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实效性
2015-11-10王爱霞
王爱霞
【关键词】 物理教学;习题;策略;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07—01
习题教学始终贯穿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面对物理习题,学生总会面露些许无奈,一头雾水,能听懂老师的讲解,但总是不知道从哪下手。每次测试结束,学生对物理题的探讨最多。为此,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从教经验,谈几点看法,以求共研。
一、教师应摒弃“穿新鞋走老路”的思想
新课程要求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建构目标,还要重视其对知识的自主构建过程,要注重挖掘知识在不同的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教育教学价值,以实现教育教学的多重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大多数物理教师只是一味追求教学进度或对学生启而不发、或者不放心学生,就干脆将习题的分析过程及题目的类型向学生进行硬性灌输,学生没有质疑的机会。另外教师所选的例题与习题很相似,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完全按老师的思维模式套用解决,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种只追求知识目标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习题课效率的低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老师是引导者,是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努力地锻炼自学的能力,以致在未来没有老师他们同样能学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习题教学教师要高屋建瓴,对学生要进行宏观的指导,教学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或进行科学探究等多种形式。例如在高三复习中,有一课题是杆球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笔者设计了这一课题的流程: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变式练习,同时注意加强交流互动与教学调控。学生经过亲身经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完成了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也得以增强。达到这一效果时,教师再适时进行拓展和迁移练习,让学生反复感悟并自主总结,以达到内化于心的目的。但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受到其他老师的启发——要求学生自己出试卷,那我何不让学生自己来找相关类型的题,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再与同学分享呢?结果出乎我的想象,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他们找到像汽车过桥、汽车转弯,水流星、绳约束下的小球的圆周运动等问题。然后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代表讲解分析,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二、教学中亦需“将错就错”的策略
我们在习题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屡次出错的,教师往往作为重点进行强调纠正,但到下次测试时,大部分学生又会继续出错或本题空缺。笔者反复琢磨,认为这个错误是老师“悟”出的,而非学生自己“悟”得,怎能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呢?更谈不上正确应用。所以在讲习题之前,教师应考虑到哪些地方学生易错,在讲题时不妨故意出错,同时观察学生的变化,此时就会有学生喊出来:“老师错了”,这时我便眉头一皱“嗯,哪个地方错了?”此时同学们不由地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说老师是对的,有的说老师错了,各抒己见,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当观察到学生议论差不多时,我便找出不同意见的代表分别上台分析,在分析中疑惑自然而然地减少了,正确的答案便逐渐“浮出水面”。通过这一细小的环节,这个错误的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悟出始知深”,只有深刻体悟到思维存在的问题,所思所得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其实在有些习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很有可能被“挂”在黑板上,不会了,可以依靠学生、发动学生,进而师生共同解决,那种收获将是意外的,令人舒心的。
三、教学中教师应付出“真”情
有实效地教学并非是机械地传递知识和技能,它应同时伴随着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若师生在真情对话中探讨问题,则会激起双方思维的共鸣,从而快速达到结果上的共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经常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应付出真诚的关爱之情,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的真实心理暴露给你,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在教学上和学生达成心灵的共鸣。
综上所述,物理习题教学要收到实效,教师应针对自己设计的习题应用一些有效策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得自觉、积极、主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融会贯通知识,达到很好地运用知识的目的,同时让习题教学的实效性得以充分体现。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