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疗效观察
2015-11-01窦桂珍侯艳霞李亚珍
窦桂珍 侯艳霞 李亚珍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临西054900)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患者疗效观察
窦桂珍侯艳霞李亚珍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临西05490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PD)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PD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前列腺素PGE2和PGF2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PD(气滞血瘀证)可调节月经期间前列腺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黏、凝、浓、聚”的状态,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经皮穴位电刺激血液流变学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在女性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情况下,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小腹疼痛症状,是青春期及未生育女性的常见妇科疾病。调查显示我国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占13.55%[1]。针刺作为有效的镇痛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经皮穴位电刺激(HANS)作为针刺治疗技术的衍生和发展,具有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笔者采用HANS治疗PD气滞血瘀证患者,观察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前列腺素(PGE2和PGF2α)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西医诊断符合《妇产科学》中PD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符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中PD的诊断标准[4],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纳入标准:符合PD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年龄13~33岁,病程≥6个月;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治疗前1个月未接受其他治疗;VAS评分≥4分。排除标准: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月经量异常者;VAS评分<4分;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所选治疗穴位区存在皮肤病变者。中止标准:未按方案进行治疗及检查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者;自行加入其他治疗方法者;失联患者。
1.2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临西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PD(气滞血瘀证)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中15例患者脱落(治疗组6例,对照组9例),85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44例,年龄(16.3±4.2)岁;病程(7.4± 4.8)月;VAS评分(6.32±1.24)分。对照组41例,年龄(17.2±4.3)岁;病程(7.6±3.9)月;VAS评分(6.28±1.43)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0.5 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采用HANS治疗仪(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由中医师标定体表穴位,将一对电极粘于患者右侧血海穴和三阴交穴处,另一对电极粘于十七椎穴及次髎穴处,治疗频率为2/100 Hz,疏密波交替输出,电刺激强度为15~20 mA,30 min/次,每日治疗1次。首次治疗后患者可携设备于家中自行完成治疗。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3 d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3 d后停止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治疗效果。
1.4观察指标1)采用VAS评分记录第1及第3月经周期患者疼痛程度。2)前列腺素水平:分别于治疗第1及第3月经周期月经来潮48 h内采肘静脉血测定前列腺素PGF2α和PGE2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治疗前后全血黏度值(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黏附率的水平。4)临床疗效标准[5]。治愈:行经前后腹痛症状消失,月经量及颜色恢复正常,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症状无复发。显效:行经前后腹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4分,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症状无复发。有效:行经前后腹痛症状有所改善,VAS评分<6分,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症状无复发。无效:治疗及随访期内痛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前列腺素水平比较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前列腺素PGF2α和PGE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前列腺素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前列腺素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下同。
组别时间PGF2α(ng/L)VAS(分)PGE2(ng/L)治疗组治疗前37.35±2.15(n=44)治疗后27.10±2.52*△对照组治疗前37.63±2.36 6.28±1.5426.32±2.18 3.36±1.34*△29.62±2.53*△6.51±1.4426.69±1.83(n=41)治疗后36.85±2.26 4.58±1.26*26.93±1.52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2。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时间高切低切治疗组治疗前7.35±0.629.26±1.031.77±0.1555.81±0.6247.56±11.25全血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n=44)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6.04±0.25*△7.34±1.42*△1.40±0.24*△7.31±0.569.56±1.211.80±0.23 41.38±0.54*△27.66±10.25*△54.68±0.3646.92±12.14(n=41)治疗后6.64±0.42*8.33±1.26*1.79±0.2648.62±0.43*34.25±11.35*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PD为青年女性月经初潮开始时多发的功能性疾病,历时数小时的痉挛性或钝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理论认为,月经期溶酶体酶溶解子宫内膜细胞时释放大量前列腺素PGF2α,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造成血管痉挛,使子宫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产生疼痛症状[6],治疗多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止痛、口服避孕药物抑制卵巢排卵等治疗,多数患者可减轻或消除疼痛症状,但存在胃肠道反应、干扰月经周期等副作用,且缺乏远期疗效[7]。中医理论中PD属“经行腹痛”范畴,病位在子宫及冲任,“不荣则痛”及“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正常状态下冲任气血平和故无疼痛,行经前后血海由满盈转为泄溢,气血由盛实转为骤虚,子宫及冲任气血发生急剧变化,气血失于煦濡或运行不畅,不荣或不通而产生疼痛症状。常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等。如机体平素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逆不舒血行不畅,气血瘀阻于子宫冲任,加之经行期间气血下注冲任,或为情志所伤,气血壅滞更甚,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色黯有块,如块下则气血暂通则痛暂减,此为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PD治疗应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为则。
针刺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针刺在PD的治疗方面具有起效快,止痛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的特点。姚伟等[8]研究针刺治疗中重度PD时发现针刺治疗2 h后的有效率达86.67%,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卜彦青[9]研究表明,针刺十七椎则PD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在随后的治疗中逐步下降,随访期无明显反弹。由于PD多发生于青年期女性,患者处于工作学习繁忙期,惧针等因素影响了针刺治疗PD的推广应用。HANS是将西医学的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与中医的穴位针刺相结合,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穴位及经络,产生“电针样”的刺激效果。治疗时既不刺破皮肤,又可以达到化瘀止痛的目的,对各种原因所致急慢性疼痛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尤其适合于工作学习较忙碌的青年女性PD患者,患者可于家中自行完成治疗。本研究所选治疗穴位中,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肝经、肾经交汇之处,为妇科主穴,针之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促进任脉、督脉及冲脉气血畅通,调理胞宫气机;血海穴为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可化血为气、运化脾血,是生血和活血的要穴,可补益气血、引血归经;次髎穴五行属水,可疏通气血、理气调经,为调理痛经的要穴;十七椎穴居督脉,为足太阳、足少阴和督脉循行所过之处,可疏通三经气血,调理冲任,起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诸穴合用,通过稳定的脉冲电流刺激达到理气行滞、化瘀止痛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HANS与传统针刺镇痛效果相当,具有无毒、无创伤的特点,HANS通过脉冲电流直接刺激传导痛觉的外周神经,使痛觉的传导发生阻滞,同时抑制脊髓背角细胞对伤害刺激的反应,防止痛觉放大;另一方面,HANS的电刺激信号经脊髓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经过由脊髓、丘脑、尾状核及皮层等参与的复杂的整合过程,上行抑制丘脑的束旁核,下行抑制脊髓的背角细胞,从而兴奋中枢内在的镇痛系统而发挥镇痛作用[10]。本研究显示,应用HANS治疗后PD(气滞血瘀证)患者VAS评分下降明显。PD(气滞血瘀证)中的“滞”和“瘀”均与血液流通不畅有关,PD症状发作时,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的PGF2α分泌异常增多,促进子宫平滑肌松弛的PGE2分泌相对减少,造成子宫血管挛缩,血液处于黏滞性、凝固性、浓稠性、聚集性增高的状态,子宫因缺血缺氧产生疼痛症状。针刺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方面作用确切[11],本研究表明,HANS一方面通过改善机体血液“浓、黏、凝、聚”的流变学状态,改善子宫微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另一方面,HANS降低了前列腺素PGF2α的水平,提高了PGE2的水平从而减轻子宫平滑肌的痉挛从而减轻疼痛症状。为HANS治疗PD(气滞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1]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15(4):219.
[2]李赛君,高月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概述[J].河北中医,2014,36(4):620-622.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
[4]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13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6]田秀娟,刘苑,陈书英,等.中药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对比[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3):23-24.
[7]温欢欢,付金荣.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3,45(11):75-77.
[8]姚伟,刘晓前,刘小娟,等.针刺用于中度原发性痛经急诊止痛效果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2,43(1):30-31.
[9]卜彦青.不同时机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2):110-112.
[10]董礼,严隽陶,李善敬.疼痛与针刺镇痛[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68-770.
[11]彭伟军,崔寒尽,廖翔,等.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17-518.
R711.51
B
1004-745X(2015)09-1653-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55
201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