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
2015-11-07司升云刘小明望勇潘鹏亮
司升云 刘小明 望勇 潘鹏亮
烟粉虱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
司升云刘小明望勇潘鹏亮
特约栏目主持:司升云
武汉市蔬菜所植保室主任,武汉市农科院植保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保学会园艺病虫害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理事,湖北省植保学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昆虫抗性研究、新农药创制及农药登记试验等工作,在昆虫抗性监测原理和方法、抗性机理研究等方面有创造性贡献。首创标准成本下的药效及室内毒力比较法。发现了茶黄螨的16种国内外新寄主记录及1种蜗牛的国内新记录种。建立了替代高毒农药的新农药应用技术体系。成功研制了特灵、必威、必灵、3.3%参酮EC、3.2%丁齐EC、3.6%虫·苏WP 6个国内首创产品,并进行了登记应用。各项新技术、新产品累计推广0.25亿hm2以上,遍及20多个省市。
共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多项,发表论文90余篇,完成室内外国家农药登记试验2 000多项,主编与参编《农药使用手册》等丛书6部,获市以上科研成果10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1 烟粉虱发生特征
小型白蛾,遍布全国,寄主广泛,为害猖獗,
瓜茄豆薯,十字花科,Q代B型,演替更迭。
成虫若虫,刺吸汁液,萎蔫枯死,褪绿变色,
传播病毒,产生银叶,诱发煤污,影响光合。
注: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全国均有分布,主要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薯类、十字花科类、伞形花科类等蔬菜。B型与Q型是入侵性较强、分布较广泛的2种生物型,近年来,Q型烟粉虱逐步取代B型烟粉虱。除刺吸植物叶片汁液,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或枯死外,还可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与传播病毒病。
2 烟粉虱形态特征
成虫黄淡,白翅无斑,翅合成脊,脊缝明显,
梨形小卵,黄绿散产,端柄顶尖,立于叶面。
黄色若虫,红色眼点,初孵可爬,足角皆全,
二至三龄,退化变短,伪蛹固定,体扁如盘。
注:成虫双翅合拢时呈屋脊状,中间可见黄色的腹部。雌虫腹末钝圆,雄虫腹末较尖。卵长梨形,顶部尖,端部有卵柄,卵柄插入叶表裂缝中,产时为白色或淡黄绿色,后颜色逐渐加深,孵化前变为深褐色。若虫4龄,1龄若虫有足和触角;2、3龄时足和触角退化至只有1节;4龄若虫称为伪蛹(拟蛹),黄色,伪蛹皿状孔为长三角形,舌状突长,匙状,顶端有1对毛,尾沟基部有瘤状突起5~7个。
3 烟粉虱生活习性
南北发生,夏秋高峰,世代重叠,叶背密生,
成虫生殖,孤雌两性,中午活跃,短距飞行,
趋光趋嫩,虫态分层,卵产上部,下层成蛹,
初孵为害,随后固定,适应高温,棚室偏重。
注:烟粉虱在南方地区每年发生11~15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而在北方地区露地不能越冬,但保护地中可以周年为害。烟粉虱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嫩性,可两性生殖,也可孤雌生殖,多在植株的中上部叶片产卵,卵不规则散产于叶背面。烟粉虱能适应较高温的环境,25~30℃是其种群发育、存活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条件。
4 防治策略
抓住两端,控制中间,净苗隔断,减少虫源,
寄生诱捕,前期防范,合理用药,最终关键。
注:注重预防,围绕“隔、洁、捕、寄、治”五字方针,采用隔断蔓延、移栽无虫苗、黄板诱捕、释放寄生蜂和农药防治5个环节进行防控。
5 农业防治
铲草除残,清洁秧田,无虫移栽,控制虫源。
注:前期关键性措施是培育无虫苗,控制烟粉虱的初始种群数量。育苗间要与生产温室隔开,育苗前清除残株和杂草,必要时用烟剂杀灭残余成虫,覆盖40~60目防虫网,以防止成虫迁入。
6 物理防治
高温闷棚,七到十天,烟剂熏杀,减少虫源,
外遮虫网,内挂黄板,阻挡隔断,监测防范。
注:棚室蔬菜种植前覆盖40~60目防虫网。发生初期,于棚室内667 m2悬挂40 cm×25 cm黄色诱虫粘板20片,悬挂高度以略高于植株顶部为宜,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黄板高度。
7 生物防治
粉虱初生,生防先行,寄生小蜂,捕食瓢虫,
真菌细菌,花蝽草蛉,最多使用,丽蚜小蜂,
一株一虫,四倍挂蜂,一周一次,四次防控。
注:成虫发生密度较低(每株1头以下)时,悬挂丽蚜小蜂或桨角蚜小蜂蜂卡,虫蜂比为1∶4,每隔7~10天挂1次,每季蔬菜挂4次以上。
8 化学防治
幼苗灌根,棚室烟熏,初期喷雾,控制种群,
螺虫乙酯,噻虫胺嗪,氰虫酰胺,轮换相混。
注:在幼苗定植前,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30mL。棚室内可选用敌敌畏烟剂250 g/667m2或20%异丙威烟剂250 g/667m2等,在傍晚收工时将棚室密闭,把烟剂分成几份点燃进行熏杀。发生初期,可选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 500倍液等防治,一般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将药液均匀地喷洒在叶片背面,选择早上或傍晚进行,并注意轮换用药。
(本文配有彩图,详见彩色插页)
司升云,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业生态园武汉市农科院,430345
刘小明,望勇,潘鹏亮,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