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有其道 以计攻其心
2015-11-09赵鉴岚
赵鉴岚
摘要:有调查显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发生问题行为的几率比普通课堂高出数倍。而要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得以正常开展,教师必须先有其道。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师面对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如何“以计攻心”,最后达到“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问题行为 以計攻心
计算机机房是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恰巧也是学生问题行为的高发地带。看似不同问题行为的背后,实则都是因其心不稳。《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计攻心”同样适用于应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使其获得学生的心,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一、巧用“将计就计”,破“垃圾邮件”
将计就计的本意是指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常可用于课堂中学生刻意制造的意外,将计就计,利用这一意外辅助教学,使学生最终在自己的“计”中获得收获。
问题行为描述:为了规范说明电子邮件格式,登录邮箱后,我随意点开一封学生发给我的邮件,而恰巧这一封是关于下载网络武侠游戏的转发邮件。能用“暴力”使课堂恢复平静吗?何不将计就计。我们分析了这封邮件的发送者地址,也赞许了邮件附件中声音、图片丰富,但是发送者的信息不全,内容不规范,所宣传的东西不健康。分析到这时,学生中有人在说:“这是垃圾邮件。”学生被 “垃圾邮件”这个词所吸引,顺理成章引入到遵守网络道德教育,而那位学生发来的“垃圾邮件”就好似特意的安排,毫无违和感。
(一)所思一:将计就计先要读懂学生的“计”
如何利用学生刻意制造的意外,而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呢?前提是教师先要读懂“使计者”的心思。大多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因为缺少“关注感”和“认同感”,从而以一种极端的形式,破坏课堂教学,引起对同学的注意,甚至是挑战教师的应便力。正如同案例中,我意外地表扬了这封邮件中的声音、图片丰富,从另一方面肯定了“使计者”的才能。
(二)所思二:将计就计要善于抓住时机
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故意刁难,如何淡定地处理好教学呢?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时机。这些不速的意外却总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倘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些意外也恰是非常好的教育时机。正如上则案例中我将这个意外邮件作为反面教材,恃机进行邮件格式的规范说明教学。当听说“这是一封垃圾邮件”时,我展开了网络道德教育。有些课堂中的不速之客若善于抓住,合理利用,它的效果会比平常课堂的本本教育有效很多。
二、妙用“故作玄虚”,破“消失的作业”
故作玄虚原意是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若巧妙地运用此计,借助一点小手段,即可用于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小意外,最终达到不打自招的效果,对问题行为学生也有很好的威慑作用。
问题行为描述:为使学生体验“网上邻居”的功能,我让学生把自我介绍通过“网上邻居”放入到教师共享的文件夹中。但是半节课后我却发现,原本放入文件夹中的作业在一份份消失。
“为什么上交的作业还能被删除,有办法保护吗?”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借此问题,我们学习了如何设置文件夹访问权限。删除学生劳动成果的恶劣行为是不能被姑息的。我在学生面前故意打开了“网路岗”,装模作样记录着里面的数据,同时提出让学生重新上传作业。最后只有一位学生没交,经过一节课的心惊胆战,他很快承认了是自己所为。
(一)所思一:故作玄虚要“虚”“实”结合
故作玄虚其实也是一味偏方,它的运用火候拿捏要恰到好处。即不能让人看出你在“装神弄鬼”,特别是对于教育者而言,本就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因此,故作玄虚时因“虚”“实”相结合。正如案例中我打开“网路岗”这一软件,这是管理学生绿色上网的软件,但想要找到是哪台电脑删除的文件缺少确实的证据,因此我没有明说,我跟学生打的是一场心理战。
(二)所思二:故作玄虚不能错误引导
故作玄虚在于利用的是犯错的人内心的惶恐,在没有确切证据下,加之以一定的手段,使犯错者主动承认错误。但就故作玄虚本身而言本并不是光明的行为,教师更不能过度运用,一旦揭穿那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师信任,因此在使用此计时要慎重。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所说所做的事更需要有事实依据,不能错误引导学生。故作玄虚只是为了找出事实的真相,只能进行一定的威慑,但不能让学生得出错误的定论。
三、以毒攻毒,破“被零食入侵的课堂”
以毒攻毒常是医学领域运用的技术,但此计不光可治病也可医心,在某种程度上,此计更能治愈人的心理问题。在教学管理中面对一些明知不可为而特意为之、屡教不改的恶习,合理运用此计,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行为描述:在某班的课堂上总能闻到一股糖果味,整理机房时也时常发现主机箱的后侧被塞进了糖纸。针对这和问题,苦口婆心地教育已失去了威慑性,只能以毒攻毒了,那我就当一回“上课吃零食的老师”。授课的过程中我不时地嚼动糖果,终于有个大胆的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在吃东西,味道太重了。”我装做若无其事地说:“糖,你们不是经常上课吃吗?”学生私下里嘀咕:“上课怎么能吃东西?”“老师真没道德,我都听不进课了。”这时那几个曾经经常“上课吃零食”的学生开口了:“老师,你是故意的吧。”“老师,我们以后上课不吃东西了。”
(一)所思一:以毒攻毒前准备要充分
这招“以毒攻毒”的方法本身存在较大风险,如果成功则皆大欢喜,如果失败,那可能会让局面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因此在“以毒攻毒”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判断学生的个性是否适合运用这种方法。其次,要尽量争取正义感强的学生的支持。就类似在我计策中,第一个质问我的学生。最后还要得到学生的理解,让他们明白教师是善意的。
(二)所思二:以毒攻毒可以有所“愚”
初中生很多问题行为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无知,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学生过于“聪明”,他们一点就通,之所以屡教不改,其实是他们无法感同身受。而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表现出“愚”,从而促使学生有自我反思的空间。正如果案例中我愚昧地在课堂上吃东西,当我的愚引起共愤时,也是学生对问题行为有所反思之时。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是问题行为的多发地带,想要从根源上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唯一的途径是掳获学生的心。在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行为时,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不如用计攻心。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张仁贤.攻心教育24计.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1).
[3]徐淀芳.教者有其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