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军发展的评析述略

2015-11-05计秋枫刘维娜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美国中国海军

计秋枫+刘维娜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获得快速发展,引起了西方尤其是美国战略界对中国海军发展的广泛研究。美国政界、军界和学界人士认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动因是汲取历史教训、解决台湾问题、扩张在南海的势力范围、增强在关键海峡海道的影响力和实现声望战略;而中国海军发展的主要表现则是舰队规模和质量提升、反介入战略和反海盗行动等;美国战略界一些人担忧中国海军的持续发展将挑战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关键词 美国 战略界 中国 海军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海军在装备、技术和战略上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12年“辽宁号”航母服役,使中国海军的规模和质量均获得大的提升,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甚至警惕。一向把中国视为潜在战略竞争对手的美国,对中国海军发展的研究可谓深入而全面。近十多年来,来自美国军界、政界、学界和智库的各方战略分析人士逐渐形成了有关中国海军发展现状、趋势和后果的清晰观念。这些观念虽然不免带有种种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乃至冷战思维的印记,因而往往有失偏颇,但它们却在指导着美国战略决策层的意向。毋容置疑,美国是中国海军发展必须面对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对美国战略界的中国海军发展观予以足够重视和全面把握,以求获取战略宗师孙子所倡导的“知己知彼”。

在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军发展的众多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国防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军事与安全发展:2013年的中国》;美国国会研究专家罗纳德·奥鲁克提交给美国国会的咨询报告《中国的海军现代化:对美国海军能力的暗示》;克里·邓鲍的美国国会调查局报告《中美关系:当前的问题及对美国政策的暗示》;兰德公司罗杰·克里夫等人撰写的报告《深入龙潭:中国反介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意义》;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的《中国参与亚洲:重塑地区秩序》;波士顿学院政治学院教授陆伯彬的《中国的海军民族主义:来源、前景及美国的回应》;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夫·莱恩《中国与美国:梦游到战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政治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特约研究员托马斯·克里斯汀森的《中国崛起及对美国安全政策的挑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解读上述及其他一些文献来阐明美国战略界看待中国海军发展的总体意向。

一、 中国海军大发展的动因

综合美国学者、智库和媒体等各方的观点,当前中国大力发展海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五项:汲取历史教训、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军事选择、扩张在南海的势力范围、增强中国在关键海洋通道的影响力、实施声望战略(Prestige Strategy)。

(一) 历史教训的汲取

在近代历史上,来自西方国家的屡次海上入侵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挫折,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给岛国日本,更是中国人难以抹去的耻辱记忆。这些记忆使中国人意识到了海权的重要性,故有学者客观地指出,当今中国的海军发展不过是中国在吸取近代史上被强国殖民的历史教训,以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当代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是对中国所遭受的西方和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羞辱的回应。”

Abanti Bhattacharya,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Chinas Assertive Foreign Policy”,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21, No.1 (Spring/Summer 2007), p.236.

美国学者爱德华·格兰比尼认为,“虽然一些西方学者坚持是中国陆上力量的衰退导致了19世纪中国败给了英国和日本,但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中国在近代的屈辱仍旧归结于缺乏海洋力量”。

R. Edward Grumbine, “Chinas Emergence and the Prospects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 BioScience, Vol.57, No.3 (March 2007), p.251.保拉·哈勒尔在《中日的历史教训》一文中称,在如今的中国官方媒体中,“‘孱弱的中国理应被强大的中国取代的言论方兴未艾”。

Paula Harrell, “History Lessons for China and Japan”, The Diplomat, June 26, 2014, http://thediplomat.com/2014/06/history-lessons-for-china-and-japan/.

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夫·莱恩进而认为,中国领导人所谈的“和平崛起”以及中国海军力量的迅速发展,都是中国领导人不断思考“历史教训”的结果,这其中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历史教训,还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与英国竞争的教训。德国国家实力的迅速提高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海军实力的迅速发展,但“到了1912年,英德海军竞争基本上是过度了的,因为德国根本负担不起这场建设战舰的竞争”。因此中国海军实力一方面要实现迅速发展,同时也要“避免德国威廉二世的所谓外交政策失误,更不用说日本帝国”。

Christopher Layne, “China and America: Sleepwalking to War?” April 21, 2015,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hina-america-sleepwalking-war-12685?page=5.

(二) 台湾问题的军事选择

台湾在中国的地缘政治中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海防的关键所在,是中国通往大洋的门户通道,是亚太海运的闸门开关。“台湾是中国跨越‘第一岛链的战略突破点。控制了台湾,解放军海军就能‘舒服地进入浩瀚的太平洋。”

黄介正:《台湾对两岸兵力对比及其挑战的看法》,载[美]詹姆斯·利雷、楚克·唐斯主编:《台海危机:过去、现在、未来》,华宏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286页。除此之外,台湾作为一个地处西太平洋地区的天然优良港,既能为航空母舰提供一个完美的栖息地,又能为大型潜艇提供一个停泊地。

但是,当前的台湾问题复杂难解,美国不可能把自己排除在这一问题之外,而中国海军的强势发展无疑是在为解决复杂的台湾问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军事手段。因此,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陆伯彬认为,“保卫中国在台湾海峡的主权不受美国的侵犯是目前中国海军力量的重要核心目标”。

Robert S. Ross, “Chinas Naval Nationalism: Sources, Prospects, and the U.S. Respons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34, No.2 (Fall 2009), p.62.基于同一层面,美国国防大学研究员迈克尔·格劳斯尼和菲利普·桑德士认为,中国只有拥有了制海权才能迫使台湾回归中国,而且,对于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来说,台湾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美国把台湾视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还因为“中国必须有信心和决心向全世界宣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从中国夺走这艘航空母舰”。

Michael A. Glosny and Phillip C. Saunders, “Correspondence: Debating Chinas Naval Nationalism”,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35, No.2 (Fall 2010), pp.161-162.

同时,正如西方学界所认为的,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飞速发展,中国大陆已具有对台湾的相当大优势。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政治学教授托马斯·克里斯汀森认为,一旦台海危机再次爆发,中国则可能使用“封锁战略”,“通过摧毁港口和船只或威慑民间船舶公司,封锁对台湾的贸易。”另外,“新海军的战斗力会很快融入主动力,也会增加封锁台湾的威胁”。

Thomas J. Christensen, “Posing Problems Without Catching Up-Chinas Rise and Challenges for U.S. Security Polic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5, No.4(Spring 2001), pp.29-30.美国国会报告中也曾提及,“美国的军事策划者担忧,至少一部分,或许是大部分的军事建设被北京用来增强对台湾岛的主权主张。”

Kerry Dumbaugh, “China-U.S. Relations: Current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October 9, 2008, p.7.因此,中国大力发展海军,首先便是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军事选择,实现两岸统一。

(三) 南海势力范围的扩张

南海既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在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着诸多至关重要的国际海峡,如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巽他海峡等,它们直接或间接控制着东亚重要经济体如日本、新加坡、香港和中国等的海上贸易通道。美国方面充分认识到,“南海是全球商业和能源的至关重要的通道,世界商品的一半都要通过南海运输,每天还有超过1500万桶原油通过马六甲海峡。”

Kurt M. Campbell, “Maritime Territorial Disputes and Sovereignty Issues in Asia”,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20, 2012, 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12/09/197982.htm。据美国国会年度报告称,“2011年,中国85%的进口原油都从南海和马六甲海峡运输。”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pp.18-19,http://www.defense.gov/pubs/2013_China_Report_FINAL.pdf。

南海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南海是未来中国发展航天力量,走向宇宙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未来中国海基核力量进行机动和隐蔽的辽阔场所;是以航空母舰为代表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编队进行集结、机动、演习、训练的重要场所,甚至是唯一场所。因此,“南海对中国的巨大军事价值引发了美国、特别是美国军方对利用南海问题牵制中国的兴趣。”

杨震、周云亨、王萍:《论后冷战时代美国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制约》,载《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4期,第7页。安德鲁·埃里克森和盖柏·柯林斯分析道,中国在这一支配性海域(南海)拥有三个关键利益:第一,近海及西太平洋通道。在这一地区,中国与海洋邻国竞争地区影响力。第二,中国的自然资源供给链已变得真正全球化。第三,逐渐增多的中国公民在海外工作,同时海外还有很多中国人投资、中国人控股的经济资产。

Andrew Erickson and Gabe Collins, “Chinas Real Blue Water Navy”, August 30, 2012, http://thediplomat.com/2012/08/chinas-not-so-scary-navy/。

针对中国在该地区所拥有的核心利益及所处的复杂纷争,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布鲁斯·艾乐曼教授评论道,这些发生于南海地区的主权冲突不仅可能会影响到近期中国海军力量的扩充,而且可能会影响中国采取更加具有侵略性的海洋军事战略,而这一战略将把其所有领域囊括在内并阻止外来力量染指其主权海域。“事实上,中国海军逐步在这些南海岛屿上建立基地,有一天势必宣称对整个南海拥有主权。”

Bruce A. Elleman, “Maritime Territorial Disputes and Their Impact on Maritime Strategy: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in Sam Bateman and Ralf Emmers eds.,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owards a Cooperative Management Regime, Routledge, 2009, p.42.中国大力发展海军,也是力求在这一地权巩固自身的地位。同时,美国一直不曾离开亚洲-太平洋地区,美国众多的同盟伙伴,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等国也处于这一纷繁复杂的漩涡之中,南海地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中国在这一地区海军力量的壮大,也是试图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以求得更多主导权。

(四) 关键海峡、海道的掌控

海洋通道(Sea Lanes of Communication, SLOCs)也就是海上航线,由于海洋通道与一国的军事、贸易以及海洋权益等领域密切相关,海洋通道又被濒海国家视为“海上生命线”。中国海外能源的运输路线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和波斯湾一带,而在这些重要的国际水域中又存在诸多对中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国际海峡。在距离中国较近的海峡中,具有关键地位的海峡包括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巽他海峡等,较远的则包括霍尔木兹海峡等。

关键海峡和海上通道是国家能源进出口和国际贸易不可忽视的战略路线。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发布的《2010-2012世界投资前景》,“中国已经超过英国、德国和法国三国,成为2010年至2012年度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最具潜力的对外投资国。”

《2010-2012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报告》(WIPS),http://wenku.baidu.com/link?url=SXkEsiMcpfqhM3IdT5ZZ97aNTmwfO_74dvJoNSWoCp2FIyudzpd1uBSgh2ccFJS62LxQ42uSj1C5ANSwkMoA2DdnXer7Ajd DWZjFmBsspIO。另据美国国防部致国会报告统计,“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占其原油消费的58%左右;保守估计,到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会达到其原油消费的2/3,到2030年,会上升到3/4。”“中国第二大能源战略目标是缓解自身对海上交通线的依赖,特别是对南海和马六甲海峡的海上交通线的依赖。”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pp.19-20,http://www.defense.gov/pubs/2013_China_Report_FINAL.pdf.

就军事角度而言,国际海上通道也是“进攻的天堑、防守的依托和隐蔽、伏击的处所”。

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24页。中国的军事力量还远不足以保卫安全的能源供给,中国不断增长的全球利益要求中国军队能走向全球,拥有更大范围的运载能力,诚如中国有学者所称,“中国要靠自己的军事能力来保护海上航道的稳定和资源的安全,这就要求中国要计划发展在远洋的力量”。

王逸舟:《和平发展阶段的中国国家安全:一项新的议程》,载《国际经济论坛》2006年第9-10期,第8页。而美国学者盖布里·柯林斯和威廉·莫里则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主张试图通过扩张海军力量来破坏美国在马六甲海峡对中国运输能力的封锁,但他们(中国民族主义者)不肯承认,“在战时,美国同样能施加‘远程封锁,包括在霍尔木兹海峡。”

Gabriel B. Collins and William S. Murray, “No Oil for the Lamps of China?”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Vol.61, No.2 (Spring 2008), pp.81-83.实际上,中国当前确实面临着“马六甲困境”: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石油进口的海上生命线,但中国海军鞭长莫及;一旦发生不测,则会对中国的安全造成巨大伤害。基于这一点,美国一份国会报告曾指出,“一些观察家认为,中国可能想最终在印度洋建立一系列的海军和其他军事基地,即所谓的‘珍珠链,以便支持中国在波斯湾石油运输线上的海军行动。”

Ronald ORourke, “Chinas Naval Modern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Report for Congress, September 5, 2013, p.41.

(五) 声望战略和民族主义

美国学者克斯斯托夫·莱恩诬称中国:“与美国自认为是一个建立在自由的政治和经济观念之上的民族不同,中国被看作是一个集体主义、重商主义、集权主义、人权侵犯者和缺乏代表性的政府和法治的国家。”

Christopher Layne, “China and America: Sleepwalking to War?” April 21, 2015,

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hina-america-sleepwalking-war-12685?page=5.美国学者陆伯彬公然声称,中国政府是利用民族主义来转移国内民众对通货膨胀、失业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严重、就医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注意力,“以此来掩盖中共执政基础薄弱的事实”。

猜你喜欢

美国中国海军
晓褐蜻
我的海军之梦
封面人物·杨海军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Unavailability of Identical Spares in Cold Spare Config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