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体验在提升学生习作能力中的作用

2015-11-03罗值雪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习作交流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及感悟能力的综合体现。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完成作文后交与老师评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之间都没有交流,教师处于一种封闭的独自型教学状态。这种传统的独自型教学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得学生习作张扬不了个性,书写不了心灵。因此,改变作文教学弊端,需我们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方式。情感体验就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对中学生而言,情感体验能将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情感。若学生能将被激发的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么作文也会被赋予情感,活力大增。基于此,本研究将情感体验用于学生习作教学中,结果发现情感体验不但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加写作素材,还能丰富作文活力,对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交流,激发习作思维,触发吐露心声

交流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中学生作文内容没有活力是因为学生心扉未打开。而要写好一篇作文的前提就是作者要打开心扉。交流是有效的沟通,若能在课堂中巧妙的设计交流,不但能为作业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还能打开学生心扉,促发其吐露心声,为下步作文写作奠定基础。对此,在习作任务布置后,我们可以巧妙设计交流,让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参与情感交流,打开思维。

(一)师生情感交流,激发思维,表达思绪

作文课堂伊始,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引出本堂习作课的内容。当然,引出方式可以是一个疑问或是一个话题。但不管是怎样的形式,一定要在宽松、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愉悦飞扬,自由驰骋,唤醒学生头脑中与此话题相关的记忆,进而激发他们想表达的渴望。教师可以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学习上的某一问题,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探讨。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思维比较局限,对这些现象或问题的认识也较浅。因此教师在交流中的任务,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的思维,在他们表达思绪基础上给予指点。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情感交流便会呈现思绪漫天、情感丰富的现象。例如:在学习《第一次真好》短文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成长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学生们也许会感到困惑:什么才是第一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例如第一次煮饭,第一次做飞机,第一次养宠物……然后让学生展开联想,在成长过程中能记起多少个第一次,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如果用文字将自己的第一次体验写出来应如何命题?接着将此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去完成。次日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也许教师会发现,学生们的第一次包罗万象,他们的行为诙谐幽默,有的第一次遭受不堪,有的却享受到了成功……对于孩子们的作文可谓是收获不小。如此以来在师生情感交流下,学生们联想力得以开发和提升,同时用自己的言语表达了思绪,对作文而言,体验感较强。

(二)学生情感交流,碰撞思维,激发心声

当学生有了想表达的渴望,便会有与人分享交流的渴求。此时,教师应该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自己的小故事,使他们轮流充当倾听者与讲述者角色。在学生间交流过程中,既能使学生梳理自己脑中的小故事,又能与其他同学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新的思考,激发新的思维。在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中,学生们定能产生激烈的渴求,渴求将自己的小故事付诸笔端。例如:在《理想》一文教学中,可以开展交流,让同学们各自对自己人生理想进行畅谈和分享,激发他们内心的心声,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及感悟能力,以在后期作文时思维发挥自由。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谈到长大以后要当一名作家,但交流期间别的同学也许会反问道:作家?那可是非常优秀的人啊,现在我们连作文都写不好,将来当作家又谈何容易呢?对于同学们的回答,给这位学生以警示:是啊,我现在连作文都还写不好呢?那何种作文才是好的作文呢?对于此问题又会展开一场谈论或争议。有的学生会提到:文章内容要有条有序,围绕中心思想展开写。有的同学会提到:作文其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反射,好的作文能侧面反映一些社会现象,引人深思。有的学生会提到:如果我们大家经常这样交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相互传诵,激发各自的灵感,这样我们大家都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如此简单的交流,不但拉近了学生间的情感,同时还促进了彼此思想碰撞,激发了心声,给作文教学和写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体验情感,捕捉难忘瞬间,充实写作素材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似源泉,文章似溪水,源泉丰盈就不会枯竭,溪水活泼就会流个不歇。作文素材积累不仅来源于文本,更多的源自于生活积累。因此,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

(一)开展课外阅读,积累作文素材

要提升写作效率和质量,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关键也是基础。但学生成长的地方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但在家庭和学校中,新鲜素材较少,加之长期平凡的生活难以激发学生情感。另外,社会中充满着形形色色的新鲜材料,却又被大家忽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同时阅读时对学生稍加要求,促使他们用心阅读,仔细总结文本中的人、事、景和物。例如:早读时留10分钟时间阅读早报,或让大家相互交流新鲜事件,互通有无。让大家每天都能获取新鲜信息,从而逐步积累作文素材。同时,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还能相互提示,给作文素材创新力。另外,还可以针对教材内容,开展与教材相关的课外文本,以丰富学生情感,再将其带入教材学习,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同时,在课外阅读文本中,要求学生摘抄优美词句,延伸作文素材。例如:在《秋天》教学时,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选取与描写“秋”相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阅读时要求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并摘录并品析文章优美句子。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效整合,延伸了作文交流教学的题材,使学生们在无形中提升了写作能力。

(二)走进自然生活,充实写作素材

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没有了大自然的熏陶,对习作而言,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完成的作文也难免枯燥无味。对此,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例如:从带领学生去采花闻香。然后让学生把看见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记录下来,引导他们用各种感官去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体、嗅其味。如此以来,在大自然怀抱中的孩子们身心得以放松,面对美丽的景物,他们便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但在枯燥的学习中得以放松,同时写作素材也充实了不少。另外,为了提升出游效果,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任务,无论是画画也好,写作也好,总之让学生把自己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春游后要求学生以“XX游记有感”进行作文,将自己在游记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同时要求学生将写作范围缩小,如游记中的某一事物、某一景观等进行描写。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们的作文千篇一律,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

三、活动激趣,观察人事景物,创新作文素材

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载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所想所思表达出来的冲动。1、动手活动。例如在《风筝》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木条、布片、胶水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作风筝。风筝是用来放飞的,可以传递希望。因此还可以让学生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愿望。次日课堂中便会呈现各种颜色、形状的风筝,风筝上那一段段优美文字,真是令人感动,令人赏心悦目。2、游戏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在课堂教学时,根据孩子们爱玩、爱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精心设计游戏活动。游戏前,要让学生关注游戏过程,关注同学的表情,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心情。游戏后让学生说游戏中体验到的乐趣、讨论懂得的道理。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讨论得兴致勃勃,课后写起作文来自然就有兴趣了、没有困难了。通过各种活动,学生们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体验角色情感,进而将不同角色及情感进行抓取、累计和创新,以便作文时能灵活发挥。

四、总结

习作就是用自己的言语发挥情感、总结事实。但对中学生而言,他们涉事未深,感悟、总结能力较差,即使能根据要求完成作业,但内容却平平,没有生气和活力。而要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得丰富学生的情感。对中学生而言,习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兴趣,但习作经验还尚浅,主要原因是写作素材较少,无内容可写,无情可抒,在限定时间内快速成文比较困难。而当前习作教学普遍采用的范文引路模式,教师往往注重于选材方法、指导词语运用,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使习作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要提升中学生作文能力,应重点加强其情感体验,从交流、阅读、活动中让学生用心观察、体验他人情感,总结有没词句,进而在面临习作要求能自然流露情感并显耀在笔纸间。

罗值雪,教师,现居贵州大方。

猜你喜欢

习作交流作文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