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5-11-03王珊

江西教育C 2015年9期
关键词:探究意识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王珊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应当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探究意识 科学素养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科学素养已成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初中信息技术课应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需要获得的信息量急剧增长,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只有学生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才会在学习中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将知识的探究与实践的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喜欢上一个学科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追求,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更深层的探究,从而积累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在遇到问题时会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和解决,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如在学习指法时,教师可以用“打地鼠”“青蛙过河”等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练习打字时让学生探究为什么键盘字母是这样排序的。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就可以看出靠近中间的是最常用的,也就明白了键盘这样安排的道理。

2.操作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信息技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动手操作,在操作中通过手、眼、心、口、脑的协调搭配来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教学时教师要少讲多练,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操作,这样才能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究的科学作风。对于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教师也不必急于进行指导与矫正,要让学生有一个感悟的过程,以此来磨炼学生的意志,开发其潜能,从而迎难而上,树立必胜的信念和勇于攀登的毅力。在Word教学时,教师最先需要让学生熟悉文字输入的方法,通过学生的练习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时针对学生输入错误的修改、文字大小的调整、输入法的切换等,教师可以不教,让学生进行摸索,这样学生在有了一个发现后会显得很兴奋,从而也就会自主进行更多的探究。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教学显现出更强的活力,也使信息技术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意愿。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必修的学科,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关注学生应用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是根本。中学生正处于科学探究精神与理论知识素养发展的重要时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与发现,比教师的讲解更重要。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信息技术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也就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提高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学习PPT课件制作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插入音乐、图片,在合作中完成精美的作品,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崭新的工程,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也就最好地体现出了学习的效果。

2.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的发展验证了创新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激发起创新的热情才能让学生在质疑中取得更大的发展,也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好的发展。现今“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因为他们有创新意识,对信息技术理论有更新颖的理解。当然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探究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网页制作时,让学生将自己的空间进行装扮,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色,让学生进行精心的准备,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信息知识。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师的正确评价引导下还会变得更强。

3.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在操作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学生下一步的成长与发展,只有让学生在应用中提升,在应用中更好地探索,才能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探究素养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展,也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如在学习Flash制作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动画制作,这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会给教师出乎意料的惊喜。

三、在信息技术课上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它基于理论又发展了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让学生不仅会操作,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

1.科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根。信息技术的发展源于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在于技术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热爱科学,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与内涵。如在学习PS时,这是当前影社等领域最常用的一项技术,体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实惠,正如一句话所说“再丑的你,也可以成为明星一样”。学生在尝试与操作中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这也就使学生更加意识到现实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

2.探究是信息技术成长的本。探究能力决定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快慢,对于学生来说,“会探究、乐于探究”是学习的根本。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生成更多的精彩,这不仅体现在信息教学中,也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既符合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思想,又符合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有利于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明.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3(02).

[2]刘 然,孙远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影响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A)(01).

[3]陈 进.探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

猜你喜欢

探究意识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农村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创设情境,构建灵动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