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情感生成
2015-11-03何小军
何小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情感阅读以深刻理解文章寓意和体验作者情感。”但在教学中,教师的分析与讲授占用了学生思考、感受与体验阅读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情感的生成。
一、聆听观摩,唤醒学生阅读情感
在语文阅读中带着丰富的真情实感才能读懂作者的心情,才能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寓意与诉求。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只有知道了什么是阅读情感和怎样表现出适宜的阅读情感才能正确地进行情感阅读体验,才能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情感表现特点。因此,首先应该让学生进行聆听与观摩,唤醒学生的阅读情感,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情感进行阅读体验的兴趣,进而形成积极主动地用情感进行阅读的习惯。
例如,在《古诗两首》的学习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寓意和体验作者情感,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阅读情感和怎样进行情感阅读,可以让学生对《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的录音进行聆听,让学生对这两首诗的诵咏录像进行观摩,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这两首诗所展现的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和欢快的春日氛围深刻理解,并且建立起情感阅读的概念,让学生产生带着情感诵读文章的兴趣和进行情感阅读的实践欲望,有助于学生阅读情感的唤醒。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情感
情境是某件事物或者事情进行和发展的现实情感环境与氛围,适宜的情境有利于事情顺利进行与效果的提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所表达的寓意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自然和顺畅地表现阅读情感,促进学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味。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阅读情感,促进学生阅读情感自然地流露与表达,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应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
例如,在《女娲补天》的课堂阅读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用幻灯片来为课堂阅读展示与女娲补天相关的精美图片,如河北省涉县5A级景区“娲皇宫”的女娲雕像、壁画等,把女娲慈祥优美的容貌、携石补天的飞天形象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女娲娘娘补天大业的奇景之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女娲补天这种普度众生、救苦救难并且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的英勇精神深入理解,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情感,并可以进行身临其境的情感阅读。
三、朗读感悟,累积学生阅读情感
朗读是读者带着丰富的情感大声地阅读文章,是对文章情感阅读的实践体验。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作有效表达。对于某篇文章进行反复的朗读与推敲,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随着朗读实践的丰富阅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经验就会随之增长,有助于学生阅读情感的积累。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和实践。须知,只有使学生的阅读情感不断地积累,才能有利于学生丰富的阅读情感的生成。
例如,在《松鼠》的课堂阅读中,教师抓住描写松鼠不同行为特征的语句或段落,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情感进行反复的推敲和朗读。如文章的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描写松鼠害怕的行为与喜欢的行为的阅读时,会分别表现出怎样的阅读情感。第三段中学生对描写松鼠活泼的动作行为与安静的动作行为阅读时,又会分别表现出怎样的阅读情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进行朗读并积极思考与感悟,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不同阅读情感表现方式的吸收和经验的积累。
四、表演反馈,升华学生阅读情感
表演是一种自我展示,可以促进参与个体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认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感阅读表演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阅读潜能的挖掘和水平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的多媒体手段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记录和回放,让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欣赏和批判,有助于学生情感阅读问题的改进和情感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情感阅读表演和积极进行阅读反馈,帮助学生阅读情感表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的课堂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表演。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到两名成员参与活动,在表演开始前,参赛成员要在小组内部进行试演,小组同伴负责指出参赛者表演中的不当之处或者提出建议,共同打造本组的演出。表演开始后教师要用摄像机或者录音笔对表演过程进行录制,然后教师播放参赛者的表演过程,与全体学生共同鉴赏,对每位学生表演精彩的地方要表扬,对失误或者不当的地方要指出并鼓励。这样的表演和反馈手段对促进学生阅读情感的升华非常有效。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情感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水平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聆听、观摩以唤醒学生阅读情感,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阅读情感,朗读感悟以累积学生阅读情感,表演评价以升华学生阅读情感,最终实现小学生语文阅读情感的生成。(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锦绣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