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分析

2015-11-03吴春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有效性教材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整体教学任务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担负着学生书写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重大任务。但是,以往的初中作文教学工作,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系统教材的严重缺乏加之作文讲授教师本身的写作能力低下等问题,对初中作文的教学工作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限制性作用,初中作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高消耗、低效率”已成为当代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开展作文的有效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重要阶段,学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思想,此时的作文写作锻炼十分需要有科学系统的引导,这对学生日后的写作生涯以及成长都是有着极大的好处。

一、有效教学基本概念

1.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

首先就是保证要对教学关系以及学习效率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从教学意义上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是有效教学最主要的内容。要充分保证学生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主动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

2.有效教学的判断方法

确保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前提就必须要对有效性教学的判断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通常情况下,我们对有效性教学的判断依据就是查看教学工作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效率。

(1)以是否有效果判断:在判断过程中,遵从的是否有效果为依据,就是指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判断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能否通过教学内容来实现,在教学效果的实现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反应要有密切的关注。

(2)以是否有效率判断:在教学工作的投入中,占据比重最多的就是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将时间看作是判断教学效率的主要标准。

二、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初中作文教学具有功利性

在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但是语文不同于数学这样的理化学科,学科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作文的教学工作也不会像理化学科一样达到立竿见形的效果,学生又迫切需求高分,于是就产生了走捷径,到作文刊物中去寻找素材,经过七拼八凑完成一篇写作,这样完成的作文严重的缺乏个性,脱离了生活,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作文教师也会因为分数的需要,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范文,套写之前的优秀文章,于是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直接导致了“人文分离”现象的发生。

2.作文教学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初中的作文教学工作应该是一种思维形式和写作习惯的逐层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写作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工作中,所有的教学工作几乎都是为了考试来开展的,考试会考到哪些题型,平时也就会着重练习什么作文题型,传统的作文课堂,也就是由教师随便拿来几个之前考过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这样的作文教学根本没有任何重点的存在,缺乏教学的梯度,也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

3.对于作文的评改的低效性

在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已完成的作文评改工作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低效性”,对作文的“精批细改”根本无法使学生对其作文评改工作产生共鸣,甚至有一些教师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评改,实施自评体系,学生互评系统,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师在作文评改工作中的“少教多改”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积极性,相反还会极大的挫伤学生的成就感。

三、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1. 教材方面的问题

当前教育形式下,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体现在很多方面,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作文教材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教材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这也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工作时无章可循。在教材的作文素材单元编排过程中,都是以作文的主题为依据的,这样就会使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同时也由于教材编排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作文教学的梯度和难度,于是就形成了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和毫无序列可言的教材体系。除此之外,教材的制定还存在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只重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师存在的问题

作文写作的本身应该是以自身生活的真实情感为题材的,而作为教师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利化,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初衷发生了改变,使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以真实情感为基础得到了忽视,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重视的是学生写作方法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作文中真实情感的流露。另一方面,因为教师的写作能力以及其文学功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目前教师的写作素养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其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这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1)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写作训练的具体方式,使听说教学和写作教学两者有效地结合到一起,以这一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就是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听说训练中融汇一定的写作课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趣味性的活动;一方面,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另一方面,通过趣味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其写作能力也会获得相应的提高。

(2)目前作文教学中的理论和传授方法,学生大部分都存在一种抵触的心理,因为其作文写作能力也无法获得有效的提升,针对枯燥的作文授课方法,教师就需要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新颖的授课方法,可以将范文鉴赏教学过程中渗透作文写作等内容,这无形之间会对学生的语文常识和写作技巧知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作文教学工作的进行也务必要从我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中的细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2.活用语文教材,生活元素要从教材中挖取

教材的活用,从教材中进行生活元素的挖掘,这是有效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最关键的因素。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含有丰富的古今中外的著名文章,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小说、诗歌、散文等,这些能够被编写到初中语文课本的,肯定是非常优秀的文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所描述的意境和内涵进行主动的揣摩和分析,对结构性比较强的优秀文章,要让学生反复地去学习,去思考,锻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3.塑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写作环境

这也是有效地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此方法的执行者还是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努力地为学生塑造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写作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写作氛围,要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也让他们真实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程度。所以,不仅仅是在作文教学中,乃至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不应该以成绩判定学生的好和差,对所有同学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及其作品,挖掘每一个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一个两个学生的进步不是真正的进步,所有的学生进步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五、结语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是语文这一科目中的重要内容,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有效教学的概念,并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希望对以后更好的开展初中作文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吴春胜,教师,现居福建泉州。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有效性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