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性阅读和业余性阅读对教师的影响

2015-11-03肖长妹

江西教育C 2015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性业余书籍

肖长妹

近日偶读一篇有关阅读而引发深思的文章,篇名为《坚守真正的阅读》,作者是广西博白县沙陂镇初级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詹建亮。詹老师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但阅读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两个概念:职业性阅读和业余性阅读。

他在文章中写道:“对于我来说,更偏向于把业余性阅读看作真正的阅读。”并以自己为例,论证了业余性阅读对其人生的深远影响和带来的巨大改变,文辞恳切而富有深意。更重要的是,他在文章结尾处抛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有理由只进行职业性阅读,还有理由不坚持真正的阅读吗?”如醍醐灌顶般,直指每一位教师的内心,不断拷问着教师自我在职业性阅读和业余性阅读两端是否有过选择性倾斜,倾斜到何种程度。

职业性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倾向于跟自身职业有关的书籍或教材,且更偏向参考备查与熟读记诵。就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则主要是阅读教科书、教参以及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当然从现实方面来看,因为“教书”这项技能有严格标准,职业性阅读看起来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毕竟,升学率和成绩的考核令其不得不在职业性阅读上大下功夫。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否认职业性阅读对于教师或其他行业从业者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每一位教师如文章结尾处所说一样,在生活中大部分阅读时间只属于职业性阅读的话,很明显于人于己,都是极为不利的。

金克木先生有一篇《现在书该怎么读》的文章,文中金先生赞赏一种鲜为人知的“望气”式“一法通,百法通”的“但观大略”的阅读方法。我国史学大家陈垣在看到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后,按书中推荐书目把能找到的书籍照单全收,别人疑他是否把书都看完,毕竟太过繁多,如以乾嘉学派那般务实考据的方式断难进行。他的回答是,把读书分为三个层次,即“浏览翻阅、参考备查、熟读记诵”。业余性阅读,更多的就是金克木先生和陈垣先生主张的阅读方式,更为随性,但也一定是有收获的。在詹老师的文章中,他讲到如果没有业余性阅读的话,他就会在精神上变得粗糙不堪,缺乏信念的指引,甚至于丧失思考的能力。这应该是对于一个老师缺乏业余性阅读的真实感受和写照。

西方大文豪雨果有一句名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这里所讲的书籍,并不是单指职业性阅读的那些书籍,而是更多指代业余性阅读的那些对思考有益的“闲书”,由此可见业余性阅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的。在关系到教师职业性阅读和业余性阅读对其固有责任的影响上,古今中外皆有成例,古代文学家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希冀更变沉郁文风,从而改变一个时代的气质。“尊古”而不“复古”,这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通过复兴古代文艺来唤醒时代精神的创见可谓殊途同归。可见阅读以及由此生发的个人或群体行为,甚至能影响到文化风貌和国民精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我们第一责任并不是授业解惑,而是传道。教师授业解惑的积累多来自职业性阅读,体现为给同学们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传道的积累则更多的来自教师的业余性阅读。因为传道更多的是进行人格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对于世界和生活的思考方式等,这将奠定学生的人生成长之基,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的最大裨益。这就需要教师有大量的业余性阅读和阅读后的反思,以及对人生和生活的透彻感悟。

当然,这是针对教师业余性阅读“于人”的重大影响,这个“人”多指学生。接下来,笔者所思考的是,业余性阅读“于己”的影响。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作为一名教师,可以深刻感受到对不同班级学生重复同样内容的课堂的枯燥乏味,这导致许多老师丧失了从教之初的对于教学的激情,甚至于对教学敷衍了事。固然,这与老师个人有关,但更多的恐怕是这类老师长期只进行职业性阅读所造成的“恶果”。职业性阅读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但光有职业性阅读,也容易使教师的眼界狭窄、思维固化,精神世界陷入空虚。而业余性阅读则可以弥补这些劣势,一方面进行业余性阅读可以缓解释放积郁的苦闷情绪,充实心灵,让自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愉悦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我道德文化修养。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也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所应做到的一种阅读和学习状态。在业余性阅读过程中,我们会读到他人的经历、思考,然后与之相应地产生共鸣或者思想上的摩擦碰撞,这对个人提高认知力和人生境界都是极为有益的。比如詹老师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梭罗的《瓦尔登湖》、余华的《活着》、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都对他认识自我和提升人生价值具有重大帮助。(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子弟学校)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职业性业余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业余也疯狂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