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向何处去?——基于烟台市三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的调研

2015-11-03王其领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海阳八仙烟台市

赵 干,王其领

(烟台大学 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引言

烟台是我国早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众多绚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4年7月,据不完全统计,烟台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包括海阳大秧歌、蓝关戏、八仙传说在内的11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多达2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48项。在烟台纷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本文选取正在被政府大力保护的海阳大秧歌、正处在濒临灭绝窘境的蓝关戏、正蓬勃发展的八仙传说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切入点。其中海阳大秧歌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是流传于山东烟台市海阳及周边的乳山、莱阳、栖霞一带的汉族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创造精神、灵活自如的表现形式、古朴粗犷的风格气派而在山东齐鲁文化中独树一帜。蓝关戏是流传于山东省莱州市及招远市境内的一个古老的高腔剧种,属于“道情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仙传说则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这“八仙”之间丰富多彩的故事,尤以“八仙过海传说”而闻名中外。这三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的情况迥异,因此我们选取这三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切入点,以期管中窥豹对当前“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调研情况及问卷分析

(一)样本说明

1.样本地区构成。为了得到准确数据,在海阳、莱州、蓬莱地区,笔者各发放调查问卷80份、60份、66份,共206份,回收188份,有效份数180份。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居住的居民、普通民众、文化管理部门负责人、部分游客等。

2.样本受教育程度构成。本次调查受访对象的文化水平也不相同,为方便统计和分析,笔者根据调查实际情况,将受访人群的文化水平划分为高中及以下、专科、本科、本科以上四个文化水平段,受访者文化水平分布分别为39%、25%、32%、4%。

3.样本年龄构成。本次调查受访对象的年龄不一,为方便统计和分析,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将受访对象的年龄划分为18岁以下、18~30岁、30~50岁和50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各年龄段所占总样本比例分别为15%、39%、32%、14%。

(二)基本情况

1.民众对烟台市三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调查显示,只有9%的民众对蓝关戏有所了解,21%的受访者对海阳大秧歌了解,48%的民众对八仙传说了解。蓝关戏、海阳大秧歌、八仙传说都是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接近一半的市民了解八仙传说,部分了解海阳大秧歌,极少数民众对蓝关戏有所了解。可见,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八仙传说的保护和宣传相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力度。

2.群众感兴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形式。调查显示,有57%的人对舞台表演感兴趣,34%的人对陈列展览感兴趣,对于口头相传感兴趣的只占9%。18岁以下的人中有60%对舞台表演感兴趣,在18~30岁的人群中,49%的人对舞台表演感兴趣,在30~50岁的人群中,54%的人对舞台表演感兴趣,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42%的人对舞台表演感兴趣。18岁以下及30~50岁年龄段的人,对口头相传感兴趣的为0。由此可见,无论各个年龄段,普遍对以舞台表演形式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而对口头相传形式感兴趣的人很少。所以,想要充分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可以充分采用舞台表演这一形式。

(三)民众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看法

1.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前景。根据调查显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逐渐消失的人占19%,有14%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维持现状,既不会被大力宣传,也不会消失,67%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被大力宣传。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民众具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得到大力宣传。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或宗旨。调查显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和维系本民族的文化身份的人占17%,认为目的是守护民族精神的文化家园占24%,认为目的是培养后代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责任的占了32%,同时有27%的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如何保护

1.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问题。根据调查显示,有43%的人认为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们的意识不够,11%的人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缺乏资金,认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是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问题的占11%,同时有19%的人认为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传承人老龄化,16%的人认为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由此可见,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很多,大家普遍认为人们的意识不够是当前的最大问题。此外,资金缺乏、传承人老龄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保护传承机制缺乏也是当前保护文化遗产需要面临的问题。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渠道。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渠道,有41%的人认为政府应建立专项保护基金;9%的人认为应以效益促保护;认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是烟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最佳渠道的占50%。由调查结果可见,一半的人认为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是“非遗”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渠道。当然政府设立保护专项基金、以效益促保护也是保护渠道之一。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开发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措施中,有14%的人认为是图书音像出版,认为将文化传承人进行品牌包装的占9%,认为开发主题旅游的占47%,认为利用电视网络专题节目进行市场化的占30%。大部分人的意见是开发主题旅游和利用电视网络专题节目,建议政府部门可以从这方面进行适当考虑。

从以上对受访对象的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基本上可以反映出目前民众对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态度。

二、几点思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较好的原因

1.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大,知名度高。宣传的好坏是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所在,也是群众有没有保护意识的初端。如八仙传说这一神话传说被广泛的口头相传,并且一些戏曲等曲目以八仙传说为题材改编而成人尽皆知,另外,依据八仙传说的故事建立了蓬莱阁、八仙渡等知名旅游景点更是吸引了大批中外游人,更加扩大了八仙传说的影响力;海阳秧歌由于其独特的创新精神以及灵活自如的表现形式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愉悦方式,由于兴趣的原因,秧歌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政府重视、市场开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政府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制定相关文化政策并给与资金支持。有些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发出版的图书、音像、影视作品,建立的旅游胜地,名人故居等不仅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而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起到一种极大的宣传作用,比如蓬莱阁景区将八仙传说很好地融入其中,海阳市最近合拍了电视剧《大秧歌》。

3.传承后继有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传承人对于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的热爱,全身心高度投入的情怀以及一心想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扬的忠贞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存在并且可以得以延续生命的源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不足的原因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效机制。政策的制定没有做好落实,资金的设立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上有政策有时却得不到民间反馈的信息,无法形成从政府到地方再从地方到政府的有效反馈机制,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困难。

2.大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不仅薄弱而且缺乏具体的行动。很多人没有正确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也没有理解文化存在的潜在价值,即使对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采取冷漠的态度,认为保护和传承没有太大的意义,缺乏实际行动。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转换成经济效益。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受到了经济冲击,起初单单以兴趣为支撑在当代的社会已经很难维持下去。多数艺人的演出也转化为只为了金钱而表演或者出面献技的恶劣态势,因而减少了演出的人群,缩短了表演的时间,使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偏离了其原先的发展轨道。

4.没有面向人群,群众基础不好、难于市场开发。以蓝关戏为例,该戏种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人再传唱了,处于即将灭绝的边缘,尽管国家在图书出版方面投入资金,但是出版的图书也没有引起世人太大的关注,虽然蓝关戏的剧种及唱法以《东游记》和《西游记》为主要内容,但是由于目前多媒体以及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冲击已没有太多人喜欢观看这样演出形式;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得不到重视开发,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时代,很少人能停下来加快行走的步伐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潜在价值,多数的媒体公司也只是出版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节目,以上多种原因造成了蓝关戏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即将灭绝的边缘。

三、方向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延续民族传统,维系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创新等。文化是一棵树,不是一架机器,需要的是细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远无法恢复和再生。应当认识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很丰富,但也很脆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大多处于濒危状态中。因此“非遗”保护究竟路在何方?在“非遗”保护中我们是不是走对了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民参与还是政府主导?是不是一些处在濒临灭绝的而且与这个社会的发展相去太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没有太大的保护意义呢?今后是应该发扬和传承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文化的创新?总之,“非遗”保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田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田野考察工作[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4]冯骥才.呼唤全民的文化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9-06-19.

猜你喜欢

海阳八仙烟台市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盆兰图》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海阳地雷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海阳大秧歌为例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浅谈缙云民间婺剧“八仙戏”
水八仙
八仙共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