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册制来了,科技股还会好吗

2015-10-31阮晓琴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核准制证券法概股

本刊特约记者|阮晓琴

注册制来了,科技股还会好吗

本刊特约记者|阮晓琴

阮晓琴

引语:时下资本市场最热门的关键词是什么?注册制。国务院提出两年内实施注册制。注册制实施后,意味着监管机构控制发行节奏、发行价格的做法渐被抛弃,股票发行逐渐市场化。

2016年,股票市场会不会因为注册制实施,新股发行节奏失控而一落千丈?科技股还是市场宠儿吗?2016年科技板块的资本市场,是注册制逐渐实施和海外中概股集体回归的一年;是上交所战略新兴板临盆和新三板分层落地的一年。其中,实施围绕股票发行而实行的注册制改革,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它的一举一动,关系到今后股市的“牛熊”节奏。

注册制最快明年三月问世

注册制时间表,高层已有表态。

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草案明确,在决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授权对拟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的股票公开发行实行注册制制度。

什么是注册制?

先回顾下股票发行制度。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不同发展阶段。证券发行行政核准制下,证券的发行不仅要以真实状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并要经证券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目前,证监会牵头的发审委承担了股票发行的职责。

关于核准制(包括此前的审批制),目前社会上批评意见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行审核制度效率较低,发行审核所需时间较长,审核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核准制对市场机制的破坏,包括市场定价机制失灵、中介机构作用弱化、市场产生逆向淘汰以及延缓了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设等。

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所谓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

关于注册制实施的时间表,准确理解国务院常务会议“两年内实施”的表述很重要。

证券发行实行核准制是现行《证券法》规定的。按照正常程序,《证券法》修订完成后,才能实施注册制。但是,今年六七月份股市异常波动之后,《证券法》新添了好多要改动的东西,《证券法》修订推迟。为了更快实施注册制,国务院决定采取法律授权方式出台意见解决。上文中,《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就是一种过渡性安排。

上文提到的“两年内”指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授权国务院调整适用有关法规的期限——就是说在证券法没有修改的情况下,可以不受证券法的制约而实施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改革,但这个授权是有期限的,如果两年之后证券法仍没有修改,届时要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授权,要么就停止实施注册制改革。既然授权是有期限的,那么证监会是不会浪费这宝贵的“两年”时间的。

走特别授权程序意味着注册制实施的时间表大大提前了。

媒体预计,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底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会通过特别授权决议,从而扫除法律上的障碍。随后证监会就会公布《股票公开发行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配套规章进行公示,最快明年3月份“两会”之后就可以实施注册制了。

这与证监会主席肖钢前不久的表态吻合:全力以赴,明年三月注册制要有结果。

也有人认为,慢的话明年年中注册制实施。

股市会转熊吗?

证券发行是证券市场一项基本制度。核准制下,发审委除了审批个股上市,还会根据不同情况把握市场发行节奏。比如,6、7月股灾,发审委7月9日暂停了发审会工作,以从切断供应角度稳定市场。注册制实施到位后,股票发行市场化,没有了发审委这只调控之“手”,股票供应量将大大增加。对于有“扩容恐惧症”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注册制被认为是一个重大利空,甚至被认为是牛熊转换的时点。

11月至今,股市已经横盘了两月,大家都在观望、揣摩监管机构的心理,等待改革新政靴子落地。

那么,两年过渡期内的注册制会怎么推?

现任证监会发审委专职委员卢雄鹰的一篇文章,谈到中国式注册制该怎么走:注册制改革具体的进程,将历经起步状态、过渡状态和终极状态三个阶段,不宜以终极状态为参照系来认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

具体而言,注册制应把握渐进原则,“过渡状态”的制度设计上,应先同时控制新股定价和发行节奏;然后在控制新股定价的基础上,放开发行节奏;最后是放开新股定价和发行节奏。即,核心安排是“低价、均分”,然后放开节奏,这样新股发行就成为红利而不是利空了。

对此,肖钢对过渡期注册制安排也有表述:先放发行节奏,后放价格。

另外,12月9日,即国务院常务会安排注册制尽快实施的当晚,证监会发文表态: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

一位熟悉中国证券制度的人士分析,注册制推出快于预期,先搞起来,但中国式注册制不会导致大扩容。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一、二级市场存在的巨大价差。渐进式注册制——在发行数量、节奏和价格都会有某种形式的调控。

这位人士还预测,要顺利推行注册制,必须要有当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红利(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开启了中国最大牛市),明年将成为中国股市新股发行的普惠元年!明年新股发得越多,给二级市场带来的红利就越大。

实际上,在经历了6、7月股灾之后,监管部门更加小心呵护证券市场,用心良苦。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正在为注册制改革营造一切有利环境。包括:抑制股指期货做空、推出熔断机制、原油期货迟迟不上市……

明年与注册制如影随形的,还有隆重推出上交所的战略新兴产业板。

新任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最近曾表态,战略新兴板快了。

与创业板对上市公司提出明确盈利要求不同,上交所战略新兴板采用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首先淡化盈利要求,主要关注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在传统的“净利润+收入”的标准之外,引入以市值为核心的财务指标组合,形成多元化上市标准体系,允许暂时达不到要求的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创业企业不盈利就能上市,这让人联想起美国“纳斯达克”。当年,因为在中国上市有盈利要求,百度、360、携程等创业型公司纷纷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海外市场低估值、以及2013年以来掀起的“做空中国”行动,使中概股掀起集体回归潮。而即将上市的战略新兴板,为还没实现盈利的创新企业,以及集体回归的中概股,提供了融资土壤。

2016年,对于科技股来说,有了过渡期注册制的呵护,有了战略新兴板,还会是闪耀明星。

最近回归A的中概股走势图

猜你喜欢

核准制证券法概股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中概股回归新路
中概股的AB面
美国证券法框架下数字代币发行的监管实践与启示
互联网众筹融资的《证券法》适用问题的思考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必行及带来的影响
中概股回归政策不变,这意味着什么?
注册制改革之必要准备
对我国IPO注册制下信息披露内容的预测
IPO核准制与注册制信息披露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