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民居的保护模式——以江西流坑古村落为例

2015-11-10熊茂华

城市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体验型保护模式中非

熊茂华



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民居的保护模式——以江西流坑古村落为例

熊茂华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 341000)

流坑古村落中大部分未列入各级文保单位、或实质上没资金保护修缮的非重点古建筑出现较严重破坏、濒临倒塌、消亡及无人居住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这类民居旅游参与度很低,既缺乏修缮资金和修缮队伍,又不能满足原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对这类古建筑的保护应先获取科学数据,政府引导建立“认领保护模式”,丰富古建筑的“生命内涵”,以“互联网+民俗体验客栈”、“互联网+艺术创作中心”、“互联网+摄影影视”等方式来实现。

古建筑民居;认领保护;生命内涵;互联网+

流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乌江之畔,是一个有千年文明和浓厚乡土色彩的古村落。始建于五代南宋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全村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现居住1 202户,5 205人。现存明清古建筑及遗址260处,其中明代建筑19处,重要建筑组群18处、书屋等文化建筑14处、牌坊5座、宗祠48处、庙宇8处。另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遗址等32处。2001年6月流坑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流坑村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一、流坑古村落古建筑保护现状

流坑虽然历史文化非常悠久、丰富,但由于群众保护意识不强,多数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都被人为破坏了,使古村落不再有原来的完整性。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兴起,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批流坑村为江西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时21处古建筑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启动古村落保护工作。笔者于近期考查流坑古村落时发现,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破坏严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非重点古建筑无人居住、荒凉破败;在非重点古建筑中群众根据自己生活所需乱拆乱建、私自更改原有建筑空间,失去原来的风貌;群众随意占用巷道、空地搭建临时建筑;古村落中各种电线沿街巷架杆布置,或在墙角埋设角杆架线,线路繁多杂乱,巷道上空,线路结网,与古建筑风貌极不协调,且有些线路出现老化现象,易发生火灾和触电事故。

如果古村落中仅重点古建筑保护好了,而其它非重点古建筑,特别是民居类古建筑未得到保护而消亡了,那这个古村落还能叫古村落吗?实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在古村落保护中,对待这些非重点古建筑民居也一样要重视起来,古村落才能更加完好的留存长久。(非重点古建筑民居是指古村落中未列入各级文保单位保护的、或实质上没有资金保护修缮的居住类古建筑。)

二、流坑古村落非重点古建筑遭破坏的原因

首先是非重点古建筑民居保护修缮资金不足。在流坑古村落保护中,修缮保护资金往往倾向重点古建筑。村中重点古建筑董氏大宗祠、状元楼、文馆、屯田董公祠、翰林楼、村口及龙湖周边等重点公共空间都保护较好,而非重点古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空间则破坏严重,由于缺乏资金,造成非重点古建筑民居渐渐破败而无人居住,以致最后被遗弃。流坑古村落中大部分未列入各级文保单位、濒临倒塌的非重点古建筑的产权往往属于流坑原始居民,这些产权主对自己的建筑有使用权、管理权,但没有古建筑的保护财力及能力。流坑原居民大多是地道的村民,加之地处偏远,在古建筑保护与利用上思想较落后,实际上他们却是拥有使用、管理、修缮保护的“干预权”。

其次,非重点古建筑民居不能满足原居民追求现代生活的各种需求。比如,作为原居民居住,流坑古建筑民居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内阴冷潮湿、通风不畅、保暖不佳,故大部分居民为追求现代生活,改变原有居住方式,改造或新建住房,但新房子的建设往往没有经过认真的规划,也缺乏对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的尊重,故有许多破坏性建设。

再者,流坑非重点古建筑民居旅游参与度很低。由于流坑古村落地处偏远山区,周边没有其它旅游景区,孤立的一个流坑古村落引入大批量游客比较困难,来流坑的游客大部分是自驾游、慕名而来的体验型散客。加上流坑旅游缺乏系统整体性的规划开发,挖掘不足,未能充分展示古村落旅游的魅力,开发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经济链,这些体验型旅客,只能走马观花地参观村中那些重点古建筑,非重点古建筑民居极少参与到旅游中来。

最后,古建筑修缮专业人才缺乏。因为古建筑修缮专业人才有一定的地域性,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冲击,以前农耕文明留下的传统建筑工匠技艺几乎消失。加上流坑古建筑理论资料又很不完整,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民居没有保护修缮的指导性文献或测绘资料可循,使得这类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更加困难。

三、流坑古村落非重点古建筑保护模式探究

通过以上对流坑古村落现状的分析,可对流坑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民居的保护模式做如下探究:

第一,依托流坑附近区域内科研单位及高校,尽快对流坑古村落各类古建筑,特别是非重点古建筑民居进行实地调研测绘,建立数字化古村落建筑空间模型,为以后保护修缮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政府或流坑古村落的管理机构应利用本区域村民建立一支专业的古建筑修缮队伍,借助流坑附近区域内科研单位及高校的师资,定期对其进行授课培训,以此确保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的科学性。

第二,政府通过强制性法律法规,使这些非重点古建筑民居包括其周围环境空间的产权与使用权、管理权分开且明确。这样给政府最大程度地引入社会市场资金、引入像徽州古村落保护中的“认领保护模式”做好铺垫。古村落保护中的“认领保护模式”即在法律层面上确立古村落中古建筑产权固定的情况下,在投资保护的前提下放开使用权、管理权,通过认租、认购合理地利用古建筑获得收益。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入市场资金对流坑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进行保护,这些非重点古建筑民居的产权与使用权、管理权必须分开,包括非重点古建筑周边环境空间的管理权、使用权与保护义务也必须明确。

第三,利用“互联网+”方法,深挖流坑古村落中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各种原生态的文化体验旅游模式,然后在古建筑保护原则指导下对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民居进行功能置换改造,引入新型体验性教学、科研、旅游模式。

古村落中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问题,笔者认为,任何一类建筑都有它们自身的生命周期,如,建筑的“出生”、“成长”、“消亡”。当一类建筑处在慢慢消亡时期,如没有给这类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内涵”,它只能是消亡或是像文物一样封存起来。当然“古建筑文物”给人参观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生命内涵,不过这种保护修缮的代价很大。如古城墙、故宫以及流坑古村落中那些重点古建筑等。至此,笔者认为,流坑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民居作为提供给原居民的居住功能的“建筑生命”已濒临消亡。只有向这类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内涵”即注入新的建筑功能意义,才能使其留存更久远。其次,针对流坑古村落中非重点建筑旅游参与度极少的特定现状,必须把体验型旅游模式嫁接到流坑非重点古建筑民居保护中来,才能赋予其新的“生命内涵”。比如首先要把流坑的各种历史文化挖掘开发出来,做成体验型旅游产品,让体验型游客在流坑古村落中有东西可体验。另外,吸引一些需要在流坑古村落体验才能更好地工作的团队定期来流坑驻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与古村落有关的教学科研有美术写生、古建筑研究教育、古村落历史文化研究等。而这些体验型消费者非常希望自己能体验古建筑民居的建筑空间或古村落各种民俗文化生活,这样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民居就可利用起来,在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原则下,使其改造修缮成为各种文化主题的建筑体验产品,从而给非重点古建筑民居重新赋予新的功能内涵。考虑流坑地处偏远,为使体验型游客在古村落中体验旅游或研究工作时间更长,充分发挥非重点古建筑民居的价值,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解决体验者与外界工作联系的问题。如,把流坑村古建筑民居改造成“互联网+民俗体验客栈”、“互联网+与古村落历史文化相关的研究所驻地”、“互联网+特色小吃体验中心”、“互联网+艺术创作中心”、“互联网+摄影影视”、“互联网+传统作坊”等。即利用流坑古村落中非重点古建筑民居改造成“互联网+”下的与古村落有关的体验型建筑空间。从而可以使体验型旅游产品和体验性教学研究做得更加长远,非重点古建筑居民的利用更加有保障。

参考文献:

[1] 银光灿. 流坑古村的特色与价值[J]. 江西社会科学, 2000(6):63-65.

[2]冯朝晖. 古民居保护的黄山“模式”[N]. 中国文物报,2015-6-26 (05).

[3] 黄更昌. 流坑历史文化资料集萃[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4: 4.

(责任编校:贺常颖)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 Dwelling House: A Case Study of Xi Liu Ken Village

XIONG Maohua

(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Most old building houses with the long years in history in Liuken Village in Jiangxi Province are not listed in the protection scope. Many of the old houses are damaged or deserted.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no money to repair or recondition. Another reason there is no visitor going there for sightseeing. How to protect the old village and the old-type houses, fir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obtain the scientific data; and second it is to establish claim protection mode, the third to enrich these buildings” life connotation”, we can try to design these buildings being made into “ Internet plus Folk-experience Inn”, “Internet plus art center”, “Internet plus center of photography” etc.

ancient traditional dwellings; claim protection; life connotation; Internet

TU-87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5.04.016

2096-059X (2015)04–0071–03

2015-05-03

江西理工大学校级质量工程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城规特色专业3100130001)

熊茂华(1981-),江西抚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绿色建筑技术、古建筑保护研究。

猜你喜欢

体验型保护模式中非
猫科动物的保护色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论网络游戏著作权的保护模式及其侵权判定标准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边缘景观的价值研究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CBD体系下传统知识保护模式研究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宁夏盐池县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蒙古冰草保护模式探究
“体验型”实践活动模式初探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