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曲音乐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2015-11-03董志军董志伟

艺海 2015年8期
关键词:伴奏唱腔戏曲

董志军++董志伟

[摘要]唱腔和伴奏是戏曲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子,二者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本文详细阐述了唱腔和伴奏在戏曲中的主要作用和形式,总结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戏曲音乐的研究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戏曲 音乐 唱腔 伴奏

中国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了舞蹈的节奏,结合了完美的歌唱,正所谓“无曲不成戏”,充分显示出了音乐在戏曲中的作用。唱腔和伴奏是戏曲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子,是戏曲作品表现的重要形式。其中,唱腔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剧情的延伸,表达人物的情感,刻画剧中人物性格,表现作品的主张、观点或态度。伴奏的作用是衬托或者烘托唱腔部分。伴奏与唱腔完美结合后,艺术作品就从单纯的听觉艺术变成了可以看、可以听的艺术。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剧情展开,整个作品能更为直观地向观众传递它所表达的思想,也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总之,戏曲音乐中的唱腔和伴奏,在统一原则基础上,是对立的关系,而又在对比基础上,形成了统一。

一、戏曲音乐中的唱腔

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起源于徒歌。戏曲中的唱腔一般包括表演者单独唱,两个表演者的对唱,多个人的合唱,以及背唱和重唱等。通过剧中主要唱段或者大段的独唱,来叙述整个戏剧的背景、人物的身份、人物的思想观点。通过各种唱法和唱的速度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或者复杂的心情。受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各地区都产生了不同的唱腔结构。根据结构、节奏、节拍和表现的情绪不同,唱腔可分为四个板类,如梆子戏中的慢板、二八、流水和飞板。根据唱腔的表达形式,又分为抒情型、叙事型和戏剧型三类。抒情型唱腔是状景抒情、塑造人物极为重要的独特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戏剧性。叙事型的唱腔,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朗诵性的旋律结构,近乎口语化的音调。戏剧型的唱腔多为节拍自由的散板等,在节奏对比、变化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常用于表现人物汹涌澎湃的内心情感。当然,这三种唱腔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戏剧的效果或者情感表达,往往需要这三种唱腔在同一剧目中有机结合。

二、戏曲音乐中的伴奏

在戏曲音乐中,伴奏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通过各种音乐器材来表现。这些乐器包括如笛子等管乐器,如二胡等弦乐器,如鼓等打击乐器。每类乐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艺术意义,经过结合,使音乐既有远古的味道,又有当下的气息。在突显格调和气氛方面,主要是通过这些乐器以不同形式的组合而产生的;在表现不同的色调和层次方面,主要是通过这种乐器组合中,某一个乐器的独特气韵来表现的。具体的伴奏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只用清唱和打击乐伴奏,如古代的弋阳腔和高腔剧种;第二种,以笛、箫为主加弹拨乐器伴奏,如昆曲;第三种,以弓弦乐器为主配合笛、管及弹拨乐器伴奏,梆子腔系、皮簧腔系以及其他许多地方剧种均采用此种形式。加入弓弦乐器(各种形制的板胡、二胡、胡琴等)的元素,使传统戏曲伴奏无论在形式、技巧、表现力各个方面,都大为丰富起来。

三、戏曲音乐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中国戏曲的唱腔和伴奏不是凌乱的组合,它们都遵循一定的原则或者规律。这些规律性,能够更好地表现感情、制造气氛、描写情景。但是这种程序性不是“墨守成规”,其在具体运用时,具有较大的机动性与灵活性。传统戏曲音乐中的唱奏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唱奏结合。唱奏结合,其实就是用伴奏衬托唱腔的一种方式。伴奏与唱腔同步一致,它们融入彼此,成为一个整体。具体表现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就是通过乐器的使用来衬托唱腔。这种伴奏的主要作用是“托”和“保”,通俗讲来,就是伴奏是为辅助、衬托唱腔而存在的,是为了突出、丰富唱腔的内容和声调色彩的。为了保证整个唱腔的板清和腔正,伴奏又对表演者起到提示带领作用,引导其唱出具体字腔,表现具体的情感,使其不能走调或者偏离戏剧本身的思想主线。

第二种就是唱奏表现不统一,如速度方面。唱腔表现的速度和伴奏的表现速度不同步,也就是说当唱腔比较紧凑,速度较快时,伴奏却是缓慢的。如徽剧中某些作品。

(二)乐器助节。乐器助节较为常见的锣鼓助节,是唱奏关系中发展最早、最原始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在川剧高腔中,锣鼓助节更为变化多样。锣鼓助节给予观众的感受是,单调中透着原始古朴之风。这种唱奏关系经历岁月洗礼后,至今仍然广为流传,说明其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如弋阳腔的这种唱奏形式,更加突出高腔音乐高亢热烈的特点。在许多剧目中,先是出现强烈的锣鼓撞击声,目的是吸引观众的眼球;锣鼓声后,唱腔紧随出现;唱腔进行了一大段独唱或者合唱后,再由锣鼓助节。在高腔音乐中,这种唱奏形式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完美地结合了唱腔与伴奏。目前,这种唱奏形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城里的庙会中仍广受欢迎。

(三)复调关系。唱奏关系中的复调关系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支声复调。即一个演奏者根据使用乐器的性能、戏剧背景和演出场地,即兴进行演奏。这种演奏,可能是在旋律相同的情况下加入了乐器之间的优势性能,形成一个较为丰富的支声复调的效果。这种伴奏形式灵活自由,使人感到旋律的变化多端。有许多的民间乐师非常擅长此类表现形式。

第二种,固定音型。这种的伴奏形式多用于一些特殊的唱腔中。一般通过连续不断地反复,旋律快速变换,与唱腔的旋律形成对比,来描写特殊的情景和情绪,如行路、挑担、下山、推磨等动作。京剧中的摇板就有运用到这类表现手法。

第三种,复述性。这种伴奏形式,就是先清唱一个片段后,伴奏开始响起。然后唱腔和伴奏相互呼应、衬托,反复地表述某一观点或者特点。其中可能会适当加入强调语气,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种形式,有时伴奏是重复唱腔的旋律,有时是伴奏与唱腔对比表现,有时是在一个宫调上模仿唱腔旋律。如梆子腔系。

第四种,对比性。这种复调因素的伴奏形式,是一种民间的自然复调。简单地说就是唱腔和伴奏在旋律表现上、节奏快慢上等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唱奏表现手法广泛应在浙江地区的一些戏剧作品中。

(四)伴奏位置。在伴奏与唱腔的结合中,因伴奏和唱腔在整个戏剧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唱奏关系。

第一种,以尾为首。这种唱奏关系,具体地说,唱腔每一句第一个音对应的是伴奏旋律最后一个音。反之亦然。唱腔与伴奏的旋律自然连接在一起,然后不断产生出新的动力。

第二种,间隙托腔。这种唱奏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在唱腔进行的过程中,管弦等乐器停止伴奏,唱腔变为清唱一段,然后再继续进行乐器伴奏。这种方法常用于越剧、沪剧、湘剧高腔和川剧高腔中的一些唱段。这种唱奏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器乐与声乐之间的音色对比十分强烈、明显,通过伴奏乐器中管弦乐器的戛然而止,使唱腔表现更为清晰,使观众印象深刻。

第三种,唱前引奏。即先进行伴奏,给表演者一个唱腔的准备时间。这种伴奏关系的典型代表就是板腔体音乐。它的音乐形态主要有:不是整齐节奏型,表演者站在幕后,乐队先进行伴奏,为唱腔进行铺垫,制造气氛,如京剧;整齐节奏型,其多用于在叙事型和抒情型的唱腔中,有规律地进行节拍伴奏,然后再进行唱腔表现。

第四种,代替帮腔。如婺剧中,在保留人声帮腔的同时,用伴奏代替人类声帮助唱腔达到剧场效果。人声帮腔与伴奏帮腔,两者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更有意味。

(五)落腔还宫。落腔还宫,指在唱腔伴奏结合中,当整个旋律结束时,伴奏代替唱腔来完成结束在宫音上的任务。这种情况在戏曲音乐中并不多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

结语

综上所述,唱腔和伴奏在戏曲音乐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因子。虽然二者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整体上看二者具有相容性,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详细阐述唱腔和伴奏在戏曲中的主要作用和形式,论述戏曲音乐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希望能够为戏曲爱好者或者研究者辨清二者之间关系,重视二者的作用,为戏曲音乐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帮助。

猜你喜欢

伴奏唱腔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的艺术价值
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课的重要性
简论戏曲锣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