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5-11-05张玉萍
张玉萍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筹资方式越来越多,高校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也日渐凸显,加强高校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主要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及内控监督和评价三方面分析了高校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一一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 内部控制 制度建设 业务控制 监督评价
一、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意义
随着财政部等5部委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联合发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逐步形成。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也颁布实施了,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经验,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来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同时,从高校自身发展来看,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摇篮,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重任,国家近年来对高校的经费投入规模在逐年增加,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对高校的经济体制和教育机制不断改革,使得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越来越多,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及学费收入外,银行贷款、对外投资、合作建设、校办产业及科研收入成为高校资金的另一大来源。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日渐加快,各种风险也随之凸显出来。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份子,高校的内部管理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运行的效率效果是否满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是否能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还十分薄弱。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保证高校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等相关工作的有序合理开展,降低日常经营的风险,提高办事效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最终促进高校合理健康地发展。
二、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公共治理的实践来看,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还比较薄弱,还存在很多问题,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尚待完善,缺乏合理的治理机构。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对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忽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高校在管理上还是习惯于行政管理模式,没有从学校层面形成内控体系,不少高等学校只是以一般财务规章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事实上,高校在运营中存在许多风险,如不注意防范,可能会对学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高校却缺失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另外,信息系统建设还很薄弱,很多高校信息系统的应用支离破碎,部门之间缺乏良好地沟通环境和条件,各部门管理系统互相分离,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导致办公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编制、批复、执行和绩效考评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有待完善。每年的预算基本是由财务人员参照以前年度的预算结果和决算结果来编制本年预算,尚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缺乏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有效跟踪、分析和评价,从而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作出正确、完整的评价,严重弱化了预算管理的效果。
二是费用支出控制不够细化,有的高等学校经费紧张,经费使用效率不高。重大支出未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三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在采购、验收和日常管理等关键环节控制不够。资产采购方式单一,验收环节管理薄弱,资产日常维护不当,有的资产长期闲置,导致资产使用年限减少、使用效率低下。许多高校设备管理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采购工作环节上,却缺乏对资产在实际使用中的监督和管理,以致设备管理在内部控制實际工作中的严重弱化。
四是我国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的控制相当薄弱。另外很多高校都缺乏对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对本应进行招标管理或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故意人为拆分成若干金额较小的不重要的合同,规避相关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从而导致经济活动违法违规。对技术性较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经济合同,未组织技术、法律、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等工作。对合同履行缺乏有效监控,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损失,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三)高校内部控制和监督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的相关监督力度不够,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外部监督主要来自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和经济行为是否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而对内部控制执行中的问题也难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执行弱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不能做到有效到位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三、对以上内控中出现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机构与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明确党委书记或校长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负责人,并成立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委员会。其次,明确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明确职责和权限,形成跨部门管理。
其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全面梳理、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宣传培训研讨、树立全员内控意识,认真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学习内控体系建设的内涵,掌握学校内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提高全员对推行内控体系建设必要性的认识。面向师生宣传普及内控的知识,让内部控制体系真正融入到高校的校园文化中。
再次,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客观合理地评估高校面临的各种风险,找出关键风险点,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管控体系,以书面报告的方式及时向单位领导班子汇报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最后,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尽可能地实现各部门信息系统数据的合理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降低资源浪费,将各项业务的内部控制活动嵌入到单位信息系统中,降低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
(二)加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首先,应当设立预算编制委员会,从高校整体出发,实行综合财务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将学校的财务收支事项全部纳入预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按照财政预算在高等学校内部进行预算分解,明确各预算指标的支出方向,设置预算的执行规则并遵照执行;规范预算追加和调整的程序,预算调整必须经过严格的授权审批,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将预算管理与高校内部责任相结合,加大责任预算体系控制力度,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人员;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管理,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评价和考核,将实际发生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对发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对以后的预算编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其次,明确各支出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加强对各项支出的控制和监督。重大支出要实行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联签。
再次,在购买固定资产时,以公开招标为主,选择最适合的招标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和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加强资产的验收,设立部门和专人对购入资产的质与量认真验收。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落实各部门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明确其在资产使用和管理中的责任。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完善资产台账建设,定期进行资产盘点,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部门应当定期对账,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照相关规定处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减少闲置资产,监督资产的使用效率。
最后,高校应当加强合同订立环节的管理,对影响重大、专业技术较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相关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重大合同还应当实行会审、会签制度。在合同履行中,应当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应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对合同的补签、变更、解除等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严格监督合同的履约情况。另外合同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合同的登记和归档管理,以及做好合同纠纷的管理。
(三)完善内控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只有进行有力的监督与合理的评价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从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高校要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与监督,保证内部控制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中发现的各种缺陷,根据缺陷的重要程度,及时向各层级负责人汇报,并及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以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另外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使之成为高校内部控制的最高且最有力的监督机构。其次,在外部监督方面,除接受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外,还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达到内外结合,对高校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价与监督。
为了使高校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健康、快速的发展,加强高校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改进的管理工程,高校应该针对本校情况深入分析,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制定適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继伟.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5.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4.
[3]刘延平、郑晓东、李晨如.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32-34.
[4]陈留平,魏微,张猛超.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J].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1月第8卷第1期29-35.
[5]韩东海.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会计之友2015年第15期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