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5-11-10景俊伟
景俊伟
【关键词】 数学教学;开放式教学;操作程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91—01
开放式教学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猜测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开放式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开放,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一、开放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l.学生自学思考。“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
3.小组间质疑、解疑。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4.巩固练习。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5.看书小结。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6.课堂检测。它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l. 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价值怎么办——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联系、比较”等。
2. 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难点怎么办——突出重难点,增补质疑。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当然,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不全面。这时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本节课重难点了如指掌,并针对重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教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3.学生提的问题过多怎么办——高度开放,鼓励提问。对于不同难度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往往也不一样。有时对较难理解的教材,在解疑的过程中还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实在当堂解决不完,不妨放到下一节课接着进行。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开放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很愿意去质疑、解疑,那么他们的收获就要远比教师讲十遍百遍大得多。
4. 学生提的问题意思不明怎么办——广开言路,相互补充。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爱问为什么,这是儿童的天性。课堂高度开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可引导其说的再明确一些,或者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这个学生的意思,因为同龄人之间最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听懂他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更明白一些。
5.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也解决不了怎么办——实事求是,课外引申。有些问题教师意料不到,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值得高兴的。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要宽容,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不要随意否定,更不要认为是学生在有意刁难老师。同时,老师要谦虚,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答不上来,不妨明确表态,课后再寻找答案。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