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干预课堂情绪的基本策略

2015-11-03胡恩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设情绪

始终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策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当然,这种干预要尊重规律,实施“健康课堂管理”,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情绪状态,始终将注意力聚焦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上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生命质量。

一、察——察言观色,准确把握主体的情绪状况

课堂观察是干预的第一步。只有了解学生的言谈举止,才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找到不良情绪形成的原因,进而有的放矢。教师要静听学生的朗读是否合乎要求,学生的展示是否积极认真,学生的质疑辩论是否得体、有理有据,以衡量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从而判断学生课堂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有效性。还要静观,静观学生的神情是否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肢体语言是否恰当,进而快速地判断学生的内心情绪和外在神情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朗读《孔乙己》一文时感觉到好笑,以为有趣。这是学生没有真正走入文本,停留在浅层感受上的具体表现。这种调侃的味儿不能真正反映小说沉重的主题;学生探究孔乙己的命运时,争论得面红耳赤,两组甚至发生了人身攻击,情绪激动,这偏离了探究的方向;部分学生眼神游离,面无表情,这是没有参与其中,或者自学效果欠佳……可见,只有科学观察、积极观察、始终观察、习惯观察,才有可能探察学情,获得精准信息,为调控干预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二、激——激情生趣,营造主体的求知氛围

激情生趣是干预的必要措施。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尤其是初中学生,尚缺乏较强的自控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创设积极的求知氛围的良好的开端。激发兴趣务必考虑语文的学科性,契合语文课堂活动的实际需要,不哗众取宠,流于形式。

故事性强的文本比较容易吸引学生,但是真正落实到探究文本、咀嚼言语形式上又缺乏热情,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来创造兴奋点,吸引他们乐此不疲地探究。而相对抽象的文本则似乎成了先天性兴趣生成的难点,这就更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谈生命》是冰心年轻时创作的一篇散文,但是不少学生并不买账,如果通过朗读教学法,将文本放置于作家创作的背景中去,通过比喻的行文艺术探究,通过仿照写作等形式,积极引领学生研读,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激发求知欲望、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和动机状态。”可见,激发兴趣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教师多方位努力,而不仅仅单凭课堂上的教育智慧。

三、导——因势利导,进入主体探究问题的情境

因势利导是干预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师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导”上,即引导,引领,点拨,“导向、导学、导法、导疑、导用”。“导”必须严格区别于“授”,教师的角色只能是课堂活动方向的引领者、学习方法的建议者、学习评价的示范者、学习运用的践行者、学习行为的推动者。这要求教师归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积极创设、调整探究问题的情境。

一节严谨的课堂探究问题应当经过科学的预设、论证,并且最好能经过验证过的、具有实践性。教师不妨围绕这些预设尽可能地组织、规范课堂活动。导要抓住时机,比如学生学困时、争执不下时、偏离方向时;导要适可而止,不要越俎代庖、剥夺学生的探究权,导而不是讲,更不是合盘给出答案,降低学习情绪。总之,要做到“适时引导:让课堂讨论更具深度;适当点拨:让课堂讨论更具指向”。有了这样的引领,学生的的情绪自然会高涨起来。比如《谈生命》一文采用朗读教学法即创设了朗读教学情境,有效地铺垫了探究,这就是以读促研的策略。如果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设置生命的意义在于快乐还是在于痛苦这个辩题,就创设了辩论的探究情境,能够引领学生兴趣高昂地参与探究。

四、评——优化评价,形成主体情绪的良性辐射

优化评价就是确保课堂活动评价的有效性,是干预的助推剂。积极中肯的评价能够将评价者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学养、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受评价者,形成“晕轮效应”,从而对主体情绪构成良性辐射。

你读得声情并茂,打动了我。如果能够模拟人物的对话会更好一些。

我觉得第五组B同学的发言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对生命的解读,支撑、发展了作家冰心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

谁的发言最为精彩?请举手评选。

……

概言之,语文课堂干预学生不良情绪的方式应该更丰富多彩,上述四种策略完全可以综合运用,而干预语言应该更具学科性,形成语文课堂特有的学科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自我构建。

胡恩霞,教师,现居甘肃积石山。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创设情绪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情绪认同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