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5-11-03罗翠华
罗翠华
(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州 434020)
健康教育对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罗翠华
(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州 434020)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的准试验类研究。 60例慢性肝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自我注射干扰素的方法;介绍慢性肝病性质、疾病传染路径以及疾病诊治,介绍干扰素疗法对其对疾病的影响、注射干扰素后的常见副作用、自我保护和控制副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慢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连续进行四周,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随访连续进行12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系统症状在接受治疗12周后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本研究干预后,包括腹部症状、活动、焦虑和情绪症状均出现显著降低;而系统症状和疲劳无任何改变。实例组和对照组腹部症状、焦虑和情绪症状存在差异。对照组患者在研究干预前和接受干预12周后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154.5和1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例组患者在研究干预前和接受干预12周后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从158.6上升至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接受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干预后差异显著。结论:为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乙肝和丙肝患者提供持续性健康将大幅提升患者对干扰素疗法的坚持度,降低治疗的副作用,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病毒感染;生活质量;干扰素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2年,全球共有14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其中丙肝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一种全球新兴传染病[1]。我国丙肝发病率为3.2%,根据卫生部《201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显示,我国丙肝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危害性日趋严重[2]。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丙肝的关键,不但可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组织损坏,而且经过规范治疗可以彻底治愈丙肝[3]。同时,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我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4]。治疗丙肝的特效药主要是干扰素-α和三唑核苷;前者也是治疗慢性乙肝常用药物[5]。研究表明慢性乙肝和丙肝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病恶化和无效抗病毒治疗会更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6]。干扰素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高,最常见的是发热、流感样综合征及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密切关注干扰素治疗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相关影响。频繁治疗会导致患者疲劳、肌肉疼痛、流感样综合征、精神状态和性欲发生变化,并对患者的生活、社交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这往往会导致患者放弃治疗。干扰物-α的副作用会在患者服药后数小时内开始;同时,在疗程开始数周后,会产生耐药性。患者教育和有效治疗是确保患者坚持治疗方案的基石,同时,医生也必须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副作用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患者有时会由于缺乏治疗方案和周期的整体了解而提前终止治疗;因此,针对自我注射干扰素方法、治疗副作用和减少副作用策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对接受干扰素-α疗法的乙肝和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的准试验类研究。研究对象为基于样本特征(年龄为18~60岁,无其他传染病和慢性病,首次接受干扰素治疗,无肝硬化)而选取的非随机样本。共选取了60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实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匿名填写《慢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和个人信息;研究人员对上述信息进行编号。
《慢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是首个用来评估慢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研究工具,具体变化包括疲劳、活动、情绪症状、腹部症状、系统症状和焦虑。每项得分为1~7分,调查表总分为最低29分,最高203分。
所有受试者被要求在调查表背后写下其空余时间,以便研究者安排他们参加教育课程的时间表。课程每周一次,并为每位受试者配发一份教育手册。患者应每月自行申报其出勤率。每堂课最多不超过6名患者和6名密切照料患者的随行人员。课程顺序如下:
第一堂课为患者讲解本研究目的、他们所患疾病性质、疾病传染路径以及疾病诊治,并为其发放课程手册。第二堂课为患者讲解干扰素疗法对其对疾病的影响、注射干扰素后的常见副作用、自我保护和控制副作用方法。第三堂课为患者讲解自我注射干扰素的方法,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发放另一份小册子。第四堂课会观察患者注射干扰素的手法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整个教育课程为期四周,教育课程均由我院门诊高年资护理人员讲授。而对患者跟踪调查的时长为12周。在进入研究阶段、治疗开始后期满12周时,要求两组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填写一份生活质量调查表,并使用卡方检验、费歇尔氏检定法、曼-惠特尼检验和威尔科克森检验和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基于伦理考虑,本次研究结束后,本课组也为对照组患者发放了教学手册,并教授其正确注射干扰素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个人信息数据如表1所示。对照组和实例组个人信息特征无显著差异。
《慢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包含六大项内容:疲劳、活动、情绪症状、腹部症状、系统症状和焦虑;本研究针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上述症状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和干预后组内质量得分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和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如表3所示。
对照组患者的系统症状在接受治疗12周后明显下降(P=0.04);但是,包括腹部症状(P=0.94)、疲劳(P=0.84)、活动(P=0.08)、焦虑(P=0.64)和情绪症状(P=0.8)并未在12周后出现显著变化。
而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本研究干预后,包括腹部症状(P<0.001)、活动(P< 0.001)、焦虑(P< 0.001)和情绪症状(P< 0.001)均出现显著降低;而系统症状和疲劳无任何改变。
采用曼-惠特尼检验发现实例组和对照组在接受本研究干预后在三个方面存在差异,级腹部症状(P=0.01)、焦虑(P<0.001)和情绪症状(P<0.001)。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
在本文中,最低生活质量得分为29分,最高位203分。对照组患者在研究干预前和接受干预12周后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154.5和136.9。但是,威尔科克森检验显示两组并不存在显著变化(P=0.143)。
实例组患者在研究干预前和接受干预12周后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从158.6上升至170,威尔科克森检验显示两组存在显著变化(P<0.001)。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在接受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并无显著差异(P=0.351),但在干预后差异显著(P<0.00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表2 表3 两组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组内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三个月后,患者平均生活质量得分从154下降至137,该结果与其他研究一致[7]。2005年,Kang及其同事对接受不同抗病毒治疗的丙肝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疗法均会在治疗初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患者对于治疗方法的服从和坚持度严重下降;但是,如果为患者提供有关治疗及其副作用的信息,则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忍受度、服从度和坚持度将有所上升[8]。本文实例组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在三个月后从最初的158分上升至170分。这与Zandi M[9]等和Sharif F等[10]调查结果一致。
治疗12周后,对照组的几方面数据并未显示出任何上升,而系统症状在随访调查期间有所下降。以往研究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在治疗开始后的12~24周内有所下降,并在24周后重回基准测量值[10]。疲劳是肝病治疗的主要副作用,并可能导致患者提前终止抗病毒治疗。
本文实验组患者的腹部症状、疲劳和情绪症状得分在12周后有所上升。在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 实验组生活质量得分在12周后显著上升。
结果表明可以采用简单的方法降低副作用(如:充足水分、适当身体活动、将治疗安排在患者工作较少时或周末时、使用镇静剂、退热剂等类似方法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并最终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忍受度。
本研究的局限性是研究样本较小,因此,在做出最终结论时必须将这一点考虑在内。此外,本文研究并未将乙肝和丙肝不同疗法(丙肝采用干扰素-α和三唑核苷疗法;乙肝采用干扰素疗法)这一因素考虑在内。研究者可分别对乙肝和丙肝不同疗法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绪症状有所区别,但是生活质量得分的显著提升将情绪症状迅速得到大幅提升。
本文结果表明,为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乙肝和丙肝患者提供持续性健康将大幅提升患者对干扰素疗法的坚持度,降低治疗的副作用,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南月敏, 张玉果. 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治进展[J]. 传染病信息,2013, 26(3):141-145.
[2] 王豪.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与预防[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11(9):366-367.
[3] 王国见, 游晶, 段兴钧等.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J]. 重庆医学, 2013, (25):3059-3062.
[4] 贺莉. 2005~2008年某大学入学新生乙肝抗原检测结果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6(2):62-63.
[5] 孔令娜, 秦波.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8):281-284.
[6] 黎健, 刘景一, 胡家瑜等. 上海市乙肝病毒感染家庭聚集性及感染模式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8):21-26.
[7] 邢现峰.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13, 17(12):2131-2132.
[8] Kang SC, Hwang SJ, Lee SH,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impact of antiviral treat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n Taiwan[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11(47):7494-8.
[9] Zandi M, Adib-Hajbagheri M, Memarian R, et al. Effects of a self-care program on quality of life of cirrhotic patients referring to Tehran Hepatitis Center[J]. 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 2005;3(19):35-42.
[10] Sharif F, Mohebbi S, Tabatabaee HR, et al. Effects of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OL)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referring to Shiraz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J]. 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 2005;3(12):81-87.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under Interferon Therapy
Luo Cui-hua
( Jinzhou Central Hospital, Jinzhou 434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who were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alpha. Methods This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60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The intervention included teaching them the method of self injection of Interferon alpha 2 b, giving them educational pamphlets and then following their continuing treatment with interfer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30-patient groups. The data- gathering tool was a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questionnai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CLDQ). The educational program was done in four 45- minute sessions for the case group and their relatives.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2 weeks.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was measured before initiating interferon therapy, and after the educational perio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rapy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ile 12 weeks after educ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ree items including abdominal symptoms, worry and emotional factors. The other three items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total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c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and improved after education. The total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fter 12 weeks. Conclusion Planning short and simple educational program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atient's control of his/her disease and its side effects; and can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life satisfaction, and mechanisms of coping with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Education; Viral Hepatitis; Quality of Life; Interferon Therapy
R473.5
A
1673-016X(2015)02-0084-03
2015-03-12
罗翠华,E-mail: luocuihua_j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