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早读课旧貌换新颜

2015-11-03陆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早读课课文语文

早读课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学生巩固知识、丰富积累、增强语感的黄金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

但是平时学生在早读课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个早读下来,收效甚微。其原因主要是:

1.缺乏管理。老师借早读处理班务、处理自己事务等,没有管理学生早读。

2.目标模糊。部分老师对早读课目标也缺乏明确的认识,对于学生早读要达到什么目的不清楚。

3.形式单一。大家都明白早读在于“读”,但怎样读,却是许多老师没有认真研究的。长时间用同一方式早读课的声音越来越低小,同学们越来越不喜欢早读。

4.效率不高。由于上述等原因缺乏学法的指导,早读课陷入了无序、重复的境地,从而造成效率低下。

那么该如何上好早读课呢?让学生开口、放声读书,以至声情并茂?下面谈几点主要看法。

一、确立课程观念,强化早读意识

首先老师要经常向学生传授关于早读重要性的知识,让学生记诵中外名人名家的关于语文诵读重要性的名言。让学生树立足够的课程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近作者。

其次教师要善于在方法上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让他们了解“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读”等要求,知道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抑扬顿挫。早读课应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范读、齐读、带读、轮流读、默读;个人读、接力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音乐伴读、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等多种方法,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作品的背景,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再现赤壁山一望无际的长江水,也可以音乐伴奏听名家朗读,学生跟读;还可以化整为零,在理解文章层次的基础上诵读……通过这些情景设置使学生兴趣昂然,朗读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二、明确早读目标,加强过程指导

早读课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延伸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绝佳时间。应让学生在早读前明确“什么时间段读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读,老师要检测些什么”这三个问题,做到目标具体、科学,并有可操作性。早读如果真的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早读课尽管不像正课那样规范严格,但教师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抓好早读课,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老师就应该给予外在的指导督促,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学生抽背要背诵的篇目,找学生朗诵,在学生困倦时提醒一下。这些不仅起督促鼓励的作用,还能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从而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还能密切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早读课应达到的目标。

三、运用多种形式,注重朗读结果

学生早读课可以多样化:同桌读、分组读、齐读、生领读,师领读、轮流读、比赛读、吟诵读、体验读、自由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等。学生在读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指导、帮助学生听写、板书等。要充分发挥不同朗读形式的作用,追求创新。有声有色的朗读,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让早读课精彩起来,读出兴趣,读出成绩,读出能力。

四、多种方式检测,激发早读兴趣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早读也应如此。烂熟于心中但不一定会付诸笔端,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呈递减的趋势,要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必须读写结合。教师也可设计一些短小精悍、富有趣味的练习,让学生对照练习进行早读,读写结合既帮助学生掌握早读内容,又为教师检查早读情况作了准备。

2.榜样的示范性。在早读课上如果教师能声情并茂的在全班同学面前流利背诵,就会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和情趣,从而快速地完成背诵任务;也可让班中背诵悟性高的同学带领大家背,同样也能产生激励作用。当然背诵时还可以竞赛的方式,分组比赛,比哪一组既快又对,适时奖励背诵获胜队。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再提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反思课文,揣摩课文,品味、悟神,从而真正领会课文的实质。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参照其它文章,进行对照阅读,从而扩大视野,拓展思路。如在学《沁园春·长沙》时,可以搜集毛泽东年轻时的诗来读,《卜算子·咏梅》中“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在延伸阅读中启发学生去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总之,早读课尽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早读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6,8(4):8—9.

[2]张向鸣 吴晶.教育学心理学 2013,163(5):9—11.

陆珍,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读课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途径
提高早读课效率的五项举措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