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理念下中学历史课堂德育渗透有效性探索

2015-11-08涂筱辉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习小组学科素养高效课堂

涂筱辉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如何“高效”,如何通过学科素养的培养渗透德育?通过对中学历史学科素养的归纳和在此指导下开展的“讨论教学法”的实践及其操作的具体实施,力求为一线历史教师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渗透德育的“高效课堂”实践。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效课堂;学习小组

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历史教材的新思维、新特色,创新历史教学,是“高效课堂”实践下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讨论教学法既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束缚的有效途径,更是历史学科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本人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对讨论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组织好学习小组

从实际效果看,全班讨论由于规模较大、分工不明确,讨论效果不好,而小组讨论的效果则好得多,因此笔者确定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作为主要形式,这样小组的组建就成了基础性的工作,从实践来看,没有好的学习小组,就没有好的课堂讨论。学习小组的组建一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成绩差别,配置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一名学困生和两三名中等生,要求各组总体水平一致,“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保证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组员还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方便学生相互熟悉、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二、制订反馈、激励评价机制

反馈是最好的总结,评价是最好的促进,为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笔者采用以下方法:小组间同一个标准,小组内部不同标准,即小组内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评价分数,对小组内部主动性强的学生给予基础性分数,当小组内部的成员违反纪律时小组成员捆绑评价、全体受罚。

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使全体组员认识到每个人的分值对小组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从中强调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的平等地位,激发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以小组间的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小组成员也在合作中加强了交流,学会了沟通。

三、精心设计课堂讨论(课前研究)

“确定讨论内容,设计好讨论题目是课堂讨论好坏与否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要设计好的讨论题目,对老师来说要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敏锐的学科把握能力,选那些存在争议的人、事、物进行讨论。由于是在课堂内的讨论,所以题目设计要结合每学期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重点、难点,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讨论。由于这类题目的评价有歧义,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历史事件会有几种结论?学生在兴趣与疑问的引导下查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七年级“中国历史”为例,适宜做讨论的内容有: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朱元璋、赵匡胤、康熙、乾隆等人物的评价及分封制、科举制、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等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有争议的重大问题。

而在具体的题目的设计上则要“小处入手”,例如,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在讲完相关内容后,可设计“你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或“有人说如果没有清朝的闭关锁国,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会发展壮大,是否如此?”

四、提供足够的时间

在解决设计的问题后,还要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准

备时间就是完成课前小研究的时间,一般提前两节课下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外预先查阅资料、完成小研究并上交老师,由老师进行评阅,评阅后发给学生再进行补充、完善。讨论时间就是课上交流、争论的时间,一般的做法就是讨论进行到各小组都基本结束为止,讨论时间太仓促会使讨论流于形式,等同失败。先讨论完的小组一般要求把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或作巩固性的练习。

五、随时关注,必要指导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生为本”,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开展积极讨论的时候也是老师主导作用具体体现的时候,在讨论前老师的主导体现在对课前研究的设计、评阅;在讨论中老师的主导体现在深入多个讨论小组中,通过加入他们的讨论,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思路点拨,或释疑答惑,或严肃矫正以使讨论有序进行,课堂有效展开。例如,在讨论“工业化的起步”时自己在巡堂时发现学生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国内人民的作用上,而对苏联的帮助则涉及较少,于是自己就及时予以提醒,从而打开了学生的讨论思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引导讨论向思维的深度延伸。

六、及时总结

按照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的说法,这个环节就是汇报、交流的环节,即在学生讨论结束时应及时地让各个小组把讨论的情况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对各个小组的交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一是各个小组应汇报本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不同观点及其理由,经过讨论小组成员的意见是否一致,还需要提出什么问题让全班同学讨论等。通过交流既可以促使各个小组认真地进行讨论,又可以促使学生把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再对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加以总结:一是评价各小组讨论的情况,肯定讨论效果好的,指出讨论不足的,及时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及小组的表现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二是概括讨论中出现的观点,特别是对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模糊认识一定要加以澄清。

笔者通过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与运用,深刻感受到此法体现和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又渗透着合作、尊重等德育内容,更在此过程中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沉闷,在讨论中还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李家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作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4).

猜你喜欢

学习小组学科素养高效课堂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七化”构建学习小组追求高效思想品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