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在日子里

2015-11-09郭韵

散文百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随园

●郭韵

夏日,遇见随园

在鸟儿的清唱声中醒来,是住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西山的一种享受,窗外树丛中传出的啁啾,沾着晶莹的露珠此起彼伏,入耳入心是一片湿润的青绿,这随园青绿的夏,便由一个个湿润青绿的晨连缀起来。

一幢幢四五层的楼房,端坐在随园西山一片高大的法桐之中,这些法桐已近百岁,葱茏挺立,足有五六层楼高,它们枝叶相牵婆娑蔓延,华盖般覆荫着楼宇,将盛夏留给了蓝天。穿行于楼宇旁蜿蜒向上或向下的石阶,仿佛走在林间,市声被浓荫稀释在百米之外。树荫下清寂少人迹,凉爽渗透入心,古诗词浓郁在眼前,从前的日子穿越茂密枝叶来到身边……夜雨袭来,满树的枝枝叶叶噼噼啪啪滴滴答答演奏夏之曲,高唱低吟到天明。师大新校区设在仙林大学城,留下这老旧的校园和时光让人欣赏品读。

南师大的前身是金陵女子大学,历史悠久渊源深厚,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随园系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的私家花园。走在这园子里,自然就想起了《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和那些夹着书本的清纯女子,还有延续至今的“厚生”校训。这里的空气、清风、草木似乎也沾上文化,浸染着一份儒雅。树荫、鸟鸣、老旧的楼宇,散发着一种熟悉的气息,抑或是一种亲切感,小时候家住在镇江一所医学院校内,其前身是国立医政学院,在那里曾遇见过这样的气息和感觉。喜欢随园,喜欢西山居住的日子,我在从前的时光里拾起青春里的激情和尘世间的快乐,这清脆浓郁清凉的激情快乐。

西山、随园,叫人心思细致优雅。这个夏日,住在浓荫覆盖、鸟鸣蝉唱的西山四楼,日子清凉又新鲜。

我常于清晨或傍晚独步随园,徜徉于清新绿色的空气中。那些中西合璧的古典宫殿式建筑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墨绿配着朱红,一份浓郁的古典气息里满满地盛装着历史和文化,这儿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晨光缕缕,或暮霭沉沉,寂静在林间流转,池塘水暖,绿径通幽,我想起庐山的景致,以及那年在庐山邂逅的感觉。南京随园、西山与江西庐山抑或有着些许相似之处,这老旧的园子久远的山,一定也藏有不少前尘旧事吧。

黄昏时分,我坐在法桐摇曳绿色扑窗的四楼窗口写下一些文字,那些文字从心间流到笔端,轻盈自然。窗外风叶沙沙,窗内提笔搁笔间竟有复古之美。身边未带电脑,把笔落字与敲击键盘,亦有着两样的感觉和心境。依窗观看法桐风中姿态,海浪似地阵阵涌动,周遭一片绿海,人恍若在一艘大船上随风颠簸,衬着青蓝的天。叶动、船动、心动的一刻,不知身在何处。若待到绿意阑珊日,枝头、地上、空中灿灿然黄叶飘舞,又将是别一种浪漫怀旧之情境了。

清风沉醉,沿着通往文学院的石阶缓缓而上,途中脚下一块大理石上的描金刻字叫人留步:“我们认真地在这条路上走了四年,重铺此路,我们将助后人在这条路上继续踏实地行走百年。”回首,身后的石阶由高至低铺展而去,这是中文系1980级全体同学捐建的一条路。这条路上一届一届走出了多少优秀学子,随园又一代一代培养出了多少栋梁之材?徜徉随园,一颗心时常被感动着。

那日走在百年老树下与一对耄耋老人擦肩而过,老先生手把一柄手杖,神情安详温润,老太太戴着眼镜身着素色连衣裙,安静从容。苍苍白发,优雅的仪态,不难看出这是一对知识分子夫妻,也许他们是师大两位著作等身的老教授,尽管步履有些蹒跚,但他们脸无晦暗,自然安泰,犹如树丛中那些老旧的楼宇,不华美时尚,却端庄宁静。想来他们有声的舞台、辉煌的路已然走过,而默默无闻相依相扶的路正在进行时,岁月带走他们青春矫健的身姿,暮色中彼此搀扶的剪影,是一段繁华滤尽后素朴人生的缩写……视者不由感动起敬。晚风轻拂,叶卷叶舒,我再次回望昏黄路灯下那对静谧的身影,许多人或许一生永远也走不出这份境界。

枝繁叶茂的林荫道上,夜风中的法桐、松树、水杉、玉兰影影绰绰,时暗时明,周边萝蔓覆墙,碎影梦幻,一一静守着随园,正如大海是厦门大学的一部分一样,这些经年不衰、四季变幻的古老草木,亦已成了随园师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读画

是在一个榴花照眼的初夏收到安徽画家吕雪冰老师画集的。打开,粗粗浏览,一下子就喜欢上它。

灯火阑珊,倚窗读画,这个世界顿时安静下来。闲闲地一幅幅观赏,恰似品读一首首山水田园诗,清新雅逸直抵心间。《风入水殿香》、《滋兰九畹》、《菊蕊盈枝》风雅摇曳满纸弥香,《篱畔相乎》、《寻觅》、《一枝梨花春带雨》、《鱼戏新荷》乡野清趣生机横溢,《玉雪为骨冰为魂》、《野竹文禽》、《出尘不染》、《穆如清风》、《三青山写生稿》清骨铮铮落落大气。一幅幅画接着地气生生地活着,花鸟鱼虫鲜活灵动,春夏秋冬轻舞飞扬,大自然盈满了浓浓诗意。心无旁骛沉浸画里,诗书画印和谐优雅,生动的笔墨在说话,清雅的色彩在漫舞,多元的内涵在流淌,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艺术之美相交相融,陶渊明、王维的情思意境隐逸其间,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及平和恬淡的心致,亦波澜不惊地沉潜于画中。顿感,这要有多少青灯黄卷、跋山涉水、日积月累的文化和生活功底铺垫着,才能有这般高度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效果?

阳光散淡的午后静静翻开画册,光影浮动其上,恍惚而柔曼,有令人怀古的气质。清风拂动纸页,页页情志漫漶、意趣可掬,满纸清雅盈荡。这种清雅蓦然让思维放浪远行,穿过有形的画面,悠闲地走向一个无形的想象空间,于是一个个更大的图像世界飘然而至:新雨后的空山幽谷“霜叶红于二月花”,暖阳下的暧暧远人村“香风十里移春过”,浸着山岚的东篱栖息着朵朵闲花,竹喧莲动枝闹携手浣女渔舟鸣鸟,晋代的风一阵阵吹过去,唐朝的空气一片片飘过来,姗姗流连,恍惚间,莲的气息泥土的芬芳丝丝拂面,鸟语鸡鸣丝竹古筝盈盈于耳……

雨夜品读,这种清雅便无端渗透到风声雨声夜色里,往返于芭蕉滴答轻音间,时空静得出奇,谧而清幽,诗词里的味道于画面一点点渗出来,空灵渺远,耐人咀嚼。那一刻,风亦古朴,雨亦古典,老老的禅意、哲思从远远的地方来到了身边。

本不懂画,读一份感觉罢了。那含苞欲放的新荷,叫人不由想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青葱出浴,含羞送波,脉脉温情谁与?那秀雅舒美的兰草,叫人蓦然邂逅山野淡荡的竹风清弦,婉转飘逸中藏有怎样的风骨情怀?瘦枝、山崖上的翠鸟,那遗世独立的淡定坚守,瞬间接轨一种精神和一脉春天般的生命律动,忽而感悟,生活着是美丽的。美好的感觉让人的生活有了品质和滋味。与画为伴,就像在黄昏绿茵间漫步,偶遇徽风送来的一缕清香;又好似端一青花盖碗品咂清清冽冽的绿茶,齿颊留香温暖入怀余味袅袅。读画的当儿,灵魂一脚踏进青青牧场,人闲,地也闲;光阴一不留神走进农耕时代,心净,天也净。浮生有得这半日闲暇,在画中徜徉诗里漫游,天远,地偏,人雅。时光轻悠滑过,人和日子都清净脱俗。

“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福楼拜的这句话,也让我觉得画家同样能将大自然诗意的感染传递给读者,且更加直观形象。读画品诗,作者的品性学养、情趣风格都在作品中隐现,一集在手,他们就直面与你娓娓而谈,你慢慢地走进他们笔下的世界,心境或而清逸婉约,或而浪漫豪放……

读《吕雪冰画集》,画如诗,诗逸于画,诗情画意糅合出高远的意境,叫人遐思感怀。就想,不知今人与古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艺术范畴内驰骋,为何有时倒让人感觉他们彼此似乎相识相近、意趣相投?这或许是现代画家与古代诗人,有时有着相同的心气悟性、相通的艺术造诣,而跨越了洪荒岁月的鸿沟走到一起,拥有精神上的契合吧。

闲时,一册书画在握,随心所欲地翻到哪页走进哪页读哪页,身心浸润着美,那份美中,流动着人生静水流深的底蕴和素朴温暖的情怀,顿有山野风来,清爽宜人,如痴如醉之感无穷无尽矣。

小楼又秋风

院内一座两层小楼门头的“媚香楼”匾额,隐约在绿叶垂荡间。乍一见这三个字,一般人通常会与往时的青楼女子联系起来,一种浓艳脂粉与撩人腰肢扭动的媚,让人思维浮想联翩而落入俗套,或许就看低了这座楼。

一个秋日午后,我站在夫子庙来燕桥南端的李香君故居,秋风袅袅,周遭清寂无声,少有人影。青砖小瓦、雕花格窗、马头墙,这三进两院式明清河房建筑,集书画、楹联、篆刻、砖雕等于一体,紧依秦淮河畔,古色古香,玲珑精致。

眼前的“媚香楼”因李香君而名,它到底是一座怎样的楼,演绎过什么样的故事?

踏着朱红木梯上到二楼,主人的卧室、书斋、琴房等简洁典雅。客厅的抱柱联仍想留住那时光景那时人事:楼头歌极慷慨犹存,扇面桃花婵娟未远。都是些明末清初的事了,李香君常在此与复社文人小聚,结识了不少有正义感和民族精神的文人名士。她在小楼弹琴、吟唱,倚窗听风听雨、读春思秋,推窗看船灯桨影、秦淮风月,于是“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写进了她的诗中……

她悠扬的琴弦打动过一个人的心,她的诗画才情及“侠而慧”的独特气质令一个人欣赏倾慕,复社领袖侯方域就与这座楼有了历史的一页。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才俊,一个是蕙质兰心的娇柔玉女,他们吟诗、对弈,引为知己,在此坠入爱河,度过新婚之夜。后侯方域受阉党阮大钺迫害而逃离,李香君置酒送别,一曲《琵琶词》低徊桃叶渡,载不动离别情幽幽。之后,香君一心守候侯方域归来,为抗权贵拒做妾,一头撞上栏杆,血溅宫纱扇上,那鲜血被画成一树桃花于扇面。后人尽知“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

此刻,立于媚香楼,感怀前尘旧事,秋风中颇觉惆怅。此楼有香君的歌、香君的情、香君的扇,一歌一情一扇,都是那样的惊世骇俗。可岁月不恋旧,终一日弦哑、扇破、人去,留下空空的一座楼拴着往事,供后人怀古凭吊。

门外人流涌动,市声喧杂。

岁月是一幅全景画,流动着来来往往,生生灭灭,悲欢离合。许多人行走其中未留一丝痕迹,而有的人走过,或清涟涌起,或掷地有声。

媚香楼的生活画面,已定格在三百多年前。那一天秦淮河水波涛翻涌,李香君为世人留下几滴悲壮鲜血和一把桃花扇,那血滴为历史画了一个惊叹号,让世人震惊。

午后的阳光从窗外透进来,楼上琴房里有架古琴,孤独安静,旋律都走远了,和它的主人一起徘徊在过往。窗外硕大的枝叶漫过窗棂,被风摇来摇去。院里绿萝披挂,芭蕉幽幽绿着,挂灯艳艳红着,阳光淡淡照落其上,似一幅古典诗意的画,依然是过往持扇仕女生活底色布景的那种风致,可那个刚柔相济风姿绰约的女子已然不在场了。

秋风徜徉,日子驹隙水流,许多往事淡如烟水,而历史忘不了曾居水畔楼头一位史称“秦淮八艳”之一的下层女子的身影。这女子娇媚百态轻裾莲步,却走出一身的侠骨衷肠民族魂。她身为“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竟洁身自好,拒权势、慕清流,忠贞不渝,正义悲歌,一腔愤世嫉俗、忧国爱国之情,羞煞了秦淮水边吟唱《后庭花》的商女,也令世上诸多须眉男儿汗颜。

看那些历史的老画卷,有着千古的美,一幅一幅散发着幽幽的香。那幽香飘逸在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爱国诗人屈原身驱上,拂荡在光明磊落铁面无私的堂堂清官包拯两袖间,也流淌在豪情壮烈一心复国的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弥漫在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那香气经了洗礼、净化,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性之美氤氲其中……伫立小楼良久,思绪久难回归。

小楼之名取自《左传》中“兰有国香,人皆媚之”,李香君的名字由此得来。世上有几人能做到人如其名、名副其实?日后,忆及媚香楼撰联——“小字噪秦淮万种风情柔似水,丹心昭史册一痕血泪艳如华”,就与一种“人格”、一缕“兰香”相遇。

日子一年年流走,小楼又秋风,便无端想起李后主的词,只是那唐朝的一缕愁绪如今已然式微。秦淮河水曾经的铿锵波澜,让一代代人走过岁月,依然欣赏并看重媚香楼及其主人留在历史册页中那一缕清香。

猜你喜欢

随园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清代南京随园布局复原新考
《随园食单三字经》
随园食单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随园:"快与慢"打造养老品牌迭代之路
随园之随
袁枚之后的随园
袁枚:所谓大观园者 即余之随园也
随园捶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