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2015-11-03王海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主旨重难点微课

微课作为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基本载体,将知识内容点、考试真题、作业练习碎片化、形象化以及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深化理解,明确主题目标。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传播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逐渐走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以其操作简单易行、知识内容灵活精简,主题突出清晰明了、语言质朴易懂,自主选择性强等特点影响着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互动体验。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浅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体会,以供参考。

一、善用微课,创设情境,点燃学习热情

微课,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基本载体,集文字、图像、声音、视听于一体,能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生动化,让学生如临其境,触景生情,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微课,创设学习情境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以饱满热情进入教学情境中,为知识的理解掌握做好良好的铺垫。例如,学习朱自清《春》一课时,笔者利用微课程,播放春的朗诵文章,并配上图画及音乐,这样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跟着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学生一下子进入了学习情境当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既激活了学生思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得到了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二、巧借微课,突破疑难,深化知识理解

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文本内容丰富,范围广阔。然而,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因而难以全面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微课,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将知识重难点碎片化及具体化,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以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当讲解到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借助微课,及时挖掘课文的矛盾因素,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在释疑解惑中深化知识理解。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在全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揣摩其作用,是本文的重难点之一。在学习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化突破疑难,深化知识理解,笔者借助微课呈现了以下两幅图:一幅天空蔚蓝明亮,大海呈现出碧蓝的颜色;而另一幅,则天空阴沉昏暗,大海呈现出灰白的色彩。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背景图,深入分析,交流讨论,明确其作用:第一处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渲染海面的平静清雅,烘托出人物欢快愉悦的心情,而第二处自然环境描写则是通过渲染海面的阴郁,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两处自然环境的对比描写,深刻揭露出菲利普夫妇贪财,虚荣的丑恶小市民的嘴脸。

三、巧用微课,明确主旨,把握内涵意蕴

微课中的教学微视频内容主题突出、主线分明,逻辑思路清晰明了,往往有助于学生提炼文本主旨,把握全文思想内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明确文本主旨,把握文本内涵意蕴和思想情感。譬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时,笔者借助微课展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 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呱呱呱,声声哀鸣;小桥下,流水潺潺,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在荒凉的古道上,孤独的旅人迎着萧瑟的秋风,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诗中静景和动景、远景和近景、实景和虚景均一流动的视频画面一一呈现,再配以哀婉忧伤的乐曲更添了悲愁,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悲凉孤独愁苦和思乡之情。

总之,微课的巧妙运用对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优选有效策略,巧妙借助微课,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明确文本思想主旨,深化学生知识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王海兰,教师,现居江苏滨海。

猜你喜欢

主旨重难点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平淡真实显主旨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