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学会作批注

2015-11-10张玉琼

甘肃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联想个性化阅读质疑

张玉琼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重点;质疑;联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86—01

多年来,我们探索并实践着个性化阅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下面就个性化阅读的批注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把握重点

着眼整体,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作为批注首选。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提出这样一个批注要求: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几件事情,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每件事情写在课文边上。在此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根据批注或文中的关键词,看看哪些词语直接反映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将板书的内容——栽花赏花、写信教子,写在每个段落的边上。这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练写小标题,既能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又能提高阅读效率。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生在读了《向命运挑战》的第二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霍金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住极端恶劣的身体条件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我感冒严重,有时候却想请假休息打退堂鼓,可看到霍金在头部受伤24小时后仍然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啊!”这些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激发质疑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有学生在《鸟的天堂》中作出了如下批注“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又为什么不加引号?”还有的学生在《凡卡》的第二段后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写得不对。凡卡连饭都吃不饱,又怎么会写信呢?难道他还有钱上学吗?”瞧,他对作者的作品产生了怀疑!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这个批注,才让我们的课堂辨论有了源头。

三、培养联想

阅读中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能够自觉地由课文迁移到课文以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雨》的第二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得多么准确。还有的同学在《登山》中7自然段“登上山顶”旁边作了一个批注“无限风光在险峰”,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阅读过程中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在与作者有不同见解的地方注明自己的观点等。此批注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适时评价

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交流的“场”,让他们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批注成果,促使学生由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向群体合作式的交流沟通迈进,克服从众心理,大胆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获取最佳的阅读成效。如学生在读了《詹天佑》之后,对“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评价。但也有对文本作出否定的评价,如我的学生在《卖火柴的小姑娘》中“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处如此批注:“墙上能擦着火柴吗?如果能,那又是一堵什么墙?”他的这一细致而又合理的评价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学生各抒己见,还真认同了这位学生的批注。有的学生在《凡卡》一文的结尾“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处作了这样的批注:可怜的凡卡做了个美梦!作者以凡卡甜蜜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这个结尾竟然把凡卡悲惨遭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这种评价式阅读极大地调动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读书的主人。

五、示范引领

刚开始指导学生批注时,教师可以示范,利用实物投影呈现自己的批注,直观地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批注,然后以小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批注的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批注质量。教师还要定期开展读书批注展示,评一评,谁做得更好,谁的进步更大;还可以通过开展书评活动,看谁的收获最多,谁的思考更有价值,让学生从中懂得,批注式阅读既是一种自学方法,也是阅读成果的一种展示。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联想个性化阅读质疑
巧架桥梁,引“读”入胜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