身,才能在举国体制的大环境下,走出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网球职业化道路。

[ 1 ] 张春,董杰.论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的社会动因[ J ].体育文化导刊,2013(9):59-62.

[ 2 ] 孙晋芳.中国网球运动回顾、挑战与设想—2012年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主报告[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13-122.

[ 3 ] 万佳欢.中国网球“单飞”前后[ N ].中国新闻周刊,2011(21):31-33.

[ 4 ] 孙晋芳.论中国特色职业网球的探索与创新[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3):7-9.

2015-08-16

刘伟(1990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单飞双轨制李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新年音乐会上的欢呼
单飞
浅谈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无效婚姻制度
新时期双轨制高考的改革路径
谢娜
当唯一的雏鸟离巢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