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交融韵味长

2015-10-31郑虹林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5年10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韵味写景

郑虹林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

王夫之有言:“情境虽有在心在物之分,然情生景,景生情,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曰:“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所以情与景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在作文中运用得当则会让文章大为增色,使其诗情画意、韵味悠长,给人意犹未尽之效。

运用此种写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叙事之前,烘托渲染

在文章开头,叙事之前,描写一段景物,烘托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比如鲁迅的《故乡》一文,开头就有一段景物描写: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这段景物描写既是作者渐近故乡时的所见,也渲染了一种悲凉失望的气氛。二者巧妙融合,为后文见到尖酸刻薄的杨二嫂及产生了隔膜的闰土哥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突出文章的主旨埋下了伏笔,做了有力的烘托。

二、行文中间,穿插点染

有些驾驭情景的高手,往往能在行文中间适时穿插,灵活运用。比如在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一文中,作者适时穿插对鸭群、芦苇荡、暴风雨、夜空的描写,真切而细腻地再现了主人公杜小康远离亲人、朋友以及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水域放鸭的那种惶恐、孤独的心情。特别是下边的一段描写,情景结合得尤为精彩: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明亮的夜空,白嫩的芦苇根,长大的杜小康,爽朗的心情,坚强的人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很强的感染力,并且有一种诗的意境和美感。

三、结尾写景,深化意蕴

有些文章不仅在开头运用景物描写烘托、渲染气氛,中间运用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在结尾也运用景物描写,或引人遐想,或强化中心,或深化意蕴,例如《故乡》的结尾: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个结尾情景交融,景物美丽,色彩绚丽,引人遐想,富有深意,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并要为这种新生活矢志不渝地奋斗的思想感情。

再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用“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的景,表达了人物沮丧失望的情,含蓄而耐人寻味。

不管怎样,在叙事类文章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服务,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再则,所写之景要和人物当时的心情及所要表达的主题切合。不过,也有“以乐景写哀景更显其哀”的需要,但也是人物所处情境的真实反映。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诗人羁旅他乡所见的和谐美好的景物,但就是这种景物更加反衬出诗人羁旅他乡的孤独和愁思。再如鲁迅《孔乙己》中写孩子和短衣帮的笑声,更反衬出孔乙己所处社会的悲凉和冷漠。

总之,情景交融的手法经常为文学大家所灵活运用,使文章韵味悠长,如嚼槟榔,酸甜滋味绵延不绝。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写法,使我们的文章增色添彩,惹人喜爱。

(作者单位: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韵味写景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走遍万水千山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新时代的音乐教育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写景成语连线
韵味
如何写景(一)
论情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