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设计与实践
2015-11-03储娟
储娟
小学是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对课堂练习的设计水平,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问题出发,详细分析了课堂练习设计中应该遵循的策略,为此所提建议可供同仁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除了对基础的数字、图形、单位及一系列计算公式进行学习外,还需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用能力。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就是为了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缺陷
(一)题目内容单一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目时常常会出现练习的形式单调、练习的内容机械性重复等情况,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在做练习时感觉枯燥乏味,对所学知识也不能全面巩固。一些教师会直接依照例题设计练习题,这样出题不仅会让学生在长期的做题之后产生惯性思维,做题时只考虑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同时,学生练习与例题相似的题目也不利于其思维的扩展。
(二) 设置缺乏层次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也常出现不合理的状况。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而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都是按照大多数人的学习需要,有的甚至是设计较为简单的基础巩固题。设计的难度还处于较简单的状态,没有层次的变化,难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三) 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认知不够
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认知不够是课堂练习中存在的最重大的问题。有些教师还是采取“题海”战术,认为只要多做题就能提高数学成绩;还有些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敷衍了事,因此设计的题目质量不高,还常常出现重复的习题。正因为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认知不够也造成教师在课堂中将大量时间花在对知识点的讲授方面,留给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新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一)注重层次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在一件事上集中很久,因此,给小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只会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产生厌倦情绪,并慢慢失去兴趣,这样根本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利用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也应当进行充分考虑,对课堂练习进行梯度性的设置,题目由最简单的课本知识到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灵活运算的大题,这样的设置既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又能让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形状的面积时,就可以按层次设计不同的题目,基础题可以设置为:一块地长为4米,宽为3米,求这块地的面积。扩展题就可以设置为:一块地长7米,长比宽多1米,求这块地的面积。
(二)注重拓展性
数学对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要求较高,各个知识点间都有相应的联系。因此,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题目的拓展性,将多个知识点融入一个题目当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在练习当中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还能扩展学生的见识,让练习内容更加丰富,涵盖的知识点也更多。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需要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进行运算,这时教师在出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先求解其周长和面积,再求解表面积和体积。
(三)注重趣味性和操作性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自制力较弱,容易被事物吸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练习题,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做题,在较为欢乐的氛围中开始自主学习。
例如:教室里有5个人,教室外有8个人,若有2个人走进教室,则现在教室外和教室里面分别有多少人。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合理安排时间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讲授和练习的时间,避免因讲授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巩固知识点,或因练习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做题疲劳,兴致不高。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有节奏地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设计并不是单纯靠理论阐述就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层次性、趣味性、拓展性等融入到课堂练习设计中,通过不断变换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