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5-11-01邓春艳
邓春艳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各种生物体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许多生物现象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呢?我认为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只有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想学、要学、爱学。
【关键词】生物实验 观察能力 创新思维 兴趣
初中阶段, 传统的应试教育仍束缚着大部分学生的观念。大部分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天起,就把学习内容分为“大科”(中考分值比例大的科目)和“小科”(中考分值比例小的科目)。生物学在我市的中考中满分为40分,目前是初二下学期做结业考。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辛辛苦苦学两年只有40分,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大科”上。所以,在生物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转变对这门知识的看法,从而主动学习,很重要。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实验中,我采用如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验前精彩的新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教材中好多活动是通过实验完成的。而且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可诱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抽象的概念、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精彩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进入兴奋的状态;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
如在引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动物是否像农村盖房子一样是由一块块砖套叠而成的呢?(2)人为什么能知温暖、辨别事物、完成各种动作?这样使学生发散思维,有兴趣思考问题,了解人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这样构成。
又如讲生物生殖发育的同时,给学生讲细胞工程,讲克隆技术,讨论克隆的利与弊,展望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讲遗传变异时,穿插讲作物空间技术育种、试管婴儿的技术,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实验中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例如,讲《茎的疏导作用》这一节时,可先演示一个实验:
取A、B 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稀释的红墨水。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正置的和倒置的两株芹菜,其中倒置的芹菜一段剪掉尾部的叶片,露出茎的部分,其根部向上放入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纵切和横切芹菜茎后观察发现,在A 试管正置的芹菜茎变红了,而且正在运输稀释的红墨水;B试管的芹菜只有接触稀释的红钢笔水的底部一薄层被染红了。
学生很惊讶:两支试管内都是芹菜,只是放置的方向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这说明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从而为讲解“茎的疏导作用”及“茎的结构、水分的运输方向”这一系列实验奠定了基础。
三、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
如教学“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探究唾液消化淀粉的条件,除唾液外,对水温和淀粉的多少、时间的长短等等进行探究。再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有的把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有的把种子用水拌潮湿,有的放在常温下,有的放在火炉旁,还有的放在冰箱里,最后比较,分析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兴趣
如观察种子的结构,让学生先进行整体观察,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了解它的形状,再去掉种皮进行局部观察,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找到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然后才进行染色实验。再如观察茎的输导作用时,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被红墨水染红的部位,再用放大镜观察,认识木质部和导管的具体位置、特性。通过观察活动,使得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论变得直观、通俗易懂,而且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兴趣
首先介绍:19世纪中叶,人们仍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例如,肉汤里就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1864年7月14日,在法国科学院的报告厅中,巴斯德演示了他的实验,作了精彩的说明,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对肉汤腐败的原因解释是:桌上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我接着分析巴斯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分析说:“同学们要想把其中一个烧瓶的瓶颈用高温拉制成鹅颈状弯曲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呢?”学生们想烧瓶的瓶颈用高温拉制成鹅颈状弯曲的目的就是让空气中的细菌无法进入瓶中的肉汤中,那么我们选择两个带盖子且能耐高温的瓶子即可,实验的其他过程都相同,这个问题不就很好地解决了吗?通过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让所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要过分盲从权威,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了一些书上安排得不恰当的地方,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理解和判断,勇于怀疑前人和书本提出的结论,培养了每个学生创新的精神和思维。
总之,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观察、实验不仅是生物教学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科学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了解自己本身和所生活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生物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乃至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