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一例

2015-11-07刘彦婷李庆研耿松梅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波西海绵状梭形

刘彦婷 李庆研 耿松梅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一例

刘彦婷 李庆研 耿松梅

患者女,43岁。因右下肢皮下结节1年于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右下肢出现一花生米大蓝青色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节生长缓慢,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否认既往患有其他皮肤疾病,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

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大腿中部可见一花生米大小的蓝青色隆起性结节(图1),表面光滑,无破溃,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基本正常,真皮中下层可见一包块,包膜完整,其内可见海绵状血管区域和实性区共存,海绵状血管区可见扩张的薄壁血管,大小不一,内衬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实性区内可见扩张的血管间散在分布梭形细胞,未见明显的核异形和病理核分裂象,并见较多类圆形上皮样细胞成簇分布其间,可见胞质空泡化(图2~4)。免疫组化染色:CD31和CD34:血管管腔阳性。诊断: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治疗:手术完整切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图1 患者右大腿中部可见一花生米大的蓝青色隆起性结节,表面光滑,无破溃,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

图2 皮损组织病理 海绵状血管区和梭形细胞实性区域并存(HE×40)

图3 海绵状血管区:可见扩张的薄壁血管,内衬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HE×400)

图4 实性区:可见扩张的血管间散在分布梭形细胞,未见明显的核异形和病理核分裂象,并见较多类圆形上皮样细胞成簇分布其间,可见胞质空泡化(HE×400)

讨论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spindle cell hemangioendothelioma,SCH)又叫梭形细胞血管瘤(spindle cell hemangioma),常表现为皮下蓝青色结节[1],可以单发或多发,患者无自觉症状或疼痛。有报道,186例患者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青年发病,好发于下肢[1-2],大部分发生于真皮或皮下,也有见于脊髓、宫颈、口腔等部位[2]。本病需与海绵状血管瘤、卡波西肉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3]、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鉴别。

[1]Coras B,Hohenleutner U,Landthaler M,et al.Spindle cell hemangioma[J].Dermatol Surg,2003,29(8):875-878.

[2]Gray SS,Eltorky MA,Riascos RF,et al.Spindle cell hemangioma reoccurrence in the hand:case report[J].Hand(NY),2012,7(2):194-199.

[3]陈辉,林晓曦,林梅绥,等.伴Kasabach-Merritt现象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和丛状血管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10):674-676.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1.013

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耿松梅,Email:gsm312@yahoo.com

2014-04-11)

(本文编辑:吴晓初)

猜你喜欢

波西海绵状梭形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25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会跳舞的熊天使(上)
会跳舞的熊天使(下)
含裂纹的梭形薄壁圆柱壳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研究
应用梭形趾腓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miR-181b-5p对卡波西肉瘤细胞系SLK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