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用《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美接轨作文

2015-11-03裘立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唐诗宋词名句爱国

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的讲法,近年约定俗成接轨高考,按照高考考点的(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去字斟句酌,深挖探究,其实,高考古诗词鉴赏的难度远远低于我们平时的讲的深度,难度。平时如果局限于单一的围着高考去咀嚼,反而把古诗词应有的文学价值忽略了,下面是笔者的讲解思路,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摘抄记忆、默写名句

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且不说唐诗宋词的意境、韵味,单是那些名言名句的积累,就够学生受用有余。名句之所以名,是因为语出惊人、哲思深邃、反复咀嚼余香满口,读来琅琅上口,令人交口称赞。称职的语文教师都应该知道名言名句巧积累对学生作文的益处。“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春夜别友人》陈子昂)、“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高中选修课中几十首古诗词,每首都有名句。这些经典,何时读来都让人浮想联翩。写景的、状物的;春景、秋色,春花、秋月,无不让后人百读不厌。我们的学生如能熟练掌握,信手拈来,用上一句、或者模仿一点,立刻令文章熠熠生辉。

2、联想记忆、回顾课文

联想记忆很重要,如:学到《春夜别友人》,古往今来一系列的送别名句老师要指导学生联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这一系列的送别名句,各有千秋。这些来自不同阶段的古诗词名句都属“美句”,作文都有可引用或者借鉴之处。

二、捕捉意境、下笔有神

1、改写、仿写、扩写,成就美文

古诗词中的意境美,是每个老师必讲的考点、学生必修之课,关键是每个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作文中。对于这些老师要尽到指导作用,我们的分析意境不是单纯为理解而理解,为高考而高考的。古代文化精华如果没有从写作的角度去传承,那是我们教学中的败笔。如:《春夜别友人》完全可以改写成一篇散文,也可以扩写除原有境界外再增加意境。“明月当空、清风徐徐、流水潺潺、古渡栈道。……”或者仿写一篇散文,不妨把里面的名句用上。学过《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扩写成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完全可以要求学生翻译,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幅优美的画面等等。学古诗,一首应一得益于一篇同样意境的作文,也可在原有意境的基础上创新再加工成另外类型的文章。

2、爱国、爱民、创新,打造精气神

现在的孩子从记事那天起,就不同程度地遭受新媒体的不健康东西的骚扰,粗劣电视剧、鬼故事怪兽,社会上流传的不健康传闻或大或小让学生精神受到污染。而杜甫的咏怀古迹“忧国忧民”的诗词,中唐“创新求变”的《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等,这些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进步诗篇,是打造学生成就国家栋梁之才的很好教材。而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的诗词更是激发学生们爱国激情的美好佳作。从这些历史名人那里我们可以学到浩然正气、爱国惜民之心。

三、美言美文、华章诱人

选修课课堂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阅读是吸收,积累是储存,写作是倾吐。要想倾吐得好,畅快淋漓的作文,就得注重平日的吸收和积累、练习。而挖掘高中选修课《唐诗宋词》的深邃内涵、精彩名句适时用于作文,很有必要。高中选修《唐诗宋词》集中了古代诗词的精华,是古代文人智慧的结晶。只有多角度接纳、运用,才能写出出彩的作文。

总之,一个学生才思再敏捷,素材再丰富,如果文章出来乏味枯燥,也不会赢得老师的好评。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是因为词彩优美、文笔动人。任何人洋洋洒洒下笔千言,都是因为平日材料的积累、勤于练习。厚积才能薄发。因此,鉴赏古诗词和学生作文接轨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裘立萍,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猜你喜欢

唐诗宋词名句爱国
《江山如有待:唐诗宋词日历 2023》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英语世界里的唐诗宋词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唐诗宋词选择读》注释献疑(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