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进口原油密度检验标准比对研究
2015-10-31张颖焱徐宏伟孙延伟张晓红郭慧慧赵景红陈会明刘名扬
张颖焱徐宏伟孙延伟张晓红郭慧慧赵景红陈会明刘名扬,*
(1.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辽宁大连 116001;2.大连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3.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俄罗斯进口原油密度检验标准比对研究
张颖焱1徐宏伟1孙延伟1张晓红1郭慧慧2赵景红1陈会明3刘名扬1,2*
(1.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辽宁大连 116001;2.大连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3.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通过比对俄罗斯ГОSТ标准、国际ISO标准、美国ASTM标准以及我国原油GB标准,并对俄罗斯进口原油的密度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ГОSТ标准和GB标准对同一原油样品密度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偏差,从而为国际原油贸易谈判和争端解决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原油;检验标准;密度;比对
1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大陆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2.18亿t,排世界第二。自2011年,根据中俄能源一期合同,俄方通过漠河管道向中国提供3亿t原油[1-3];2014年中俄签署2700亿美元的能源二期协议。密度是原油检验的重要指标,与原油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有关;密度也是原油动(静)态的一项重要参数,关系原油计量结果,可用于船舱、储罐、管道及槽车计量。因此,密度测定的准确性对于减少贸易双方的差额非常必要[4]。中国采用GB标准而俄罗斯采用前苏联ГОSТ标准,由于标准间存在差异,导致检验结果认定不统一。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现行标准的原理、仪器、试剂及步骤等进行理论比对,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俄罗斯进口原油密度的差异,从而为维护原油贸易公正和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 理论比对
2.1原油密度的检验标准
原油密度测定方法有密度计法、比重瓶法和密度仪法(U形振动管法)[5-7],通常检测20℃或15℃条件下的密度。其中,20℃条件下密度标准有中国标准、俄罗斯标准、国际标准以及ASTM标准,这几种标准的原理和方法基本相同,均使用玻璃密度计测定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20℃条件下密度,见表1。
2.2ГOCT 3900-85与GB/T 1884-2000的差异性
俄方ГOCT 3900-85与中方GB/T 1884-2000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7-9]:ГOCT3900-85要求试样蒸气压<180 kpa,眼睛位于弯月面的水平面上面观察;GB/T3900-85要求试样蒸气压<100 kpa,密度计读数为液体下弯月面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点。
2.3ГOCT 3900-85与GB/T 1884-2000差异性的影响
表1 原油密度检验标准比对(20℃)
ГOCT 3900-85与GB/T 1884-2000两种标准存在的差异性可能使进口俄罗斯原油密度的测定结果产生偏差,而原油密度的测量结果直接关系原油计量结果,因此会在原油贸易结算中引起争议。
3 实验方法
3.1取样、制样
取样位置为中俄原油漠河管道,取样、制样依据中方标准进行[7-9]。本研究采用自动取样方式对中俄原油漠河管道中的原油每天取一个样品,自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连续取样。
3.2密度检测
分别按照ГOCT 3900-85与GB/T 1884-2000规定检测原油密度,每个样品由俄方按ГOCT3900-85规定测量2次,取平均值;中方按GB/T 1884-2000规定测量2次,取平均值。
3.3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到密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4 结果与讨论
4.1密度的比较实验结果
由于中俄标准存在差异,因此,测定密度会产生不同结果。比对2013年8月双方实验结果,见图1。
图1 中俄原油样品密度比对
由图1可见,中方标准的检测结果普遍高于俄方标准的检测结果。
4.2统计学分析
如果2个检验标准存在差异,可能使结果受到系统误差的影响而降低准确性和精确性[7-9]。采用t检验对密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两种标准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使用假设检验进行判断。
(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标准
H0:μd=0,即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同;HA:μd≠0,即两种方法结果不同(取显著性水平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其中:n1,n2分别表示两样本各自容量,df表示自由度,Sx¯12-x¯22是均数x(x=x1-x2)的标准误差。
(3)确定p值,作出推断结论
查t临界值表可得到p值。如p值0.01<p<0.05,则为差异显著;如p>0.05,则差异不显著。
对2013年全年进口俄罗斯原油中密度测定结果进行SPSS软件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2013年中俄密度均数比较
其中,中方于2013年共检测了328个密度,俄方共检测了337个密度。得到t=13.465,经t检验,证明中俄两种标准方法测定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中方全年密度均值高于俄方均值,经计算,中方比俄方密度均值高0.4%。
5 结论
通过理论对比、实验验证及数据分析表明,采用GB/T 1884-2000与ГOCT3900-85检测俄罗斯进口原油密度,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中方结果较俄方偏高0.4%。为解决目前进口俄罗斯原油的贸易争端,建议中俄双方协商统一检验标准。
[1]刘名扬,欧阳昌俊,刘卫东,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蜡含量测定标准的研究[J].检验检疫学刊,2010,20(3):44-46.
[2]刘名扬,张其芳,马嗣同,等.俄罗斯进口原油中饱和蒸气压检验标准的比对研究[J].检验检疫学刊,2015,25(2):67-70.
[3]刘名扬,欧阳昌俊,王长文,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馏分测定标准的比对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1,28(2):591-594.
[4]程玉明,方家乐.油品分析[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3:109-116.
[5]石油产品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编.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汇编(上)[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537-540.
[6]原油、轻烃、液化石油气质量检验编写组.原油、轻烃、液化石油气质量检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2-93.
[7]刘名扬,郭祯,赵景红,等.进口原油检验鉴定标准比对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26-36,80-85.
[8]刘名扬,杨铎,郭慧慧,等.俄罗斯进口原油中硫含量检验标准的比对研究[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4,35(3):92-96.
[9]刘名扬,郭慧慧,刘灵芝,等.进口俄罗斯原油中机械杂质检验标准的比对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4,31(4):462-467.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Standard Test Method of Density in Crude Oil Imported from Russia
Zhang Yingyan1,Xu Hongwei1,Sun Yanwei1,Zhang Xiaohong1,Guo Huihui2,Zhao Jinghong1,Chen Huiming3,Liu Mingyang1,2*
(1.Liaon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Dalian,Liaoning,116001;2.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3.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ased on the ГОSТ standard,ISO standard,ASTM standard and GB standard of crude oil,the experiment of the density content in crude oil imported from Russia were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to the content of density in the same oil sample between ГOST standard and GB standard.The base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was provided for the settlements of trade negotiation and dispute in international oil.
Crude Oil;Test Standard;Density;Contrastive
TE622.5
E-mail:fj2zyy@sina.com;通讯作者E-mail:liumy@mail.tsinghua.edu.cn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13IK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5017)
2015-07-09