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2015-11-06万川苏晓红
万川 苏晓红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万川 苏晓红
患者女,33岁。因右上腹部暗红色萎缩斑7年至我院就诊。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腹部出现片状暗红斑,缓慢扩大,其表面萎缩,无自觉症状。患者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拟诊为“瘢痕”、“硬斑病”等,予以多种“激素药膏”外搽(具体不详),疗效不佳。患者1年前,在萎缩斑边缘出现结节,结节增生较缓慢,来本院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或化学物质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上腹部见一约3.5 cm×3.0 cm暗红色斑片,表面萎缩、松弛、凹陷,其边缘见一1.0 cm×1.0 cm高出皮面的结节,质地韧(图1)。其他部位无类似皮损。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均正常。肝肾功能、血糖无异常。心电图、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在外院胸腹部CT检查无特殊。取皮损萎缩处行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明显萎缩(图2),真皮浅中层见形态较一致、梭形、胞质少、核纤细深染的肿瘤细胞浸润(图3),未见明显的核分裂象,瘤细胞排列稍稀疏,呈条束状或波浪状排列,平行于表皮;真皮深部和皮下脂肪层可见密集排列的梭形细胞增生,深入和分割皮下脂肪,部分区域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排列。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34强阳性,CD68、S-100和desmin均阴性。诊断: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治疗:患者回当地医院整形外科予以扩大手术切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
讨论 DFSP相对少见,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但仍是最常见的皮肤来源肉瘤[1]。本病除经典型外,还有色素型、纤维肉瘤型、黏液样、萎缩型等多个临床和组织学亚型。与经典型DFSP比较而言,DFSP有以下特点:①皮损不呈结节状或隆突状,而表现为萎缩斑、硬化斑或皮肤松驰;②发病年龄相对较小;③女性略多于男性;④最常累及躯干,特别是上半部。组织病理,表皮正常或轻度萎缩,偶有轻度或局灶性增生,与病变周围正常组织相比,真皮厚度减少50%以上,致皮下脂肪靠近表皮[2]。DFSP的临床进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文献报道的部分萎缩型DFSP并非持续呈萎缩状态,有些病例在病程后期可有微结节或结节的出现,认为萎缩型DFSP可能是经典型的一种早期表现[3]。由于萎缩型DFS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需与硬斑病、萎缩性瘢痕、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等其他萎缩性疾病鉴别。此外,其真皮浅层病理改变不具特异性,当取材表浅时,易误诊为皮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等良性肿瘤。
图1 患者右上腹部见暗红色萎缩性斑片,表面松弛、凹陷,其下部边缘见一隆起的小结节
图2 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明显萎缩,皮下脂肪靠近表皮(HE×40)
图3 真皮浅中层梭形肿瘤细胞呈条束状或波浪状排列,与表皮平行(HE×400)
[1] Llombart B,Serra-Guillén C, Monteagudo C,et al.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updat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Semin Diagn Pathol,2013,30(1):13-28.
[2]陈浩,薛燕宁,王焱,等.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二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7):465-467.
[3]胡瑾,方凯,马东来.徽章样真皮树突细胞错构瘤三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3):163-165.
作者单位: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2014-11-03)
10.3760/cma.j.issn.1673-4173.2015.04.022
苏晓红,Email:suxh@ncstdl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