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2015-11-10李洪生
摘要:现如今国家号实行质教育,将小学生从之前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这个时候小学体育课程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更多关注,它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然而有些学生对体育課的兴趣还有待提高,我们体育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课 兴趣 提高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国家一直所号召的教育理念,培养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宗旨。
作为一个从运动出发,结合游戏的学科,体育教学应该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教学课,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很多小学生不太喜欢,甚至讨厌体育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呢?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虽然国家一直号召学生应该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但是升学依旧主要依靠分数判定学生优劣,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在教育方面难免偏向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小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培养。这是目前学校和家长均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需从根本解决,要依靠政策的支持,升学不仅要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也要将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纳入考核体系,这样学校才不会为了升学率而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教学投资各个方面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均衡,学生也不再有后顾之忧,为了考上重点中学而拼命学习,放弃一切个人爱好,只为将来有个好前程,甚至在小学阶段开始高考倒计时,这对小学生来说太过残酷。有了政策支持,小学生才能享受属于本该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时光。
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多种措施,大力支持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随着教学制度的逐步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小学体育运动会蓬勃发展起来。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小学阶段,学生是正处在刚接触体育活动的初期阶段,此时也是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最佳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兴趣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首先让小学生了解、熟悉体育的作用,讲解体育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是自身身体健康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完全按教材,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这阶段,可以多组织课外活动,游泳、打拳、跑步、溜冰等等都是让学生着迷的运动,可以多跟学生沟通,征求他们的建议,由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也让学生感觉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会在培养师生关系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拥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方面就会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教学器械,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教学相对其他科目更能吸引学生,它是在室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器械,如果运用得当,对小学生来讲就是“玩具”,而现如今小学体育课却出现一种徒手教学的怪异现象,也就是体育教师空手上课,这是教学态度问题,任其很多器材在库房养老生锈,良好的教育资源并未充分利用,对学生来说上体育课就是度日如年,恨不得取消体育课,这种现象应该杜绝,教师思想应该转变,体育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对学生来说,体育活动是打下良好身体基础的关键因素。
足球、田径、跳马等都是不错的体育游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场地,现有教材,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多鼓励、表扬,让学生充分感觉自身的价值存在感,不管输赢,对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努力予以肯定,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愉悦心情。有了兴趣,即使在课堂下,学生也会自发组织体育活动,一场小小的足球比赛,踢完禅汗淋漓的感觉,相信学生会相当享受。
四、因材施教,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高矮、胖瘦、性格、习惯都不尽相同,在体育方面的特长也不一样,有的喜欢跑步,有的喜欢踢球,有的爱好游泳,教师应多做调查,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喜好,培养学生们的特长,以点及面,从学生角度出发,初期阶段挑选他们喜欢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多方面发展。
从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看,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学校的体育教育资源分配,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教育宗旨是培养人才,不是培育只知读书的“书呆子”,这样教育的结果对学生不利,对学校、国家更无益处,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各项规章制度的逐步健全,体育教育也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李洪生(1975— ),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