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中文化图式的建构和文化传播
2015-11-05温婷
摘要: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张培基在《谈结婚》英译本文化专有词语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论证了图式理论对典籍翻译研究的可行性以及阐释了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并指出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译者本着多元共生的观点形成文化自觉,强化“文化图式”构建理念的责任。
关键词:文化图式《谈结婚》翻译策略
【分类号】H315.9
1999年我国著名的翻译大家张培基教授在出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时选取了郁达夫的《谈结婚》进行翻译。张培基教授在向英语世界传递中国文化过程中,并未盲目采用“异化”或“归化”翻译策略,而选择采用多样性的翻译方法,合理构建、激活、预测相应文化图式,并在面对中西两种文化认知上构建文化图式。
一、文化图式与翻译
“文化”,“文”与“化”并联使用,即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等”(现代汉语词典,1427)。图式是人的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它既有语言的也有非语言的和文化的(高云峰,2000:33)。文化图式的翻译就是通过对源语文化图式的正确解码将其恰好地在目的语中进行文化图式的重建,这种重建必须建立在目的语读者可根据目的语文化图式加以解码的基础之上(刘明东,2003:28-29)。
二、文化图式与《谈结婚》的文化翻译策略
关于文化图式的翻译方法,刘明东教授经过研究证明文化图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即A—A对应法、A—B对应法和A—Zero对应法。笔者拟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在文化输出过程中译者的翻译策略:
1.理解基础上的直译法----激活现有文化图式(A-A)
纵使中西历史文化各行其道,但不可置否在人类前进文明中时有交汇处,在两者共同之处,在翻译过程中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直译,激活现有文化图式。
原文:“想做官的时候,又是朝里无裙”
张译:“one who has no petticoat influence in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frain from becoming an official”
“朝里无裙”是指在官场上没有靠山,没有裙带关系。“裙带”一词最早出现在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三:“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宫,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之头”,比喻妻女、姐妹的亲属,之相互勾结攀援的妇女姻亲关系。在英语中“petticoat influence”恰好指裙带关系,裙带风之属意思。在翻译这个文化专有词时只用激起现有的文化图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直译。
2、理性弥合冲突的转译法----激活新的文化模式(A-B)
在中西文化中,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在和已有文化图式冲突情况下,如何寻求最佳的传播方式以建立和激活图式发人深省,译者理性弥合冲突,在中是原文的基础上,转译为译入语更能接受的方式,激活新的文化图式。
原文第二段中“更何况结婚之后,‘儿子自己要来……”
张译:“after your marriage, your offspring will come to this world of themselves”。
原文中“儿子”一词,张老译的是“offspring”而没有用“son”。这是因为基于中西不同的文化观念,中国受封建社会洗礼最久,其重男轻女意识根深蒂固,在形容下一代是往往最爱用“儿子”,可以这里有隐形的双重含义:一是表达父母对儿子的渴望,二是儿子地位超过女儿,女儿没有话语权,儿子就包含了女儿的意思。但是在西方男女平等思想普及,女权运动此起彼伏,所以这里不能把“儿子”翻译为“son”或者“daughter”这种性别指向突出的词语,相反张培基教授就用了比较中性的“offspring”来翻译,理性弥合冲突,激活新的文化图式。
原文: “那真是祖宗三代的楣都要倒尽,哪里还有什么‘官人请!娘子请!的唱随之乐可说你呢?”
张译:“With such a terrible misfortune befalling your family, how could you still have wedded bliss to speak of?”
无独有偶,譬如“官人”、“娘子”之词,是中国古代夫妻之间相互称谓的词,这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称谓。而这里的“官人请!娘子请!”也是一种戏谑的用法,表示夫妻之间相敬如宾,闺房之乐的。此处不宜直接逐字翻译,所以意译为“wedded bliss”这样简单明了,但是这样就把幽默风趣动态感的画面译为静态画面,其中风味不免被丢失了几许。
3、整合意译法----预判缺失文化图式
面对缺失的文化模块译者将语言信息进行自主分析和判断,并从自身图式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与新知识一道进行吸收、内化、深度加工,以此进行预测。
原文:“……儿子们都去了断头台,那真是连祖宗三代的楣都要倒尽……”
张译:“With such a terrible misfortune befalling your family,……”
“倒祖宗三代的楣”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俗语了,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示特别倒霉。这里的“三”只是一个虚数。中国文化中,往往在骂人时候喜欢把祖宗加在里面,加强语气强度。而这和西方文化是相冲突的,西方一般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加强自己不幸的语气。所以在这种冲突下,应该理性弥合冲突寻求最佳的传播方式以建立和激活图式。张培基教授用平铺的“your family”概指,弥合冲突的文化,激活了新的图式。
原文:“可是要想结婚,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有闲,第三要有职,这潘驴……的五个条件”
张译:“But, to get married, you need five perquisites, namely, money, leisure, employment, good looks and potentness ”
“潘驴”源自《金瓶梅》第三回,指“潘安的貌”和“驴大行货”,也就是说要有姣好的相貌和有实力。而“潘驴”专属中国古典文化词,在西方文化中是稀缺的一块,西方根本不懂潘安是何许人也,所以在这有三种译法,一是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找一个能与之相对的典故;二是音译“潘驴”一词,并在最后加注解释;三是转为译出关键意思。前者虽是最完美的做法,但也最困难,因为很难找到与之完全相配的典故;第二个是最简便的,但是打断阅读进度跳到注释部分会使阅读流畅性大打折扣。而第三个译法最折中,也是张教授所选取的方法,将语言信息进行自主分析和判断,并从自身图式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与新知识一道进行吸收、内化、深度加工,转译出译入语文化能够接受的词,代表原句特点、大意的“good looks and potentness”。
三、《谈结婚》张培基英译本的文化传递
通过对张培基《谈结婚》英译本的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图式的处理及建构已实现,翻译过程成为译者与文本的积极对话,而不仅是对原文的等量转换,更不只是从此岸到彼岸的摆渡。从一国语言到另一国语言的“颠簸风尘”中,不仅需要有“一名之立,旬月踯躅”的语言意识,更需在以文化图式为参照系的烛照下进行“字斟句酌”。翻译不是增补词汇而是添加概念,在文化交流传播过程中所采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不应一味迎合目的语图式而对本国文化图式进行削减甚至颠覆,也非为突出异己而刻意忽视普遍文化图式概念,出现文化地方主义倾向。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译者本着多元共生的观点,形成文化自觉,强化“文化图式”构建理念,做到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Barlett F C,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201.
[2]Cook Guy: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3] George Yule:Pragma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1996:87.
[4]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Oxford:Basil BlackwellLtd.,1991.
[5]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6]高云峰,《应用图式理论提高SBE阅读能力》[J],外语界,2003年第3期。
[7]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2003年。
[8]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年第7期。
[9]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J],中国翻译,1998年第1期。
[10]王宏,《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45-57。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427。
[12]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温婷,女,1992年10月25日生,汉族,四川成都人。现在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