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医疗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
——对广州市某民营医院的调查

2015-11-08廖荣鑫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住院病人医患纠纷

段 艳 廖荣鑫

(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处,广东 广州 510430;2.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近年来,医疗安全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从20世纪90年代WHO就开始搜集及研究澳、英、美、新、加等国家关于医疗安全的相关信息,结果显示,澳大利亚17.5%的住院病人因医疗安全而受影响,其中约48%是可以避免的;在英国,有10%的住院患者受到危害,其中约有49.8%是可以避免的;在美国,平均每年有4.5万至8.9万人因医疗事故而死亡;在新西兰,有13.1%的病人受影响,其中约26.2%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加拿大,受危害的住院病人有8.2%,其中约27.5%是可以避免的[1]。可见,即使在拥有先进医疗技术的西方发达国家,每年也有大量患者因医疗安全事故而死亡。因此,医疗服务在全世界均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

针对医疗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尽管出台了《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及各临床科室的诊疗常规等[2],但针对出现的医疗不良事件往往采用事后管理及责任追究的处理方法、行政督查和行政处罚为主的管理模式[3],存在医疗安全监控上难以避免信息来源局限、重责任轻学习、缺乏外部交流及分析反馈等缺点。在我国,随着近年来医疗事故及医患纠纷发生的逐渐频繁,医院的正常运行甚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受到了影响,建立医疗安全监控系统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经迫在眉睫。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

本文以广州市某民营医院近5年(2007-2011年)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33例),并抽取医疗纠纷住院患者(共76例)的住院病历76份、普通病例76份作为研究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医学统计方法,运用SPSS11.5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系统性统计分析。通过纠纷病人和普通病人各项指征的对比,探求医患之间引起医疗纠纷的缘由,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疗安全监控管理的规范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医院管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医疗纠纷基本情况

1.医疗纠纷分布情况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某民营医院。该院5年间(2007-2011年)共发生医疗纠纷133例(包括门诊和住院部病人,其中76例住院纠纷病例)。表1所示为5年间广州市某民营医院 (门诊与住院部)各科室发生医疗纠纷的分布,其中,外科病区发生的医疗纠纷最多,共59起,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44.3%;门、急诊及其它共40起,医疗纠纷发生率为30.1%;内科病区医疗纠纷共发生34起,医疗纠纷发生率占总体的25.6%。

表1 医疗纠纷所在科室分布比例一览表 /例

2.医疗纠纷赔偿情况

该院近5年发生医疗纠纷后医院给予病人及其家属的赔偿总金额为113.37万元。2007-2011年医疗纠纷补偿总金额为113.37万元。其中,2011年补偿总金额为39.17万元,2010年补偿总金额为20.92万元,2009年补偿总金额为14.37万元,2008年补偿总金额为23.21万元,2007年补偿总金额为15.70 万元(见表 2)。

表2 医疗纠纷赔偿一览表 /万元

(二)医疗纠纷情况具体分析

选取76例住院纠纷病例,随机抽取与其相邻的普通病历做参照对比。

1.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种类

“入院诊断”是指病人住院病历中首次病程记录所诊断病人所患疾病种类。由表3可见,纠纷病人患三种及以上疾病者占36.8%,普通病人患三种及以上疾病者占15.8%;纠纷病人患单种疾病者占32.9%,普通病人患单种疾病者占67.1%;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由此可见,两组所患疾病种类有明显差异,纠纷病人组患病种类明显多于普通病人组。

表3 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种类

2.住院病人手术情况

住院纠纷病人未手术者占71.1%,普通病人未手术者占89.5%;住院纠纷病人手术者占28.9%,普通病人手术者仅占10.5%,卡方检验显示,两组病人之间手术者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

表4 住院病人手术情况

3.住院病人病情变化情况

在死亡率上,普通病人死亡率为6.6%,纠纷病人高达31.6%;普通病人治愈率为55.3%,而纠纷病人为32.9%;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有显著差异。当病人病情危重,患几种疾病时,需要多学科、多专科的专家会诊,转入其他科室继续诊断治疗。由转入科室主治医师以上医师会诊后同意方可转科,见表5。

表5 住院病人病情变化(出院时)

(三)医患之间交流、沟通情况

1.病情知情同意书签署情况

知情同意书是指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等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后,向病人及其家属对患者所患疾病的检查结果、治疗、预后、注意事项等做一详细介绍,并由病人及其家属签名以示对病人病情已了解。由表6可见,普通患者签署病情知情同意书者占42.1%,纠纷患者中签署病情知情同意书者占34.2%,纠纷患者中未签署病情知情同意书者为50人,占65.8%。

表6 签署病情知情同意书情况

2.医患之间交流沟通情况

医患沟通在临床上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医患及时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同时减少了很多医患之间因沟通不及时导致的矛盾和纠纷。进行了3次及以上医患者沟通的纠纷患者只有3.9%;仅有19.7%的普通患者未进行过医患者沟通;然而却有高达56.6%的纠纷病人医患之间从未很好地沟通过(见表7)。

表7 医患沟通次数

(四)医疗纠纷处理方式

表8所示为5年间广州市某民营医院(门诊与住院部)医疗纠纷处理方式的概况,在处理医疗纠纷方式上,16例 (占12.1%)采取了民事调解来解决;绝大多数病例(117例,占87.9%)医疗纠纷通过医院领导与病人及其家属双方通过心平气和的谈判来解决;医疗事故鉴定的病例仅8例,只占总数的6.0%。

表8 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分布情况

三、影响医疗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主要从医院管理因素、医护因素、患者因素、社会因素四个角度来探讨医疗纠纷[4]。1)从管理层面来分析,在目前政府对医疗机构投入不足的背景下,形成了以药养医的医院经营模式,为医疗纠纷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医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了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忽视和放松了对医院医疗安全及风险的预防和评估;另一方面对医疗安全事件的处理不合理、不合法等[5]。2)从医护人员方面来讲,日常所见的医疗纠纷中,大部分发生在常见病及普通的疾病中[6],而不是疑难杂症,这与医疗服务的态度、医患沟通技巧、诚信医患关系密切相关。3)从患者方面来看,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值过高,加之医生未能充分地与患者沟通病情及疾病的疗效、转归及可能的风险,当疾病治疗效果欠佳或恶化,未达到患者所期望的疗效,进而导致医患双方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出现伤医事件。4)从社会发展来看,随着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维权意识、法律意识逐渐加强,加上某些缺乏医疗常识的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群众,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处理难度。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医疗安全监控系统

包括建立医疗安全报告系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计分析评估系统、医疗安全预警反馈系统[5]。首先,采集医院所发生的医疗事件,如输血事件、跌倒事件、麻醉事件、手术事件及伤害事件、导管事件、药物事件等,报告者需记录发生事件的基本信息,如人员信息、事件发生的步骤、发生的地点等内容,列出其发生的可能原因便于统计分析的管理。然后事件管理人员按事件的重要性进行分度,对重要性高的进行原因分析,并报告给科室或病区的主要负责人,结合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监控系统综合所采集的信息及所提供的统计功能,列出统计报表,为医院提出量化措施提供根据。其次,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收集的信息,利用医疗安全监控系统,采取定期预警的反馈预警,根据事件发生的次数及地点等次序,将排在前几位的检测指标作为预警内容,通过《医疗安全监控系统工作简讯》的形式对全院定期公布相关医疗安全信息;根据损伤事件,选择典型案例,组织相关医疗安全委员会的专家,通过案例分析及专家咨询的方式,对不良医疗安全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定时发布典型案例。

(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一,医患之间应相互理解和包容,这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7]。医患关系是否和谐,关系到医生和患者两个方面。患者应认识到医学的探索性和不可避免的特点,充分理解医护的不易和高风险。只有医患双方相互理解、信任、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第二,医患间相互沟通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医生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诊疗方案、费用及疗效、可能的风险的沟通,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提高医疗质量及专业素质、服务意识,同时还要依靠患者的理解、配合及支持。第三,巧妙运用新闻媒体的宣传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需学会巧用新闻媒体来向广大群众普及科学的医疗知识,了解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及先进管理,取长补短。一旦媒体介入,主动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借助媒体向公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报道[8]。如因医护自身原因被媒体曝光,需正视事实,深刻反思,认真整改。第四,规避医疗风险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证。应建立有医患双方共同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及家属只需请律师与法院及保险公司协商即可,医生和病人都可以通过这种责任保险得到帮助,医院和医护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诊疗过程中去[9]。第五、提高政府公共卫生责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只有积极发挥政府对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主导作用,增加对医院服务行业的投入或补偿,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的运行机制,始终把为患者服务作为出发点、落脚点,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结语

医疗安全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院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规范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把握好新形势下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性,分析研究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保障医院内部稳定,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保证医务人员及患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杨波,王乙红,徐天强,等.医疗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8(5):243-245.

[2]徐天强,杨波,张军,等.医疗安全监控系统研究概述[J].中国卫生资源,2008(5):241-243.

[3]刘启望,冯超,刘敏.对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20-21.

[4]刘兰芬,高连娣.医疗纠纷潜在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6):553-555.

[5]周秀红,黄水英,张伟珍.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2(7A).

[6]曹荣桂.医院管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06.

[7]向瑞英.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清江论坛,2015(1):68-76.

[8]张文娟,郝艳华,吴群红,等.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4(4):44-46.

[9]肖鹏.试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制度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3):46-47.

猜你喜欢

住院病人医患纠纷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署名先后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住院病人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