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2015-11-03胡艳平
胡艳平
摘 要: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9月实行到现在已有14年,新课标的出台给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教学创新的广大空间。作为一个从教16年的音乐教师,一方面切身体会到了这种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大的尊重。另一方面,客观地分析,由于受到师资、教学设施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中学音乐教育确实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应该多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真正地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 现状 分析 对策
笔者曾在学校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并列学科中,喜欢音乐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34.7%,是这几门课程中比例最高的学科。半数以上的学生喜欢唱歌,并会在没事或独处的时候大声歌唱,但他们哼唱的歌96%以上都是流行歌曲。这样的调查结果让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却在意料之中。笔者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么让音乐教育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
一、当今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本教材与学生审美取向的矛盾。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音乐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态度,但似乎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全面认可。现行中学音乐教材选编的内容大部分是以中外经典音乐作品为主,难度偏大,超出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只有少数通俗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一听就喜欢。经典固然需要传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在流行音乐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课本中引用一些近年优秀的流行音乐呢?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特点,改变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现状,改变他们盲目崇拜明星的心理。
2.音乐教师对音乐功能的认识不全面、不统一。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音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并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只有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以及了解音乐文化发展史。但目前有些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本正经地教唱歌曲的模式上,使孩子们提不起任何的兴趣,甚至感到厌倦。有些教师则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音符、节奏、调式、调性和听音、试唱等,孩子们得到的不是美的情感体验,而是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技能学习。
3.中小学音乐教育各学段的衔接不好。《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内容标准分布为三个学段:1~2年级、3~6年级、7~9年级。每个学段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这是一个衔接紧密的过程。由于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很多小学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掌握的音乐知识几乎为零,这就给下一阶段的教学增加了难度。而初中阶段的知识没掌握,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部分就不可能实现。导致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句空话。
4.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素质教育讲了这么多年,它的成效却不怎的。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升学率。虽然这些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有些提高,但在“主课”面前它还得让路。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也就是比赛时撑好门面,第二课堂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的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要把每节音乐课都变成有效课堂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进修及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少,知识的老化、技能的退化也是使音乐课堂无滋无味的因素之一。
二、当前音乐教育现状引发的思考
1.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学设施的配备。如多媒体音乐教室、钢琴及各类乐器、音响等教学设施。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正面的宣传、引导,多组织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多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好马配好鞍,只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好的实行者,一切都只是枉然。
学校的管理模式也需要革新,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制定有效的课堂评价标准和对成果的检验落实办法,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中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学校应该开设针对不同学生的课后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这种集体声乐艺术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以训练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
2.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把音乐教学推向了新的阶段,我们应尽力从夹缝中求得生存。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创设合理的课堂氛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爱因斯坦把童年时代的音乐教育看成是他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础。我们音乐教师更不该忘了自己的职责所在,要尽快转变角色,转换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3.应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确立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不能使他们真正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和成功的满足。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前有几种研究中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1)情景陶冶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语言渲染情境等途径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产生用音乐表达的欲望,同时也受到性情的陶冶。
(2)游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有效的游戏,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教师再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
(3)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由创设问题情境、探寻问题解答、作出评价总结三个环节组成,目的是让学生在探寻问题中占主动位置,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4)引导创造教学模式。探寻、模仿、迁移、即兴创造是这一模式的四个环节。通过模仿让学生初步体会音乐学习的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展各种即兴创造活动。在教学创造活动中,学生会摆脱一些规范、原则,思维会异常活跃从而产生不同于平常的观点。
总之,当前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不断地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等、不靠,尽自己所能发挥中学音乐教育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199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