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
2015-11-09李波
李波
【内容摘要】在各项事业均取得较大进展的今天,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均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问题教学法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因而在多个科目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以下本文就问题教学法及其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重点就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高中 数学教学 方法
站在发展的角度而言,问题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社会才得以发展,科研事业才能无限延伸。站在教学的角度而言,问题则可以成为其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大量的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下可以有效的改善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教学氛围的营造都非常有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运用中教学工作者需得掌握好技巧,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问题教学法
1.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顾名思义,问题教学法主要以问题为引导,有目的、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过程做出合理安排,通过问题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的设计及引入时,教师必须把握好问题提出的时间及频率,适当的增加些许的趣味性也至关重要,可以根据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自主的投入到问题的探讨及研究中去,这些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有利。从客观上来讲,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并且长期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问题教学法更加注重以兴趣为导向,学生独立思考及学习为主线的教学,这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及师生关系的改善也非常有利。
2.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首先,较强的趣味性。长期以来,高中数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究其根本依然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模式有待改进。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则可以弥补上述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来改善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所改观。其次,较强的渐变性。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抓住教学的主线,并以此为中心逐步的将知识点进行剖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第三,较强的逻辑性。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由多个知识点支撑起来的,因而在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必须分析好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立足班级的教学实情,重视教学情境的构建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遵循客观事实,高中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在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可通过问题难度的升级来逐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分析,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合理设计问题实现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引入,在不同阶段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时,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提问,营造积极的学习的氛围。
比如,在讲解“幂函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无需马上围绕该知识点进行分析,可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找出类似知识点。如:y=x-1,y=x,y=x2 这几个函数有什么异同?经过简单的讨论,学生很快就会得知上述函数底数同,指数异。此时,教师可以直接引入幂函数的定义:如果一个函数,底数是自变量x,指数是常量a,即y=xa,这样的函数就叫幂函数。
2.加强高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实践,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更加贴近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较为科学的认知,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及学习习惯。与其他课程相比,数学课程的实用性较强,并且在特定场合下可以发挥出较大的优势作用。但是,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较,高中数学知识点更加抽象,对于一些数学底子较差的学生难度较大,因而高中阶段的偏科现象较为严重,生活化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示例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找到数学教学的乐趣,这些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3.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
新型观念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在确保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替代被动式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与分析,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在问题的分析及处理中形成较为科学的认知。如平面向量的讲解中,教师以数量(只有大小的量)为基点,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向量的含义?怎样表示向量?
问题2:怎样表示向量的大小?向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问题3:向量单位的含义?零向量的含义?平形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含义?
在研究的时候,教师可使用作图、观看、讨论等方式,处理上面的问题,加强学生对向量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同于数量的量就是向量。
总结
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意识的进行问题的改进及新型教学方法的引进,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抓住时机适时的提出问题,除了趣味性及关联性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以此来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惠英. 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08).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